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快乐吧 关注:137贴子:11,672

影视博览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湖北1楼2014-04-16 10:56回复

    http://www.iqiyi.com/edu/20130422/51c64dacfa83f9a9.html 哀愁之美- 第1讲
    http://www.56.com/u33/v_NTIwMTI4OTg.html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93621/
    雪国-川端康成-岩下志麻、木村功、加贺真理子
    字幕翻译错乱了叶子、弟弟、师父、儿子、未婚夫、驹子彼此之间的关系。
    叶子对于行男的爱情表现不多,如果不看评论,至少我是几乎看不出来……于是我的同情心当然几乎全部放在驹子身上,她为何一定要跟师父之子订婚、为何一定要为了他从身艺妓,尤其是她并不爱他。驹子对于叶子的态度始终充满敌意也有些费解。对于岛村的欣赏发展到痴迷爱情,不仅是她当艺妓的悲哀,更是做为一个女人的悲哀。
    那个年代,贫穷家的女儿想要快速脱离现状,从事艺妓是一个选择吧?而在那或长或短的卖笑生涯中,也许会遇上一个让她心仪的男人(象是岛村),哪怕不可能有将来,也是她人生当中一段幸福的光景。甚至是憧憬吧?
    电影里有两场戏和文人岛村的舞蹈画册有关,驹子对于知识分子的由衷羡慕和另一艺伎的粗俗形成强烈反差,对比更让人对于地位低下却内心纯净的驹子产生同情,影片传递了原著悲哀和颓伤的情绪,观众从驹子在车站苦等岛村的落寞情绪里感受她的内心哀婉之情,车站始终在灰暗的色调里对应着主人公的心境,只有那熊熊炉火的特写反映着她内心的相思和期盼,驹子独坐在候车室而不愿进站台的细节充分显示着她渴望岛村留下的心情,可是这种不被社会原则看好的恋情只能是自酿的一坛苦酒。等待被夸大成仪式化的凄美,乌祭的夜里驹子在提灯孩子们身边孤单穿行,充满感伤的画面的孤单掩盖了前提的错误,这样的恋情本身就是注定的悲剧。导演以岛村在雪原上被太阳拉伸的影子说明他客居的姿态,本片比较有价值的是日本民俗以及艺妓文化的展现,特别是依靠移门和拉窗将景物内外景分出几个层次,这种方法对于日本电影美学的间离性和借景起到了极大作用,它让画面产生梦幻般的效果,这是日本电影重要特征之一。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4-04-18 17:26
    回复
      战马-Horse-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编剧: 李·哈尔 / 理查德·柯蒂斯-主演: 杰瑞米·艾文-音乐:约翰·威廉姆斯
      乔伊在战火中奔跑,最终被层层铁丝网重重缠身。铁丝网附近战壕里的战士发现了它的身影,尝试用各种与动物交流的声音引起马的注意……乔伊奔跑后的沉重呼吸……
      终于有一个士兵举着白旗,走出战壕,一边祈祷着……一边嘀咕着,什么也没带可怎么解救马身上的铁丝网呢?
      敌方士兵拿来铁钳……我们需要更多……两边战壕里一下子扔过来N多!
      两人互相交流战壕生活……哈哈。乔伊被救出来了,然后两人为分赃打起嘴仗~打一架?还是让硬币来决定胜负吧……
      艾尔伯特在战斗中弄伤了眼睛。乔伊从他身边……擦身而过?会有奇迹么?
      原来乔伊的腿受了很严重的伤,军医直接给他判了死刑,“PLEASE,请救救它!”
      小伙子和马真的心有灵犀,居然开始发问了:“在无人区谁也无法存活,那一定是只神奇的马。”“奇迹般的马……奇迹般的马?”
