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吧 关注:1,463,593贴子:52,520,757

回复:大国空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导读6、谁能断言中国人口上限?
由于世界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低于“世界平均”并不意味资源不够。美国、加拿大、前苏联、大洋洲、南美洲人口占全球15.4%,但却拥有全球41.5%的耕地。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印度的67.7%,但由于亩产是印度的2.2倍,人均粮食产量却是印度的1.56倍。中国的人均每天膳食热能、蛋白、脂肪与日本、韩国相当,高于世界大多数国家。而欧美国家则陷入了“低廉的粮食”和“高昂的医疗费”之间的矛盾之中。中国粮食亩产由1949年的68.6公斤增加到2009年的364公斤,如果今后亩产能够达到美国和德国现在的水平,那么粮食将增加30%;如果亩产能够达到荷兰和比利时现在的水平,那么粮食将增产70%。中国的耕地长期被低估,1980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时说只有14亿亩,但是后面用卫星遥感发现有19亿亩,2010年发现还有8亿亩后备耕地;中国有20亿亩沙漠、60亿亩草原(超过了印度国土面积),如果在部分地区推广滴灌、改造土壤、改良草种,将成为新粮仓。由于对耕地不合理的限制,2011年占全国51%人口的城市所占土地只相对于0.7%的国土面积、5%的耕地面积,导致高房价、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中国撂荒的耕地已经超过了城市总面积。南美只占全球5.7%的人口,却占全球1/3的水资源;中国人均水资源与德国、英国相当,比捷克、丹麦、波兰、比利时、罗马尼亚、印度、韩国等国要多,更是以色列的10倍。没有一个国家的矿产资源可以自给自足,而中国除了矿产资料总量丰富外,还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矿种比较齐全配套的国家之一。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是越采越多,1980年认为全球石油只能开采29年,但2010年却认为还可开采46年。中国目前城市污染是因为粗放式发展模式和城市规划失误,不是因为人口过多。发达国家在中国目前这个发展阶段都会出现过高能耗、高污染情况,1885年英国、1920年美国的单位GDP的能耗分别是中国2010年的1.9倍、2.1倍。长期被工业烟雾笼罩的伦敦,由于清洁燃料的使用与对排放物的控制,目前空气比16世纪时还要洁净。中国单位GDP的能耗也将步发达国家当年的老路继续下降。今后廉价无污的新能源还将取代化石能源,环境也将大为改善。


143楼2014-04-24 08:12
回复
    导读7、将中国人口降低到7亿、5亿会怎么样?
    国家计生委副主任潘贵玉认为:“要是中国只有两三亿人口,现在一定是很神气”。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程恩富希望将中国人口降低到5亿,以使生活水平在一百年内赶上发达国家。根据联合国2010年预测的低方案(如果中国只是停止计划生育而不鼓励生育的话,生育率比联合国低方案还低),中国人口将分别在2081年、2100年降低到7亿、5亿。2010年中国中位年龄是34.5岁(发达国家是39.7岁),而到2081年将是59岁;2010年是8.4个(发达国家2010年是4.2个)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65岁及以上老人,而到2081年将是1.15个劳动人口对应1个老人。也就是说,中国人口很容易在100年以内降低到5亿左右,但国家将是极端老弱而贫穷。俄罗斯地广人稀,人口从1992年就负增长,中小城市丧失活力,人口往莫斯科集中;莫斯科房价全球最高,人均住房面积远远低于北京,交通拥堵程度全球第三。如果中国人口负增长,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会更加拥挤。


