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蘼人家吧 关注:586贴子:14,503

【荼蘼人家】汉裔文化讲课记录——讲师 :青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民族——拯救】
主题:【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地点:荼蘼人家——汉裔文化 (284937741 )
时间:2014.4.11
资料来源于汉服吧,作者:天涯在小楼


IP属地:贵州1楼2014-04-20 11:47回复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中国?》/转自天涯博客


    IP属地:贵州2楼2014-04-20 11:47
    回复
      2025-08-21 17:25: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今天,是我因激动而落泪的一天,因为我眼看中国的奥运健儿驰骋赛场,用他们的汗水和拚搏精神赢得了世人的掌声,赢得了荣誉和尊重。
        今天,也是我因羞愧而落泪的一天,因为在雅典的舞台上,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我们把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抛了个干净。
        今天,农历七月十五(确切地说,是十六了),一个月圆之夜,我听到嫦娥的哭泣。
      昨天,天津的韩国文化周进入第二天,到处都是是穿着韩国传统服饰的人,他们再现了韩国传统婚礼,表演了传统舞蹈。周遭围满了看热闹的人,我的心却在滴血。
        也许是我的修养还不够,看着他们跟中国极其相似的礼仪、游戏、服饰、舞蹈,听着周围一口一句真美啊,我产生强烈的嫉妒感,我嫉妒他们,可以穿起能让自己引以为豪的服装。


      IP属地:贵州3楼2014-04-20 11:48
      回复
         每每在深夜里,当我闭上眼睛,眼前浮动的是一个个坚强挺立的身影。我记得一个文人在江边独行,他说“安能以身之察察受世之汶汶乎”;我记得一个诗人弃官归隐,他说“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我还记得一个词人寄情山水,他说“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我还记得许许多多独立于尘世之外的人,他们那种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个性光芒照亮了我的双目,他们的存在,给了我一个遁世的理由,“穷则独善其身”,既然这个世界已经一片冰雪了,何不让自己活得快乐一点。
          但是,我的意志被撕扯着,因为有另外一些人,他们让我觉得避世是一种耻辱。岳飞曾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可是他没有因此就放弃,他做他该做的能做的,因为他相信天日昭昭;文天祥曾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可是他没有因此就变节,他忍受着痛苦的煎熬,因为他知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曾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但是他依旧从容赴死,因为还能够“去留肝胆两昆仑”。命运把他们推向了不可救赎的深渊,他们却义无反顾地向那深渊踏出坚定的脚步,我除了感动,还是只有感动,我会想到歌乐山的革命者,他们写道的“为了下一代的幸福,我愿,愿把这牢底坐穿。”


        IP属地:贵州4楼2014-04-20 11:48
        回复
           今天的中国,比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都面临更大的危机,今天的中国,基本上已经不能够再被称为中国了。从雅典奥运闭幕式的八分钟看,这个用超短的旗袍、刺眼的灯笼和蜂拥的人群组成的中国已经只剩下庸俗和可笑。其实一个国家最可怕的结果就在于此,他已经丢失了自己的精神内质,他已经不懂审美。


          IP属地:贵州5楼2014-04-20 11:48
          回复
             我们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走到今天,居然就只剩下喧嚣和吵闹。我们的年轻人,恨不得把头发染成七种颜色、在肚脐上穿八个环,身上的衣服如果不是短到不能再短、就是肥到不能再肥,什么温文儒雅、文质彬彬这些辞汇,在他们的眼中是外文。人们喜欢的是用电脑技术PS出来的美女,他们不知道真正的美永远在摄影棚以外,那些善良朴质的少女发出纯真会心的笑容,多么美丽,却无人懂得欣赏。现在的流行词语是时尚另类前卫妖艳,引领潮流的永远是不伦不类夸张怪异的行头,中国自古崇尚的雍容大度、仪态万方早就湮没在繁华都市的浮躁中。他们认为用钢筋水泥堆砌起来的高楼比木制的塔楼更实用,他们认为一座高架桥的价值高过千年古树,他们看到的永远是光鲜亮丽的外表和眼前那一点点利益,却不知道废墟深处埋藏的尊严和骄傲,也看不到斑驳的墙壁后面,有祖先留下的财富和荣耀。