      医生:给它一枪吧,让它不再痛苦。我不能。中士,你来……
      中士:打开枪支查看了下弹*膛(我多希望那里面没有子*弹啊),女士们请回避……
      空气在凝固,老天,奇迹出现吧……小伙子跟那马的暗号:口哨声……马闻声而动……拿枪的手放下了。
      这个声音来自哪里?周围的人也都在四处张望。
      拿枪的手再次举起……口哨声再次响起…马在回头张望……

      战士们自动分成两行,为蒙着眼罩的小伙子让出一条道路。再来一次……“喔……喔……”马,终于确定了声音的方向……
      影片从拍卖开始又到拍卖结束……现在终于可以回家了。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14-04-18 23:55
      收起回复

        http://v.baidu.com/kan/movie/?id=82891&vfm=bdvtx&site=funshion.com&url=http://www.funshion.com/subject/play/106808/1/?alliance=155085#frp=v.baidu.com/movie_intro/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6970906/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860719/
        少女洛荷Lore-导演: 凯特·休特兰-编剧: 凯特·休特兰 / Robin Mukherjee / Rachel Seiffert
        主演: 莎斯琪亚·罗森道尔等--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 澳大利亚 / 英国
        而火车上突如其来阴差阳错的分离,则像一首哀婉的歌,仿佛在说一个事实——有些人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只是为了给你上一课,帮你一把。
        苦难的成人礼-芷宁写于2013年6月7日
        当反思战争的电影作品越来越多的时候,人们开始厌弃那些用所谓追思的方式来表达虚妄的感同身受,澳大利亚导演凯特·休特兰执导的影片《少女洛荷》将故事背景置于二战结束时的德国,整体风格却给人新鲜感。休特兰以女导演特有的梳理情感的细腻手法,将情绪特写与情境意会,应运得丰沛舒适,结合凄迷寂寥的画面,动人心扉的配乐,把握良好的表演,呈现出了一部充盈着特别气息流的好看电影。
        影片改编自澳洲女作家瑞秋·塞弗特的作品《暗房》,或许有小说作为依托,影片的剧本容易来得扎实丰沛,令全片看来颇耐人寻味,在整体通畅连贯的态势下,调度的张弛有度和情绪的蓄积爆发,也一路推进而来。影片虽然有将情绪放大的趋势,但选用的切入点恰好,很好地规避了可能的诟病。特写镜头虽然够多够细腻,具有足够的渲染和烘托的效果,但不显矫饰拖拉,而那些仿佛在诉说着未卜命运的空镜,虽也出现频密,却不显空泛,好似每一组画面都饱含着情绪,不论凄清冷寂还是触目惊心,从而增加了影片的艺术印象分。
        影片截取的视角特殊,以纳粹军官女儿的视界来表现一段虚无价值体系彻底崩坏后的苦难历程,逢此劫时,洛荷的年纪正处于青春期,她有着花季少女特有的敏感和执拗,且深受激进母亲的影响,帝国毁灭,元首自杀,在父母继续为“捍卫理想”相继外出的情况下,身为长女的洛荷必须带着弟弟妹妹们(包括襁褓中婴孩),穿越巴伐利亚黑森林,去汉堡投奔外婆。
        这个过程听上去像是公路片的既定模式,事实上它远比一般的公路片来得细腻委婉,影片的人设和剧设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和冲突性,在很多情况下,也具有看似稀松平常实则强烈尖锐的对立性。帝国覆灭后,道德的沦丧一发不可收拾,旅途变得险象环生困难重重,而彼时的德国实际上已被不同的战胜国管控着,分为不同区域,美国、英国、前苏等实际控制区的行事作风也大相径庭,于是,在特殊背景下,人的生存变得极具挑战性,每一刻每一秒都仿佛与危难擦肩而过。
        影片对白恰到好处。不多的台词给演员的表演带来挑战,不满二十岁的莎斯琪亚·罗森道尔将角色遭遇和情感流变以平静而有力的方式呈现出来。旷野的各种不凡经历,因她敏感而细微的拿捏,令观众感知到了洛荷最纤细的感受,前途未卜,旅途多难,她时而恐慌时而踌躇时而绝望时而无奈,于是,在胶片流转间,一个少女的成长之旅便稳稳地立在观众的心理层面上,实属可贵。柏林电影节的“闪亮新星”计划评审团的评语:“莎斯琪亚能够完全融入角色,并且不依靠台词,就能展现各种深沉的感情。她有着真正的表演的天赋,并且在《洛荷》中留下了了不起的处女秀,完美地展现了从一名少女到一个女人的转变。”