    144楼2014-04-24 08:13
    回复
      导读8、计生委用虚假数据进行人口恐吓。
      中国的生育率在1990年后就低于更替水平,在1995年后只有1.4左右,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只有1.22,2005年1%抽样调查显示只有1.33,说明中国早就错过了停止计划生育的时机。但是联合国人口基金、国家计生委和主流人口学家一次次将生育率修改为1.8,并夸张地预测今后人数(比如2000年国家计生委预测201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亿;2006年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预测2010年、2033年中国人口分别将达到13.6亿、15亿)以制造“人口恐慌”。2010年人口普查证实了1996-2010年平均生育率只有1.4,其中2010年只有1.18。2000年人口普查实际人数应该只有12.2亿,低于预期,于是被修改为12.658亿;2010年人口普查实际人数应该只有12.8亿左右,但是被修正为13.4亿(光是福建就“拨高”了10.8%才凑够数)。中国育龄妇女在2012年开始减少(2032年的20-29岁妇女将比2011年减少43%),而随着老年人数的迅猛增加,每年死亡人数却在不断增加(已经由1980年的626万增加到2011年的960万,还将增加到2050年的1870万),中国人口已经在负增长的边缘。即便停止计划生育并鼓励生育,人口峰值也难以达到14亿,今后还将锐减。但是联合国人口基金、一些人口学家和计生委官员又将2010年1.18的生育率修改为1.6、1.7;并恐吓说即便只是放开二胎,生育率将超过4.4,今后人口总数会达到15亿。


      145楼2014-04-24 08:15
      回复
        导读11、投资“造物”不如投资“造人”。
        纵观人类历史,出生从来就不是平稳的,出生高峰往往导致此后的经济繁荣。中国1963年出生3000万,是1961年的2.49倍;1963年到1974年这次出生高峰共出生3亿多人口,奠定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腾飞的人口学基础。一战后的1920年,法国、德国的出生人口分别是战时低谷的2.2倍、1.8倍。二战后的1947年,法国出生人数是1941年的1.7倍。美国1955年到1965年平均每年出生415万,是1930年代的1.7倍。日本1947-1949年团块世代年均出生人数是1946年的1.7倍。战后的婴儿潮奠定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经济繁荣。而现在日本和欧洲的经济危机是因为1970年代之后的婴儿荒。根据育龄妇女结构、不孕率、生育意愿等综合判断,中国停止计划生育后最多补偿性出生三千万人。加上正常出生,每年出生总人数也很难达到中国1990年和印度现在的水平(2700多万)。中国的医疗、婴儿食品和服装等行业的弹性很大,足以应对补偿性出生高峰。投资“造物”只相当于体外“心肺复苏”,只能短时地拉动经济。停止计划生育后的生育高峰是超级内需,是驱动经济的“孩动力”航空母舰,所驱动的一个庞大产业链,对内需的拉动作用远远比房地产和汽车要大。最重要的是,这种拉动作用是可持续的,将推动中国今后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停止计划生育是一举多得:既可以通过改善消费结构缓解现在的就业压力,又缓解今后的老年化压力、劳动力短缺、光棍危机;既减少现在群体事件,又增加今后政治制度的稳定性;也必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148楼2014-04-24 08:19
        回复
          导读12、中国人口政策需要敦刻尔克式调整。
          根据中国的发展水平判断,等补偿性高峰一过,生育率会回落到1.7、1.6左右,然后还会沿着台湾、韩国的老路下降;这两个地区社会发展水平比中国大陆早20年,在鼓励生育的情况下,2010年的生育率分别只有1.22、0.895。人口政策调整缺乏的是“动”的勇气,不是“跨大步”(彻底停止计划生育)的力气。既然停止计划生育后既不会出现社会难以承受的堆积高峰,今后也不会因为生育率高于更替水平而出现人口膨胀压力,那么人口政策何必用二胎过渡?再说,即便是放开二胎,也会出现一个补偿性出生高峰,与停止计划生育的补偿性高峰相差不太大(在城市更是如此),同样的政治成本却使得政策变成“夹生饭”。停止计划生育这个坎总是要过去的,因为未来的方向是鼓励生育。中国今后千方百计鼓励生育(昂贵的“动能”)很多年,累计的“多生”人口还不如现在的补偿性高峰(免费的“势能”)出生的多。人口危机开始全面爆发,育龄妇女在快速减少,面对万丈悬崖,人口政策需要“猛回头”,不是“慢慢游”。中国政府应该拿出当年丘吉尔指挥敦刻尔克大撤退的那种政治勇气,果断停止计划生育,可以尽收人望。


          149楼2014-04-24 08:21
          回复
            【人口政策春暖花不开,卫生部回归大约在冬季】计生委改名为生计委(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消失了,哀鸣:“轻轻的我将离开你,请将眼角的泪拭去。你问我何时归故里,我也轻声的问自己,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三中全会)。”一、二中全会决定人事,三中全会重大决策。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解决不了医疗问题,反而因背负计划生育历史债务而增加医疗纠纷。十八大报告、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是上届领导做的。代表新领导的是三中全会,骑虎难下也得下,期待雷霆一击,果断停止计划生育。建议人大代表提案恢复卫生部名称。


