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iqiyi.com/edu/20130422/51c64dacfa83f9a9.html 哀愁之美- 第1讲
http://www.56.com/u33/v_NTIwMTI4OTg.html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93621/
雪国-川端康成-岩下志麻、木村功、加贺真理子
★字幕翻译错乱了叶子、弟弟、师父、儿子、未婚夫、驹子彼此之间的关系。
★叶子对于行男的爱情表现不多,如果不看评论,至少我是几乎看不出来……于是我的同情心当然几乎全部放在驹子身上,她为何一定要跟师父之子订婚、为何一定要为了他从身艺妓,尤其是她并不爱他。驹子对于叶子的态度始终充满敌意也有些费解。对于岛村的欣赏发展到痴迷爱情,不仅是她当艺妓的悲哀,更是做为一个女人的悲哀。
★那个年代,贫穷家的女儿想要快速脱离现状,从事艺妓是一个选择吧?而在那或长或短的卖笑生涯中,也许会遇上一个让她心仪的男人(象是岛村),哪怕不可能有将来,也是她人生当中一段幸福的光景。甚至是憧憬吧?
★电影里有两场戏和文人岛村的舞蹈画册有关,驹子对于知识分子的由衷羡慕和另一艺伎的粗俗形成强烈反差,对比更让人对于地位低下却内心纯净的驹子产生同情,影片传递了原著悲哀和颓伤的情绪,观众从驹子在车站苦等岛村的落寞情绪里感受她的内心哀婉之情,车站始终在灰暗的色调里对应着主人公的心境,只有那熊熊炉火的特写反映着她内心的相思和期盼,驹子独坐在候车室而不愿进站台的细节充分显示着她渴望岛村留下的心情,可是这种不被社会原则看好的恋情只能是自酿的一坛苦酒。等待被夸大成仪式化的凄美,乌祭的夜里驹子在提灯孩子们身边孤单穿行,充满感伤的画面的孤单掩盖了前提的错误,这样的恋情本身就是注定的悲剧。导演以岛村在雪原上被太阳拉伸的影子说明他客居的姿态,本片比较有价值的是日本民俗以及艺妓文化的展现,特别是依靠移门和拉窗将景物内外景分出几个层次,这种方法对于日本电影美学的间离性和借景起到了极大作用,它让画面产生梦幻般的效果,这是日本电影重要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