        米卡·赛德尔饰演的在逃难途中偶遇的男孩,和罗森达尔的表演形成了一种微妙的戏剧张力和化学反应,让两人塑造的人物在悄悄的角力间,令观众将其心性一览无余。几番接触和暗自较量后,不论思维还是肢体,为了达到共生目的,他们结成了不算牢靠的“同盟”。这一切,彷如帕蒂·史密斯所言的:“我明白,在这一小段时空里,我们交付了彼此的孤独,又用信任填补了它。”同时,这个所谓“犹太男孩”的出现,是令洛荷认识到事情真相的关键,再此之前的逃亡之旅中,即便潜意识里有了模糊的认知,但长久以来被单向强势洗脑的洛荷却在抵触,在这场苦难的旅途之后,洛荷虽没有生理意义上的破处,心理上却已饱经风霜,她终于变成了一个成人,不再是以前那个单向思维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了。而火车上突如其来阴差阳错的分离,则像一首哀婉的歌,仿佛在说一个事实——有些人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只是为了给你上一课,帮你一把。
        流离失所,忍饥挨饿,直面死亡的恐惧和亲人的消亡,此番经历让洛荷措手不及,又不得不适应,于是,台译片名《纯真消逝的年代》似乎有那么点切近影片所流露出来的气息。片尾,回到安逸环境里的洛荷,面对外婆对她如往日的礼仪要求,洛荷感到愤懑,她将卧室里的瓷鹿统统砸碎的场景,仿佛在宣告着覆水难收的事实,经过这场战争,任何人都再也回不去过往了。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9楼2014-04-19 10:43
        回复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cKnNDlelV0/?resourceId=0_06_02_99
          闪亮的风采shine-澳大利亚-导演:斯科特·希克斯
          一个人的成功更希望得到的是家人的赞美……
          本片男主角的父亲的形象是最让我觉得触目惊心的部分。
          在他偏执狂的肆虐下,David的童年压抑扭曲、不堪回首。他在父亲凌人的气焰下永远抬不起头、挺不直脊梁,自信完全被摧毁。总是嗫嚅不清、气喘吁吁,仿佛整个灵魂颤抖着蜷缩匍匐在暴君的脚下。浴缸里的一幕事隔这么多年想起来还是觉得不堪。
          他这一生都要被这噩梦童年毁了,如果不是因为音乐。讽刺的是,给他带来这么多痛苦的恰好也是音乐,或者说是他父亲对于音乐和名誉的偏执追求。
          他因为父亲残酷无情的教育方式而孤僻内向,性情古怪,能给他力量的只有自己的才华和也许曾是强加但已经内化的对音乐的热情。幸好后来遇到了一生之爱,陪伴他鼓励他,不离不弃,才使他残缺的精神慢慢站了起来。
          我们对待别人的方式往往就是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他们为我们的行为模式打下基础),我们的焦虑感往往是童年体验在新环境下的复制,因此童年对于我们一生有着想象不到的意义和影响。当一个人能够正视自己的成长历程并作出客观的判断和评价,他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它的超越,即向自觉的自我完善迈出了重要一步。
          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这种超越的,大概就是自古以来无数人孜孜以求的至善:艺术和爱。幸运的是,David都拥有了。
          原故事我不大清楚,据说父亲的偏执心理和他家人在战争清洗中被杀害有关。我看这个影片也和拉赫玛尼诺夫有关。拉赫玛尼诺夫是一辈子漂在美国的异乡人,音乐中充满了俄罗斯强大的浪漫主义世界观和乡愁归属之感。我总会不自觉的联想影片中那个容易受伤害又笼罩在父亲阴影下的孩子,何尝不是另一种拉赫玛尼诺夫漂泊而遗落的梦幻?
          喜欢拉赫第二,喜欢第三,片中还出现了李斯特、肖邦,最后出现了巴赫。觉得这都是导演富有心思的安排,生动勾勒了这个天才钢琴家的悲喜一生。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3楼2014-04-19 21:04
          回复
            http://www.56.com/u90/v_NTI2MjU4Mzk.html
            ONCE曾经-中英双字
            我们可能经常会在地铁站、天桥上看到弹着吉他卖唱的艺人,也许是现代城市的生活步伐过于快节奏了,我们大多数时候只是轻轻一瞥然后继续行色匆匆,甚至没有时间琢磨一下自己刚刚听到的是什么歌……这个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就是一名在街头卖艺的小伙子,地点则切换成了爱尔兰的首府都柏林。
            他是与众不同的,不会弹奏那些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以赚观众缘,反而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无法自拔,丝毫不会受到身边环境的打扰,几乎要与城市一角的黑暗与晦涩融为一体。
            然而这一切,都在一个傍晚发生了变化。当男孩猛然发现一个女孩站在自己面前、瞪着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自己时,他并不知道她站在这里有多久了……这首特别好听的歌曲是他自己创作的,为了纪念一段伤心的往事。女孩发现了男孩询问的眼神,突然发问:你是不是曾经心碎过,所以为她写了这首悲伤的歌?