            152楼2014-04-24 08:33
            回复
              李建民:建议两年内全面放开二胎
              2013年03月12日 09:40
              来源于 财新网
              经过测算,这一方案并不会出现决策层担忧的人口堆积,即短期内生育率的大幅提升
                【财新网】(记者 昝馨)继中编办副主任王峰表示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大概不会存在”后,有学者对财新记者指出,两年内放开二胎或为当前生育政策调整最好的选择。
                3月10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显示,卫生部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将撤并为新建的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翌日,中编办副主任王峰答记者问时表示,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不会变。
                “就个人而言,全面放开生育管制是最好的选择,将生育权作为基本人权还给公民,但决策层对放开二胎后会否出现人口堆积一直有顾虑,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应该逐步调整。”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李建民说,当前正是改革的窗口期,劳动力短缺等问题都已凸显,如果生育政策再不调整,其导致的社会矛盾将愈发尖锐。
                李建民介绍,在其2012年参与形成的中国发展基金研究会针对人口问题的报告中,已经提出了分步放开二胎的方案。第一步,在城市地区和严格执行一孩政策的农村地区即刻放开二胎;第二步,2015年,在实行“一孩半”政策的地区放开二胎,实现全国全面放开二胎的目标。
                经过测算,这一方案并不会出现决策层担忧的人口堆积。“以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量13.40亿为起点,以这次普查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以及总和生育率1.5为基础,我们预测,人口峰值至2045年方达到15.14亿人,2050年则回落至15.01亿人。”李建民说。
                在逐步放开二胎的同时,李建民认为,计生委也可借此次机构调整完成其职能的“转身”,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松绑,建立计划生育政策的退出机制。
                “一项公共政策,既要考虑其建立,也要考虑其退出。”李建民说,而退出机制最关键的在于如何协调受到此政策影响的各方利益,如过去执行独生子女政策的人,在政策调整后,是否还应该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刚刚缴纳了社会抚养费的人,是否补偿;失独家庭的扶助,谁来负责,这些都是需要后续做好的事情。


              153楼2014-04-24 09:06
              回复


                154楼2014-04-24 09:29
                回复


                  155楼2014-04-24 09:29
                  回复
                    中国劳动力成本激增迫使英国面条厂搬回利兹
                    华尔街见闻
                    2013年03月13日 18:19
                    在美国制造业出现从中国的回流现象后,这个趋势已经发生在英国企业身上上,中国薪资水平和运输成本连年上涨,使得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正越发明显。主要是因为中国珠三角地区工厂的工资水平每年都要上涨10%至20%。
                    FT报道称英国食品生产商Symington计划把面条生产从广州迁回利兹,这家生产“Ragu”意面酱和“Golden Wonder”桶面的制造商已经取消了在中国的合同。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珠三角地区工厂的工资水平每年都要上涨10%至20%。
                    Symington's企业发展经理Henrik Pade说:
                    “如今我们在约克郡的生产成本与外包到中国的成本大致相同。如果及时迁回本土,成本或许还会低出30%至35%。”
                    而该食品公司回归的原因还在于对供应链反应速度以及降低成本的考虑。Henrik Pade说当零售商要求增加库存时,他们不想等待集装箱船从中国飘洋过海来送货。
                    事实上面条厂回归英国制造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例子。英国制造业协会(EEF)表示,“连续不断地”有制造商将部分生产业务迁回英国:2011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七分之一的制造商将部分生产业务迁回本土。包括TopShop和River Island等服装零售商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FT评论称随着中国包括运输在内的经营成本逐渐赶上发达国家,全球范围内的“回流”现象越来越明显。由于英镑再次走软,中英营商成本差距进一步缩小。回流对于中国这个昔日的世界工厂而言,这简直就像是“最后一击”。
                    英国制造业协会首席经济学Lee Hopley表示,企业之所以选择回流,是因为算上运输成本的话,由中国和昔日低成本国家生产的商品的整体成本在不断上升,而且企业现在也更加关注品质和缩短供应链。
                    他认为:
                    “企业希望确保整个供应链的可靠性、使之不受供应中断的影响,因为它们此前经历过严重的供应中断。企业正日益在服务和品质方面展开竞争,而不是单纯比谁的成本更低。”
                    波士顿咨询集团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美国经生产率调整后的劳动力成本正在接近中国水平,而天然气成本则低于中国。
                    Symington的食品的Henrik Pade对FT表示:
                    “我们的做法并不罕见。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产品确实不复杂,但你会听到,美国电脑生产商也提出了同样的想法。
                    “所有人现在都倾向于在自己家门口生产,而不是远离本土的地方生产。除非有经济方面的激励,否则没人会选择外包。”


