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ls5吧 关注:16贴子:4,831
  • 13回复贴,共1

语文练习的答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五、《苏州园林》
(一)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苏州园林》作者 叶圣陶  ,名 绍钧 ,著名的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2.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列数字)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举例子、打比方)
c.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作比较 )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是什么意思?改为“地方”可否?为什么?
[“败笔”:原指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文章中写得不好的词句。文中指影响园林整体美观的设计上的缺憾。   不可以。因为句中的“败笔”是与上半句中的“图画”相照应,换成“地方”,则没有这层照应了。]
5.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 
[效果不好。第一种说法好。第一种说法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强调了苏州园林设计的成功,确实能够做到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后一种是肯定句,语气不如前一种双重否定句强。]
6.文段中四个“讲究”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四“讲究”是总写,后面的3、4、5、6四个自然段就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来安排的,在内容是前后一一对应。]
7.文段中有一个词贯穿全篇,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这个词是[ 图画] 。
8.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带点的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 不能删去。“似乎”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修建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作者没法直接听他们说,只能是推测。用“似乎”,更令人信服,表意更准确,更严密。“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在这里“务必”对游览者的观察点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作者在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时,连用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通过联系语境仔细体味,我们发现这不仅不矛盾,而且使表意更为准确。]



1楼2007-12-14 20:39回复
    (二)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里的假山和池沼],其中又以[池沼]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不能,这句是中心句,后文是按照先假山后池沼的顺序介绍的。]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讲究自然之趣,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
    4、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5、池沼的相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不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有的宽畅,就作为全园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桥梁。] 。
    6、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意于图画美)。
    7、“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与“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相呼应,说明假山的堆叠的艺术美。
    8、第二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区别: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创造,是体现个性的审美活动;而技术则是在长期重复劳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二者有层次高下之别)]
     9、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话来回答。
    [因为假山的堆叠,体现了设计者独创性的劳动,给人以审美愉悦。]
    10.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总分 ) 
    11.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12.“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是怎样配合布置的? 
    ①成河道模样的水面与桥梁配合;②池沼河道的石岸与石头、花草配合; ③池沼养的鱼与荷花、睡莲配合。 
    13.作者将苏州园林的池沼设计分为两类,一类是:成河道模样,另一类是:宽敞 。两类的共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整齐划一。 
    14.句中“鱼戏莲叶间”加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引用 ) 
    15.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分类别) 
    16.《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游览者无论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三)
    (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回廊( láng ) ○2镂空( lòu )
    9、甲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
    


    2楼2007-12-14 20:39
    回复
      1. 文引用了张嘉贞和张鷟的赞语,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为了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和形式优美 ) 
      2. 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是(B ) 
      A选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结,这种结构能给人完整清晰的印象。 
      B.选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C.选文在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紧紧围绕桥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说明。 
      D.选文的最后一句是对赵州桥特点的概括总结。 
      3. 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赵州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经过限定的结论才更符合实际情况,符合说明文要求语言准确的特点。]
      4. 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赞美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5. 本段开头部分运用了许多数字,有什么作用?
      [使用科学测量得来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给人以具体明晰的印象。]
      6. 本段介绍赵州桥特点,是依照大拱的长度、小拱的作用、大拱拱圈的特点、全桥结构特色与四周景色的配合顺序写的。为什么不按照由大到小的说明顺序,先把大拱的两个特点介绍完,再介绍小拱的特点呢?
      [作者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的。]
      7. 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赵州桥结构特点、艺术价值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二)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 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卢沟桥]
      2、划线的三个句子分别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列数据、下定义、作比较 ]
      3、把这段文字分为四层,简述各层意思 
      [……年间//桥长……联拱石桥//永定河……坚固//桥面……①建桥时间②结构特点③结构坚固④形式优美。]
      4、文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作者引用“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不能去掉,“几乎”是表程度,去掉后就成了完全与河面平行了,与实际不符,不准确。]


      4楼2007-12-14 20:39
      回复
        • 221.230.100.*
        DDDDDDDDDDDDDDDD


        7楼2007-12-31 19:54
        回复
          真有耐心


          8楼2008-01-11 21:02
          回复
            太感谢了..!!!!!~~~


            9楼2008-01-16 20:54
            回复
              爱死你了


              10楼2009-05-24 10:07
              回复
                • 211.103.89.*
                这里…最老的贴子是哪只…


                11楼2009-05-26 23:01
                回复
                  • 114.220.8.*
                  太太太感谢了~~帮了我大忙!!


                  12楼2009-05-26 23:26
                  回复
                    • 218.6.87.*
                    垃圾。。太繁杂了 都找不到要的那一题。鄙视 浪费我时间


                    13楼2009-06-13 10:22
                    回复
                      • 120.44.1.*
                      da an ne?


                      14楼2009-11-28 21:58
                      回复
                        • 61.184.109.*
                        都是以些垃圾,狗屎都不如,上传上来的人真没头脑


                        15楼2010-05-05 20:53
                        回复
                          回复:15楼
                          gff


                          16楼2010-11-15 19:29
                          回复


                            17楼2011-11-30 17: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