            卖艺男孩吓了一跳,他从没见过这么大胆的女孩,但是他承认这个女孩看透了他的心。男孩白天的工作是吸尘器修理工,而女孩是捷克移民,单亲妈妈,平时以卖花女形象示人。她买不起钢琴,好心的乐器行老板允许她每天午饭时间弹奏一个小时……她和男孩第一次共同演奏,他主弹,她伴奏。当门德尔松的音乐从她指尖流淌出来,再配以柔软脆弱的嗓音--男孩在女孩的启发下,创作灵感如泉水般涌出,爱情也随之萌芽,男孩知道自己找到了灵魂的另一半。
            贝斯手和鼓手的分别加入促使他们组成一个乐团,仅仅几个小时,这个乐团就改变了一位知名音乐制作人的态度,最终获得了相应的尊重。故事的结尾:女孩离开……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4楼2014-04-19 21:16
            回复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0NDI1MjY0.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0NDI1NDIw.html
              零下八度之二-南极物语日版-高仓健-1983-范吉利斯
              希腊音乐家范吉利斯是电子合成乐大师级人物,他笔下许多史诗般的电影配乐深得乐迷们的钟爱。他以挚爱的电子合成键盘、打击乐器搭配管弦乐作为乐器主轴,作品一向以华丽见长,充实而宏伟,描绘出崭新的电子乐与电影配乐的空间。他自己身兼作曲、编曲、制作的能力,更完整地呈现出他的音乐理念。
              在电影配乐领域,范吉利斯曾凭借《烈火战车》中的火爆配乐获得1981年奥斯卡最佳配乐奖。随后,他创作的电影《银翼杀手》的配乐获得了1993年金球奖最佳配乐奖提名。而在电子音乐领域,范吉利斯获得的奖项是不可数计的。
              大师曾在配乐前说道:“为《南极物语》配乐,这来源于这部电影对我的震撼,导演对于人、雪橇犬与自然的抗争中所表现的情感刻画得非常真实感人。他们来到了巴黎找到了我。当我看到画面中千里皑皑的白雪、苍茫纯净的大地的时候,我感到音乐就在流淌,我想表达的是一种很壮观的旋律,充满了对自然的神圣的敬意和无尽的冥想。”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7楼2014-04-23 10:48
              回复
                零下八度03-美国2006年版-导演:弗兰克·马歇尔-配乐:马克·艾斯汉姆
                主演:保罗·沃克-布鲁斯·格林伍德-杰森·比格斯-雪撬犬们
                发行:博伟-2006年2月17日
                制片人大卫·霍伯曼、迪斯尼行政官、青年编剧达夫·迪基里奥酷爱野外活动,也是一名养犬人,受命撰写该剧本的第一稿。
                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最枯燥、风力最大的地方,98%的土地覆盖着终年不化的厚厚积雪,另外的2%则是寸草不生的岩石。制作部门在世界范围内寻找理想的拍摄王国,最终选定了3个外景地———加拿大的斯麦瑟镇、丹麦的格陵兰岛以及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斯图尔特。因为那里的天气会在10分钟内发生巨变,所以摄制组每天要准备好拍摄3种不同的场景,以便能够根据天气条件随机拍摄其中的任意一场。即使这样,摄制组也必须在寒冷而潮湿的雪天拍摄,就连不让雪花落在镜头上都非常困难,而且还要时常担心在乳白天空条件下的能见度问题以及回放问题。
                影片的绝大部分镜头是外景拍摄,但有少数镜头因过于危险而改为影棚拍摄。为了在摄影棚里搭建“冰景”设计师4次造访格陵兰岛,光是制作不同的冰层就需要13道工序,包括透明的冰、河冰、雪冰和冰山上的冰。
