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记者的质疑 猫竟成了道具?
本报热线部记者钟洁收回了黄猫的尸体。目击了花猫苦守同伴的一幕后,钟洁的心情一直难以平静。随后,她给采访本地新闻的记者发出了一封邮件。这封邮件随后在新闻部门引起了不小震动:
一只黄猫昨晚被车撞死在锦江区政府门外的人行道上,鲜血满地惨不忍睹,一只花猫淋着大雨在黄猫身边守候了整整一个晚上,还不时凑上前舔拭黄猫身上的血迹……心痛!
这是今天早晨,我在上班途中看到并听到的一幕,有人在猫猫身边转来转去地反复拍照,我下意识地问他是否是报社的,他说不是,拍耍的。我赶快给记者打了电话,“本报记者已经拍过了,放心”,我得到答复。
一听这话,同时莫名的难受从心底涌出。这不仅仅是猫猫之死带来心痛,而是痛心之极:我顿时觉得两只可怜的猫成了记者的道具,利用完之后就弃之不顾!且不说新闻前辈们的优良传统———只为两条生命,我们也应给予起码的尊重!!或许,明天我们会有一篇煽情动人的故事感动着成都人,但是我会感到难言的羞耻,第一次为我从事的职业感到耻辱!
更让我气愤的是,当我从小卖部要来纸箱和黑纸带准备收殓黄猫已经僵硬发紫的身体时,我已忍不住泪如泉涌,而在此拍照多时的那位年轻人,竟让我别忙动,说还有记者正在赶来的途中!当时气得我简直想扇他两耳光,让这只可怜的花猫咬他几口,相信猫猫会赞同的。黄猫暂放于楼下,我们会妥善地为它找到新家……
我在收殓那只黄猫时,遭到了花猫龇牙咧嘴的抗议,但当我将黄猫收拾到盒子里时,花猫也懂事地悄悄在一旁守候,依依不舍地喵喵叫,我抚摸它的头,安慰它,但它拒绝让我带它一起离开,跳进了锦江区政府的铁栏。
当事记者的回应 我们做了种种努力
这封邮件随后在本地新闻部传开,指责声不断,同时引发一场不小的争议。中午,社会部采访这条新闻的一线记者辜波看到这封邮件。他给所有人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昨晚我独自一人守候直到零时,目睹了很多令人感动的场面,那时候所有围观的人都已离开。有必要说明的是,除了守候在死猫身前,花猫的另一个努力,就是用嘴巴衔着死猫的颈部,试图将它从嘈杂的街头拖走。
其实,我们也不是单纯进行这个采访,去现场不久,我们就已准备好两个塑料口袋和一个纸箱,希望将死去的猫装走。但是,我无法接近黄猫。我的种种努力在花猫的威胁和愤怒下化为乌有,我第一次看到一只瘦弱的小猫龇牙咧嘴、毛发倒竖的恐怖一面,它不允许我靠近黄猫一步!而让我止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它的低鸣和哀号,我能看得出它俩之间的至死情深。这不是我瞎编的情景,我们的摄影记者王天志和李天啸可以为此作证。
想到花猫并不接受自己的虔诚和尊敬,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花猫一遍一遍将自己微弱的力气湮没在死猫身上,无法给予任何帮助。据店铺老板们说,这两只猫情深意重,每天出双入对。这是我放弃移走死猫的另一个原因。如果你认为这是一种动物间的爱情,相信你不会阻止它对自己所爱的猫做最后一夜的守候和祭奠。但是结果令人遗憾,它俩最后竟成了道具。而我没有为这场拯救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还有一点有必要强调的是,昨晚李天啸为了不让两只猫受到打扰,他差点和一个过路的人打起架来,而平时温和的王天志也一度与其动怒。目击者很多。为了说明商报社会部记者并非“利用完之后就弃之不顾”,我有必要说明这一切。同时感谢钟洁为那两只猫所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