斯眉协作翻译吧 关注:73贴子:1,704
  • 10回复贴,共1

协作文:A Toast Story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请把有关此文的协作翻译安排、译者感言、点评文档跟帖发在下面。


1楼2014-04-09 20:05回复
    译者:山峦、竹韵、alex、小文、曾徒徒、紫烟雨
    审校:若离


    2楼2014-04-09 20:07
    回复
      翻译这篇文章,感觉有点不太好把握。感觉原作者的写作非常的好,但就是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句子将们表达出来。而且,文章的作者很有洞查力,将看似很平常的土司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原来平凡的事物也有其不平凡之处,它的背后也有那么多需要我们去知晓的东西。最后,要感谢若离认真的审校,通过审校后的译文,我对于不太明白的地方才搞清楚了。


      3楼2014-04-10 11:17
      回复
        我们要心存感动,善待自己,好好生活。


        4楼2014-04-10 13:37
        回复

          Carrelli tends toward the vivid, manic end of the mood spectrum, she says


          5楼2014-04-10 14:10
          回复
            一些学者认为,情绪之间不是割裂的概念,而是在同一个光谱上递增或者两极化。如Robert Plutchik 认为,八个基本情绪是四个情绪光谱的两极:欢乐与悲伤相反,愤怒与恐惧相反,信任与不信任相反,期待与惊喜相反。不适用于光谱的情绪是一些基本情绪混合产生的,就像三原色可以混合成很多种颜色。例如不信任发展到极致是厌恶,愤怒和厌恶混合是鄙视;不信任和恐惧混合是不安;欢乐和信任混合是爱。


            6楼2014-04-10 14:11
            收起回复

              And an elderly man was sitting in a deck chair, sunbathing in weather that suggested anything but.
              一位老人躺在折叠椅上,以那种天气判断应该只有可能是在日光浴。
              若离,本句这样翻译对不对?


              7楼2014-04-10 14:21
              收起回复
                一个患有疾病的人,能够将吐司做到风靡全城,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多么的坚定自己的信念。“认可她的人越多,她就越有机会自我认可”,沟通,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不去尝试着和陌生人沟通,便不会相识,更不会得到帮助和认可,自己也不会从中获得自我价值。脚步慢点吧,放下心防,和周围建立沟通,也许不能像卡瑞里做到风靡全城,但是至少在自己需要的时候,能够获得帮助。


                8楼2014-04-10 19:46
                回复
                  起名为“花式吐司之母的甘苦人生”的时候,我先想到的是这样一个对子,当然这是随口诌的,没有考虑平仄:
                  卅年飘萍迷归路 / 一朝筑梦变潮人。
                  其实故事本不复杂,只是由结果倒推追溯源头就显得很诡异:城里最偏远、环境最恶劣的地方开着一家掀起最新潮流的咖啡店,而且店里的菜单还起着一些古怪的名字,比如什么“建自己的屋子”。
                  总之,伏笔埋得太深、埋得太久,不是耐心的读者恐怕都无法想象这所谓“花式吐司之母”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也许每个人都有过那么一段迷惘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活在这世上为了什么。而我们看到的这位“花式吐司之母”卡瑞里却比常人多了一重痛苦,要承受突如其来的精神分裂摧残。30岁以前,她已经在九个不同的城市流浪,没有一处可以安“家”。每每离开一个城市,所有的社会关系都支离破碎,房东驱赶、朋友排斥,再没什么比这样的冷遇更让人无奈又绝望的。
                  所幸卡瑞里从来没有被精神顽疾的折磨和命运的不公击垮,她打工兼职,凭自己的努力先后去三个地方去三个不同的大学求学,兜兜转转最终借钱在旧金山开了一家咖啡店,店名起得和她的经历一样与众不同——“麻烦”。如果这个故事只是写到卡瑞里经过心灵历练后终于开店生子、买房安家、过上和正常中年人相差无几的生活,那也算一篇结局圆满的心灵鸡汤,可生活的魅力正是无数个偶然。
                  卡瑞里最终选定落脚旧金山也和一次偶遇有关。在金门大桥西面一个叫“中国海滩”的小海湾,她遇见一位不管天气好坏都常常去晒太阳的老人格伦。一个问题女孩和一位她素不相识的老人,这样的距离反倒让卡瑞里过去的“破坏力”没了用武之地,两个人可以做下来平心静气地交流。虽然我们无从得知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过多久卡瑞里才真正打开心结,但这样独特的交流确实是触动她开始静下心来坚守一个地方开创事业的契机。
                  遗憾的是,格伦老人现在已经不在人世,无法见证卡瑞里的吐司释放神奇的魔力,吸引一批批各地食客涌向这个种种客观环境都不适合经营食肆的偏僻角落。但他也是幸运的,他目睹第一家“麻烦”咖啡店开张,在开店一年后辞世。以他的丰富阅历,想必能料到卡瑞里今后会书写更精彩的人生篇章,即使在天国,应该也会带着赞许的眼神含笑,像当年坐在中国海滩的折叠椅上和卡瑞里聊天时那样,每一次分别时都说一句“明天见”,每一个明天又以另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告别。
                  这样说来,我似乎有点“不专心”。人家主人公明明是卡瑞里,我却留心那些提起格伦的细节。但这正是我更欣赏这个故事的地方。卡瑞里那样的不幸遭遇和坚韧性格固然是世间少有,格伦这样的忘年交却更是不可多得。在社交媒体盛行的今天,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越来越融合,传统沟通交流到底还有多大的魅力建立和维持友情?卡瑞里的故事也许从另一个角度做了回答。
                  by 若离(有删节)


                  9楼2014-04-12 21: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