                影片中的狗演员经过了大量海选,配备了20多位驯养员。他们中有的是表演犬,有的是流浪犬,“玛雅”的1号扮演者科迪熊参加过《冰狗任务》和《马考姆一家》的拍摄。8条雪橇犬每一只都有三个替身,主要代演拉雪橇部分的戏分。
                零下八度的音乐
                好莱坞的电影方式使得这个真实的故事更像一个传奇,也许正因为此,导演邀请到了马克·艾斯汉姆来为影片配乐。
                好莱坞的南极更多想表现的是一个探险的南极。因此开场音乐就非常振奋,南极我来啦的感觉。音乐使用了小提琴用断弓演奏的明快而短促的节奏化音型,铜管乐器使用高昂明亮的音色演奏主旋律,给人一种非常开阔的感觉。
                当主人公在雪橇犬的带领下,冒着风雪回到营地的时候,音乐从充满动力性的打击乐中回到了提琴演奏的段落,整个音乐的情绪变得舒缓而低沉下来。这个段落中的音乐符号表现了动物对人的帮助以及人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情感。
                雪撬犬独自在南极的生活是整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雪撬犬之间没有语言,只有音乐能让这段没有任何台词的故事更有生命力。影片运用了大量符合它们动作的音乐:开心的、悲伤的、愤怒的。
                在小提琴高音区长试制的泛音之后,音乐忽然一下轻快起来,在颤音琴密集的固定音型背景之上,不同的提琴声部,用轻快短促的段工,演奏出不同节奏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旋律,这种配器的手法行之有效。这种音乐表现的是雪撬犬们捕食或者与同伴相遇时候的心情状态。
                每当镜头切到南极大陆的暴风雪,音乐都变得非常哀伤,作曲家使用了钢琴、吉他和独奏长笛来描绘雪橇犬艰难的生活状况。
                故事结尾,当爱犬在远方的地平线上出现时,历尽千辛万苦回来的科学家们热泪盈眶。作曲家运用钢琴和笛子这两样音色特别纯净的乐器,就好像是回忆这个传奇的故事。最终,音乐变得更加的宏大而气势磅礴,这时候圆号奏响了之前我们在影片一开始的时候听到的那个音乐主题,影片所宣扬的那种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人类对动物的爱,以及人、动物、大自然的关系,这种主旨被很好的揭示出来。
                如果说2006年的美国电影《南极大冒险》用传统交响乐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传奇的话,那么1983年日本纪录片《南极物语》就是用电子音乐为我们记录了一段感人的历史。无论是交响乐的华丽高昂,还是电子音乐的精致深情,电影人和音乐家面对南极这片世界尽头的净土的时候,想为我们呈现的都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冥想。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8楼2014-04-23 11:04
                回复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c8TusT4pVeA/?resourceId=0_06_02_99
                  魂断威尼斯-导演维斯康蒂Luchino Visconti-伯恩·安德森/Bjorn Andresen
                  德国作家托玛斯·曼(Thomas Mann)的同名小说情节淡淡,没有多少曲折。但书里描写的那个让人一见就无法忘怀以至于失去生命都在所不惜的美少年塔齐奥,到底是要美到什么程度才能让人像沙漠里的旅人看到海市蜃楼一样着魔的跟随呢??
