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吧 关注:11,139贴子:395,531
  • 8回复贴,共1

论韩信之死的根本原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韩信之死的根本原因,不是韩信恃才傲物,也不是刘邦兔死狗烹。而是韩信是割据一方的异姓王。分封制度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夏商周三代均是以分封立国的。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郡县制度产生,到了战国后期,郡县制已经比较成熟了,但分封制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还有较大的惯性。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有大臣提议在秦帝国实行分封制,而且还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虽然因为丞相李斯的反对而作罢。但可以看出,当时分封制在思想上和政治上有很大的惯性。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髃臣,髃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觽,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史记》)
后来由于秦帝国的二世而亡,郡县制成了秦帝国的替罪羊。当时的人普遍认为秦帝国之所以二世而亡,就是因为没有实行分封制。所以,在秦汉之际出现了封建思想的回潮。当时的豪杰之士所想的不仅仅是封妻荫子,荣华富贵,而是想割土称王。所以,陈胜想扩大自己的势力,就必须分封,项羽和刘邦想维持自己的统治也必须分封。在当时的情况下,韩信想割土称王不稀奇。而且,韩信从一开始就有割土称王的意图。“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韩信在汉中对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刘邦以天下城邑分封功臣的要求。后来,韩信又请封张耳为赵王。虽然有战略上的考虑,但也是为将来自己封王做铺垫。再后来,韩信又自立为假齐王,逼刘邦承认。刘邦迫于形势,封了韩信为真齐王。但君臣之间的嫌隙已经产生了。


1楼2014-04-13 13:48回复
    天下平定之后,刘邦作为一个皇帝,他为了天下的统一,那些割据一方的异姓王,自然成了他的眼中钉。所以,七个异姓王都被消灭,落了个身死国灭的下场。后人都说刘邦狠毒,但不论谁坐到刘邦这个位置,都会这么做。楚汉之际,天下已被分为19个势力区域。楚汉战争,与其说是汉在灭楚,不如说是许多诸侯在联合灭楚,汉王刘邦只是一个联盟长而已。就是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刘邦与秦始皇也不能相提并论。那8个异姓王国与汉庭隐若敌国。刘邦只相当于周天子,而那8个异姓王都是势力强大的诸侯。


    2楼2014-04-13 14:10
    收起回复
      但刘邦的目标不是做周天子,而是做秦始皇。近代革命家陈天华说,汉高之用心,一如始皇之用心也。事实上,有了秦始皇做榜样,后来哪一个君主都不愿意与诸侯王们共享天下。而生产力和通讯条件的发展,又让这种理想变成了现实。所以,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到:
      事实上,天下又已趋于统一了。然而当时的人,怕不是这样看法。当楚、汉相持之时,有一策士,名唤蒯彻,曾劝韩信以三分天下之计。汉高祖最后攻击项籍时,和韩信、彭越相约合力,而信、越的兵都不会,到后来,约定把齐地尽给韩信,梁地尽给彭越,两人才都引兵而来,这不是以君的资格分封其臣,乃是以对等的资格立分地之约。所以汉高祖的灭楚,以实在情形论,与其说是汉灭楚,毋宁说是许多诸侯,亦即许多支新崛起的军队,联合以灭楚,汉高祖不过是联军中的首领罢了。楚既灭,这联军中的首领,自然有享受一个较众为尊的名号的资格,于是共尊汉高祖为皇帝。然虽有此称号,在实际上,未必含有沿袭秦朝皇帝职权的意义。做了皇帝之后,就可以任意诛灭废置诸王侯,怕是当时的人所不能想像的,这是韩信等在当时所以肯尊汉高祖为皇帝之故。不然,怕就没有这么容易了。汉初异姓之王,有楚王韩信、梁王彭越、赵王张敖、韩王信、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这都是事实上先已存在,不得不封的,并非是皇帝的意思所设置。汉高祖灭楚之后,即从娄敬、张良之说,西都关中,当时的理由,是关中地势险固,且面积较大,资源丰富,易于据守及用以临制诸侯,可见他原只想做列国中最强的一国。但是事势所趋,人自然会做出不被思想所拘束的事情来的。不数年间,而韩信、彭越都以汉朝的诡谋被灭。张敖以罪见废。韩王信、英布、臧荼,都以反而败。臧荼之后,立了一个卢绾,是汉高祖生平第一个亲信人,亦因被谗而亡入匈奴。到前195年汉高祖死时,只剩得一个地小而且偏僻的长沙国了。天下至此,才真正可以算是姓刘的天下。其成功之速,可以说和汉高祖的灭楚,同是一个奇迹。这亦并不是汉高祖所能为,不过封建政体,到这时候业已自趋于没落罢了。


      3楼2014-04-13 14:21
      回复
        韩信、彭越、英布等人是割据一方的诸侯王,但当时封建制度已经不合时宜了,所以,韩信彭越、英布在决定分封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他们不得好死。废除异姓王之后,刘邦又立了很多刘姓王。但那些同姓王的年龄小,根基浅,对中央政府造成的威胁不能与异姓王相提并论。而且,同姓王国的丞相太傅都由汉朝中央政府派置,用汉法,没有中央政府的虎符不得出兵。割据性也小很多。也就是说,同姓王对汉朝的威胁滞后于异姓王,所以汉庭与诸侯王国之间的矛盾,先在异姓王之间爆发了。客观上来说,消灭异姓王是很残酷,也死了很多人。但不论是从维护刘汉政权的统治的角度还是维护国家社会的安定角度来看,消灭这些割据一方的异姓王都是必要的,客观上也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所以,对以刘邦为代表的汉朝和中央政府也不必苛责。


        4楼2014-04-13 14:34
        回复
          好文,确实如此,站在刘邦的角度,异姓王确实该杀尽的,好一个始皇之志


          IP属地:河北6楼2014-04-13 16: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