                    157楼2014-04-24 09:47
                    回复
                      齐孙子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战阵史料,方阵和圆阵是所有战阵的基础,其它的阵形即可能是由小方阵小圆阵按不同的排列方式组和而成也可能是方阵和圆阵变化而成,方阵是空心的.过去史学家的解释是便于战车驰骋.但威震天下的马其顿方阵也是空心的,而马其顿人是不用战车的.真正的原因是,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聪明的人对同一个问题会得出同样的结论.战阵中心的士兵既看不到敌人,也无法攻击敌人,战术价值为零.战阵越大,战斗力浪费越严重.所以战阵必须是空心的.罗马人排出的战阵是实心的,说明罗马人在战阵上是外行.而选择战剑为主战装备则是白痴了,因为这是单打独斗的装备,根本无法进行战术协同.更无法抗击骑兵的冲击.如果一个人手持战剑想攻击中国军阵中的任何一个士兵,他会遭到至少五十支长戈的同时攻击,上千支强弩的抵近射击,在此之前还先要穿越上万支强弩的齐射.那不是进攻,是白白的送死.所以弩是战术协同最好的装备,长戈则是战术协同最好的短兵装备.也是密集的战阵中唯一能够有效的使用的短兵装备.是唯一符合中国军队战术思想的短兵武器,所以弩和长戈是所有中国军队唯一的标准装备.正是罗马人在军事上的外行.导致东罗马人在匈奴骑兵的攻击下溃不成军,这是必然的结果.至于战阵的壁厚,按拿破仑的战争经验,能不能迅速组成他由马其顿方阵改编而成的营方阵,组织起密集的刺刀丛,是步兵能否成功抗击骑兵冲击的不二法门. 拿破仑营方阵的壁厚是六人.中国步兵方阵的壁厚有两种可能,一是最后排士兵的长戈能支援到第一排士兵,二是所有士兵能同时放箭.鉴于中国人对弓弩的高度重视,第二种可能性最大.中国人的阵姿有站阵和坐阵两种,站阵的士兵安全发射的纵深是两人,后排从前排肩位之上射击.坐阵的士兵可调整幅度大些,纵深三人吧.加上中国军队最小的编制是伍,所以五人壁厚的可能性最大.中国军阵能抗击骑兵的冲击是毫不奇怪的,因为这些军阵设计的抗击目标是冲击能力远比骑兵更强大的车兵.此外在中国军阵的阵前应该会布下粗树枝制成的障碍物和绊马索.作用类似于现代的铁丝网,用于减缓敌军的冲击速度,为射倒敌人赢得时间.最后,中国军阵前肯定会布下拒马.最简单的拒马是两端削尖了的长木桩,面向敌军攻击方向倾斜着深插入土中,最复杂的拒马则安装在战车上,这种战车叫守车.环绕在战阵外围.万弩俱发,箭如雨下,箭如飞蝗,这些文字记述是古代战场中国军队炽烈的冷兵器火力最真实的写照.而中国军阵的设计目标是士兵们必须在如此严酷的战场条件下生存下来.所以良好的弓箭防护能力是所有中国军阵的第一要素.为士兵提供保护的有战车,但主要是盾牌,古代中国盾牌有三种规格,大,中,小.大盾牌为车载盾牌,用途之一是在布列一些阵形时象城垣一样环绕在外围(类似美国人对付印地安人时用马车构成的环形防御).中盾牌为站阵盾牌,小盾牌为坐阵盾牌.而且从齐孙子对马陵之战的描述”立盾牌以为城垣”看,中国盾牌和欧洲弩手的盾牌很可能一样,带脚架,可支在地上.
                      了解了这些,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春秋时期,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的诸候国代国依靠其弱小的国力(春秋时期的军制,天子六师,方伯三师,诸候二师,象代国这种小诸候国,最多一师)也有能力不要外援,独力打垮匈奴人的进攻.在春秋时期,整个中国北方有几十个方百里的小诸候国,这些多如牛毛的千乘之国,没有一个是被匈奴人灭掉的.事实上是没有哪个不要命的民族敢和任何华夏民族的军队交战.而且这些诸候们还是用偏师在应付着,没有哪个诸候宵于用主力去对付蛮族.而周历王俘虏犬戎全民族仅用了7000车兵.齐国的管子则把入侵的匈奴骑兵杀得个片甲不还.到了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中最弱的燕国,对匈奴人也仅视为讨厌的苍蝇,只是不得不时不时挥舞一下蝇拍来驱赶这讨厌的骚扰而已.而匈奴人也从来不敢和任何华夏民族的军队正面交战.至于战国七雄中的强国赵国,在长平之战的惨败之后,在主力部队全军覆没,全国青壮年几乎死光的情况下,仍然有能力以李牧一支数万人的偏师威震匈奴,打得匈奴人只要听到李牧两个字便足以狂奔逃命.实际上如果不是拥有比赵军更优良的战马, 匈奴这个民族在当时就会被赵国的残兵败将收拾掉.