                  电影一开始承受丧女之痛的作曲家乘船来到威尼斯。他一直沉浸在悲伤的心情中,不管到哪里都是孤身一人。酒店小型室内演奏会上他一个人百无聊赖,四下观望间美少年出现在他的视线中。
                  美少年正和姐妹们一起听音乐,镜头拉远,姐妹们拘谨端坐一旁,塔齐奥却是这样随意,永远一副慵懒模样。
                  母亲漂亮优雅,小说里塔齐奥是母亲和家庭教师最宠爱的孩子。姐妹们穿着素净老成的灰蓝色制服,只有美少年是明亮的海军服,贴身的剪裁,金发一直蓬松柔软。
                  作曲家注视着美少年,内心已着魔。
                  书中仿佛描写景物般描写美少年的行为举止,电影一样没有语言,美少年的内心活动无人知晓。
                  离开时姐妹们规规矩矩排队而行,美少年走在最后,他显然感觉到作曲家的目光,离开时稍稍回头,他知道如何才能更迷人。
                  电影每一次的定格特写都被人反复截图贴在各处,可见导演确实找到了世上最美少年。如果换个一般的孩子来演,谁能够对这部片津津乐道,难以忘怀呢?大叔在威尼斯基本没干别的,就是魂不守舍的追寻美少年的脚步。
                  当然被美貌所迷的不止大叔一个,那个五大三粗的小青年表情实在有点不纯洁,只是美少年笑容灿烂。大叔远处看得心潮澎湃,这个内心戏还真是为难他了。
                  一直好奇那个时代是如何烫的头发,还是说他美到连头发都可以天然形成这样规律的波浪。有人说他头发颜色可以深浅变化,很神奇。这个卷发真好看……伯恩安德森的照片多数都是平静的望向远方,却是那么迷人,神韵这个东西不是人人都能演出来的,确实没错。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3楼2014-04-25 11:25
                  回复
                    南特的雅克德米Jacquot de Nantes-演员: Philippe Maron-埃德瓦·贝耶-Laurent Monnier Brigitte De Villepoix-导演: 阿涅斯·瓦尔达-法国-1991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圣经》[林前 13:13]
                    ★神爱世人,他在圣经中告诉我们,信、望、爱,爱是最大能的力,它超越坚定不移的信和持守不灭的望,成为最美好最强有力的Power。在影片《南特的雅克》中,透过黑白或彩色的斑驳画面,流淌不息的爱,扑面而来。
                    苍苍白发的老年雅克独自坐在无垠空旷的海边,手中的细沙不断渗漏飘逝,童年的记忆穿越时空仿佛从海的那边随风而至。影片讲述法国电影新浪潮代表人物雅克·德米Jacques Demy少年至青年时代的成长历程。
                    童年,那个懵懂单纯的初初年代,在我们整个的人生历程中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所经历的童年,我们的父母,亲人,周围的朋友与乡邻,对我们每个人又会发生怎样不可预知的深远影响。在雅克整个童年的岁月中,父母和长辈的温情纵容之爱即使在黑白画面中也显得那么温情脉脉暖人心扉。
                    母亲总是陪他看喜欢的木偶戏,与他一起开怀大笑。全家一起看电影戏剧更是最频繁的活动项目。当小雅克想要制作木偶时,杂货店老板热心提供纸箱,父亲帮他搭建舞台,祖母一边忙碌手上活计一边毫不犹豫答允为他的木偶做一件闪闪发光的漂亮衣服。为了逃避战乱,雅克兄弟来到姨妈家中,从村中长辈那里借来的小型放映机打开了雅克通向电影世界的大门。第一部影片是他洗掉惟一的一部胶片用水笔自己一祯一祯画在胶片上的动画短片。当他不满足于总是播放同一部影片,而破坏性地尝试再创造时,没有任何的指责,长辈的宽爱给了他无尽的空间,创造的羽翼在呵护下成长,没有一丝的刻意培养,一切都在自然中流淌。全家人兴高采烈的观看他用彩笔绘出的童稚画面:二战的飞机掠过天空,乡村的木桥在战火中轰然倒塌。热爱上拍摄的雅克用自己所有的玩具换回一部简陋的小摄影机,妈妈的衣服甚至贵重的裘皮围领都成了小演员们的道具,而在镜头前说戏,指挥“演员”走位的小雅克,已经俨然一副导演的作派,自信,镇定自如,掌控全局。
                    影片手法很有趣味,当某个儿时场景出现时影片会穿插这个场景在雅克后期执导电影中出现的这一片段,那些优美歌剧,那些在孩童眼中充满神秘感的出场人物,甚至是父亲不经意的口头语和那些极其普通的生活场景,都在成年的心灵中找到与其相呼应的位置,童年,那些在我们心中日渐遥远的岁月,原来从来不曾远离。