                      事实上中国人的军事学术水准远远的超越了他们的时代,不知道是出于对于大自然的深入观察,还是出于对军事学术的深入研究,中国人很早就知道歼灭一只军队并不需要费力的在战场上把对手撕成碎片,只需要咬死对手的喉管就可以轻松的置对手于死地.长平之战就是一次典型的窒息猎杀战.秦军就是在最后一刻也没有能力在战场上把赵军撕成碎片,但却歼灭了这个强大的敌人.中国的军事动员体系也到了几近完美的程度,不仅能全民皆兵,而且能全民预备役,这种动员水准,即便是在当今世界,也只有以色列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做到这点.这种全民皆兵不是毛昌导的民兵,而是受过严格正规的军事训练,配备完整齐全的装备,并配备了足够的合格军官的正规部队.此外.中国人对骑兵和车兵的研究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骑兵和车兵被主要用来打击敌人的补给线,摧毁敌人的补给基地,被视作割断敌人喉管的利刃.在进行主力决战时,被用来猛烈冲击敌阵的侧翼和腹背.最难能可贵的是,中国人高度提倡:兵法尚权,机者难得易逝,一旦战机有利,必须马奔不息,实施无情的追击,务必一劳永逸的彻底消灭敌人.也就是说和老辣的中国军人作战,你只能选择战而胜之,否则等待你的就是全军覆没的命运.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这种一战灭一国的精彩战例.军事学术水准的高度发达使每一位将军都懂得打击敌人的补给线和保护自己的补给线的极端重要性,加上军事动员体系的高度完备,为将军们提供了庞大的作战军团,中国人早在近三千年以前就开始构筑连绵的防线,只是在没有火炮的年代,防线的形式是壁垒而不是战壕.今天的万里长城,它的准确的军事术语就是壁垒.而防守就叫坚壁不出.欧洲人直到1914年军事指挥水平才达到了这个层次.而马奔不息的战术水准,直到二次世界大战,也只有极少数最优秀的德国将军的指挥水平达到了这个层次.懂得装甲兵永不停步!但德国人的总体指挥水准却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也就很难做到一战灭一国.
                      中国还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毒气战的国家,方法是在上风方向燃烧潮湿的树枝.墨子上有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防毒面具的制做方法.
                      此外中国人攻城的战技术水平也到了几近完美的地步,有抛石机,有攻城巨弩(用于摧毁城墙的垛堞,让守军暴露在攻城军队的弓弩火力的杀伤之下.),有专用的摧毁城墙垛堞的垛堞摧毁器具,有可移动的箭楼式火力压制车,有在土堆上的固定式火力压制箭楼,甚至很可能还拥有罗马人引以为傲的可以直接用来摧毁城墙的石弩,因为石弩实际上只是更大的攻城巨弩.石弩的两项关键技术,复合弩(这保正了可以制作出任意强度的弩),绞盘(水井用的轱轳就是这种技术,这是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技术)在攻城巨弩上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此外还有毒气战,火攻,水攻.实际上军队规模扩大以后,每一名士兵仅仅只是往城边扔一袋砂土,也足以让城墙变成坦途.所以如果说在春秋早期,将军们不愿意攻城的话,到了战国时期,则没有将军敢于守城了,唯一的例外是邯郸保卫战,但阻挡秦军的已不是城墙,而是殊死奋战的赵国军民的血肉之躯,其中甚至包括拼死奋战的妇女和儿童!
                      落后民族的可汗和单于们穷其一生不过区区数十年战争经验,而中国人拥有数千年人类战争的经验和智慧,中国军人面对所有非华夏民族的军队的时候,一直拥有着巨大的智力优势,那种自负的感觉就象一位睿智的长者面对一个懵懂的孩童,战争的胜负从来就没有过任何丝毫的悬念.在整个先秦时期,中国历史只有启土的记载,没有入侵的记录.烽火戏诸候是唯一的例外,那还是玩忽职守, 内外勾结(最终能攻破都城,内行的内贼们,反叛的中国军人还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被一个降服的民族暗算几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是这种建立在智慧之上的强大,使中国人征服了所有我们足迹能够到达的土地.只有北方的游牧民族是个例外.但唯一的原因还是他们没有城市和村庄需要保卫.可以无所顾忌的逃命.而我们的机动能力又不足以追上这些逃兵.千里运粮是古代所有民族都无法克服的技术难题,而骑兵按古代军事家的研究,最主要的战术价值之一就是打击补给线,切断敌人的喉管.这也是蒙恬的秦军可以轻易的打垮匈奴主力骑兵,却不敢深入匈奴腹地的唯一原因,因为无法保证补给线的安全.是兵家大忌.这是一个吃粮食的民族在农耕时代很难完成的征服.
                      综上所述,在人类古代战争史上,凡对军阵有深刻研究的民族,都是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军事民族,华夏民族则是这顶王冠上最璀灿的一颗明珠!