                    这部影片是瓦尔达为丈夫雅克拍摄的纪念影片,其中时常穿插老年雅克干枯衰老的局部特写,随着镜头无声的移动,那些粗糙的皮肤细节,那些灰白的发端,那历尽世间沧桑的蒙灰的眼睛,对这些并无传统意义上美感的细节描述,触目的同时,心却被撞击,那是瓦尔达对丈夫抱有的强烈的挚爱。这是一部真实的电影,它表现真实的一切,它不追求制造出来的美轮美奂的画面和人物镜头,因为它具有如此真实的情感,就好像能聆听到她的内心:是的,我爱你,雅克,无论贫穷,无论饥饿,无论年老与衰败,我都爱你。虽然雅克在影片尚未完成就去世了,但是,瓦尔达对他的爱,透过影片的胶片,平静的不动声色的传达、发散。又想起圣经中的话,“爱是永不止息”。
                    生命终归衰老,挚爱亲朋或许相继离去,但是我们相信,爱,令人生得以成就,爱,永不消散。就像风和沙,穿过遥远的海面,在某个未知的时刻,不期而至。

                    我知道如何再现幸福时刻 / 海誓山盟,花前月下,深情拥吻
                    就像深不见底的大海中 / 泛起的明媚阳光
                    在海水中洗得更加亮丽 / 海誓山盟,花前月下,深情拥吻
                    黑夜象镜子一样安宁 / 我在黑暗中思念你的明眸
                    我呼吸着你的气息,你的温柔 / 就象吸毒
                    你的双脚在我温暖的手中栖息 / 黑夜象镜子一样安宁 / 与爱长流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5楼2014-04-25 13:11
                    回复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I2OTQyMTg4.html
                      乡村音乐会-导演:Henrique de Freitas Lima-编剧:Luiz Antônio de Assis Brasil-演员:Antonio Abujamra / Sirmar Antunes / 罗伯托·贝尼尼-语言:葡萄牙文
                      19世纪的巴西农场主马约·艾鲁特里奥在一次出游当中听到几个土著音乐家用小提琴拉出的美妙乐曲,于是疯狂痴迷于古典音乐。在偏远的帕姆帕中部地区,他对艺术的忠实和拥护超出人们的想象。想要举办一场音乐会的梦想使得一群社会底层人士被招至麾下;神父力荐英俊潇洒的乐队指挥;他们开始排练约瑟夫海顿的音乐作品。土著奴隶为死难兄弟举办的送葬仪式上的自发舞蹈更是带感……指挥家也从中发现了卓越的鼓手,庄园主通情达理,一番争执后欣然同意黑奴也可以加入乐队。
                      主人家的小姐克拉拉,若无那指挥的出现,怕是要波澜不惊的嫁给隔壁农场主的继承人,偏偏好事多磨,面对多才多艺,一表人才的指挥家,不动感情是不可能的。她要学识字,好戏开场。
                      指挥家和小提琴家的一段对话,有些意思——农场主对生命的蔑视,对所谓尊严的看重。找不到可以支撑的情理。
                      你对世界末日怎么看?无所谓,怎么说?我觉得哪里好,哪里就是祖国。
                      听和听到了有什么区别?听到了是听到了一条河,一辆汽车经过。听,则不同,是灵魂的才华。当我们用心听时,即使最不好听的声音,也会变成有节律的小调……
                      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很快得到升华,也很快的便有了新生命的诞生。
                      庄园主的反映是激烈的,枪杀原定婚姻候选人,遣散乐团,音乐在所谓荣誉面前一败涂地。父母就是这样干预子女的幸福的,不容商量。代价就是父母几近疯魔,每天坐在自己精心设计的露天剧场里,幻想着蓝天白云,一群音乐人为他演奏美妙绝伦的音乐,而那个候选女婿则因妒嫉发疯而自行了断生命。代价太大了。
                      若父母从一开始就遵从女儿意愿,悲剧是否可以避免?结果是欢喜的。音乐也很动听。
                      感悟:很感谢父母对自己的放任,因为了解我的个性和素养,放心让我一个人在外面飞。虽然有时会感到无助,但大多数时候还是觉得非常的自由。爸爸跟我有过几个回合的争执,最终都是败在我的手下,所以知道我在坚持的时候常常寸步不让,哪怕是错了。:)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8楼2014-04-28 13:45
                      回复

                        http://www.tudou.com/v/6-2AwfDqRLg/&resourceId=0_04_05_99/v.swf
                        红色翅膀:火烈鸟的故事
                        在遥远且被人遗忘的坦桑尼亚北部的纳特龙湖,还存在着大自然最后的伟大杰作:数百万有着红色翅膀的的火烈鸟正展开双翼,经历着出生、成长和死亡的生命旅程。
                        「Disneynature」荣誉呈献首套大型生态记录片,带你走进人类鲜有踏足的神秘境,透过凌厉壮阔的形象,以及娓娓动人的配乐,揭开非洲红鹤的身世之谜。这部纪录片是在坦桑尼亚的纳特龙湖拍摄的,在坦桑尼亚北部与肯亚交界处的湖泊,位于阿鲁沙西北面113公里的东非大裂谷。湖长56公里,宽24公里,有盐、苏打、菱镁矿等矿藏。湖水温暖,成为大裂谷红鹳理想的繁殖场所。在纳特龙湖及周边水域,共生活着400万只火烈鸟。
                        在非洲坦桑尼亚北部的大裂谷中,座落不同的火山与湖泊,其中的立顿湖因为独特的地质环境成为红鹤鸟理想的繁殖场所。红鹤鸟的羽毛只有在繁殖期间,才会转成鲜红色;它们为了孕育下一代,历尽艰辛、万里迁移,生生不息,构成一幅幅震撼心灵的生命蓝图。
                        红鹤鸟的数目因环境污染与大量猎捕,几近灭亡边缘,迪斯尼《天翅奇迹》为红鹤鸟留下珍贵的影像纪录,藉此唤起关注的声音。为了拍摄影片,制作者在Natron湖边居住了14个月。
                        这是动物界最神奇的一个群体。纳特龙湖水的咸度超过死海,但这里聚集的火烈鸟数目之大超乎人们的想象。它们的筑巢之地如此偏远和荒凉,以至于直到1959年欧洲一个鸟类专家才发现这片充满毒气的鸟类栖息地。这种玫瑰色的火烈鸟属于6种普查鸟类中人们知之甚少的那一种,它们是最富有色彩、最神奇也是异常漂亮的鸟群。
                        临睡前调到央视九套,正在播放这个纪录电影,名为《火烈鸟的传说》,不过这个带有神话色彩的名字同时把我们吸引住了,我们一边讨论火烈鸟全身火红的原因。影片节奏很慢,不疾不徐的女声旁白带领下,各种美不胜收的场景展现出来,伴着或轻松或激情的音乐。几乎每个画面都很经典,空阔的蓝天白云,靛蓝的水还有海岛,一只火红的鸟顾盼生姿,一会儿,成千上万只火烈鸟聚在一起跳舞,加上生动的音乐,极具艺术性,简直让人误认为是一场导演好的舞蹈盛宴。这样的纪录片,只有在心情放松的时候慢慢地看,才能好好体会,因为慢节奏正是享受的节奏。
                        片中看到有些小火烈鸟的腿上被厚厚的盐块包裹着,行动不便,逐渐脱离迁徙的队伍,有断食而死或者被天敌抓住的可能,不过这些能进入镜头的小鸟都是幸运的,因为纪录片作者实在不忍心它们这样死去,都用小锤子帮它们把腿上的盐霜锤掉了,给它们第二次机会:)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0楼2014-04-28 22:38
                        回复

                          半月交响曲Half Moon
                          -2007-别名:Niwemang-主演: 格什菲·法拉哈尼/ Ismail Ghaffari/ Farzin Sabooni/ Allah-Morad Rashtian/ Hedye Tehrani-语言:库尔德语 / 波斯语
                          因为是小语种片子,所以并没有看完。
                          这是一趟创新音乐的追寻之旅,莫扎特的安魂曲化为圣地的苍茫风景,带领观众走入文化的深处,听见来自历史与生命的灵魂低吟。为了庆祝海珊政权的垮台,库德族音乐家申请在伊拉克的库德圣地举办一场盛大的音乐会,经过了漫长七个月的等待,Moma终于获得找准,但为了让禁止公开演唱的女歌手也能加入演出,他只好带着十个儿子非法上路。
                          全集:http://www.56.com/u60/v_MzE1MTU4NDE.html
                          http://www.tudou.com/v/-C4xoA2ouyo/&resourceId=0_04_02_99/v.swf
                          http://www.tudou.com/v/qVIm1YHq4l4/&resourceId=0_04_02_99/v.swf
                          http://www.tudou.com/v/LPi58O_a1yw/&resourceId=0_04_02_99/v.swf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3楼2014-05-01 11:22
                          回复


                            IP属地:湖北54楼2014-05-01 18:51
                            回复


                              IP属地:湖北55楼2014-05-01 18: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