                      159楼2014-04-24 10:25
                      回复
                        [转贴]惊暴:超生户、不生户、独女户对比(多图)
                        背景:河南平原农村,人均耕地1.8亩
                        第一张,超生户:这一家在20多年前顶风在生了两个女孩后又生了两个男孩,如今女儿都已出嫁,大儿子考上大学已经上班拿高薪但还未婚,小儿子学了修车手艺,在我们市城区开修车店,好不风光
                          这个超生户多占了村里的资源,村民是否该埋怨他们?
                          第二张独女户:这是一个独女户家庭(据说当年已经怀上孩子8个月,被寄生委拉去堕胎,多下来的是男孩),房子已经近30年没有修缮过了, 据说女儿和女婿家境不好处的也不很好,故此仍在本村住,目前两口子50多岁,还能种地,将来恐怕要住进村里面的“养老院”了
                        第三张绝户一:“少生孩子快致富”,一个孩子不生的家庭是不是最富的?
                          这是我们村里面一个子女也不生的,没有占村里面资源,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他?
                          第四张绝户二:又一个一个子女也没生的,老婆婆已经去世了,老汉已经住到村里面的“养老院”了
                        第五张:绝户老汉在养老院
                        超生户

                        ---------
                        独女户

                        --------------
                        绝户1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绝户2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64楼2014-04-24 15:14
                        回复
                          165楼2014-04-24 15:17
                          回复
                            沪上失独家庭放气球集体祈福(图)
                            3月24日上午九点,2013年清明集体祈福活动在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孔雀园的草坪上举行。160余位失独家长们通过写思念卡、放飞气球寄托思念之情,更表达了对孩子、对亲人、对身边朋友的祝福。(来源:东方网,摄影:刘歆)
                            http://sh.qq.com/a/20130325/000015.htm#p=1


                            168楼2014-04-24 17:42
                            回复
                              韩国生育口号:"父母留给孩子遗产之一,就是兄弟姐妹" 这人陪你走完一生,在最危难的时候携手共度,血浓于水.父母会逝去,婚姻可能有变故,而手足是儿时的玩伴,青春期的密友,人到中年的顾问,老年的知音。


                              169楼2014-04-24 17: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