            IP属地:贵州6楼2014-04-20 11:49
            回复
               在一个混淆了美与丑的年代里,我们被外来的垃圾文化强奸了,还在沾沾自喜,以为只要与国际接轨,就可以变得高尚乃至高贵,殊不知在外人的眼里,我们只是在扮演跳梁小丑的角色。在西方,裸体雕塑可以是一种圣洁的艺术,可是被强暴的脱去华夏衣冠的中国人,如果丝毫都感觉不到羞愧和耻辱,那么我宁愿这个被称为礼仪之邦的国度快些消亡吧。


              IP属地:贵州7楼2014-04-20 11:49
              回复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中国。这句问话萦绕耳畔,迟迟找不到答案。如果呐喊有用,我不怕喊到喉咙沙哑,如果哭泣有用,我不怕哭到眼睛红肿,如果乞求有用,我甚至愿意以生命为代价,可是,我有口难言,有一双眼睛,却看不到光明。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中国。常常从梦中惊醒,我一遍一遍的问自己,拿什么来拯救你,又该拿什么来拯救自己呢?
                  呜呼,何其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又何其不幸的爱上她,何其不幸的自不量力,又何其不幸的至死不渝。
                  也许我今天所作的一切都是无力苍白的,也许我不能拯救我的中国于万一,也许我的一片赤子之心会被别有用心的人诋毁和扭曲,但是为了理想和信仰,为了我心中的圣贤和英雄,为了可以活得心安理得,我决定执迷不悔。
                  理由只有一个,因为我真的爱你,我的中国!


                IP属地:贵州8楼2014-04-20 11:50
                回复
                  2025-08-21 17:19: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从根源上拯救我们的民族:让中国孩子都能读古书!》 /天涯在小楼


                  IP属地:贵州9楼2014-04-20 11:50
                  回复
                    自从1921年小学语文课本废除文言以来,中国人就丧失了阅读古书的能力。现在我们动辄声称古文晦涩,文言难懂,满纸如同外文,并不是因为古文真的难懂,而是没有在语言文字学习能力最高的黄金时期——即13岁以前(开始的时间应该更早,至少不晚于3岁)——培养阅读文言的习惯,所以就一辈子丧失了读文言的能力。
                    中国人不能读中国古书,即使读也是读译文,或者是二手文字,比如于丹的论语心得,别人的心得再好,终究是别人的,更不要说有人在有意篡改古书,曲解古人。
                    我们不能读古人的思想,就不能从中了解古人的智慧,不能了解许多历史事实,对于古代文明的理解就会处于虚无状态,自然不可能然生自豪感和认同感。
                    中国人不了解自己的传统,进而推翻传统批判传统,人云亦云,妄自菲薄,就是从中国人不能读中国古书开始的!(哪怕要批判,也要批判自己懂的东西,不懂凭什么如何批判!)


                    IP属地:贵州10楼2014-04-20 11:50
                    回复
                      但是,文言、古文是否真的那么难呢?古代任何一个读书人,平时说话用白话,写文章都用文言,阅读文言书籍和阅读白话书信一样顺畅、毫不吃力,为什么?因为他们从三四岁开始就读古文。对于孩子来讲,没有什么难易之分,你教他白话他就会白话,教他英语他就会英语,叫他梵文他就会梵文,教他文言他就会文言!
                      所以文言对于他们来讲就可以如白话文一样容易。而一个孩子能应用文言不必担心他不会用白话文,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人只会读文言文而因此读不懂白话文。倡导白话文的胡适之,五岁读完四书五经,七岁能做诗,十一岁就读资治通鉴,他长大后在美国演讲,中国诗词古文信手拈来,不需查找,英文水平一流,并且是白话文大师。为什么?因为他从小培养语言能力、记忆能力,这些都有助于理解力的提升,于是他学英文也快,学西方文化也快。


                      IP属地:贵州11楼2014-04-20 11:50
                      回复
                        近代的白话文大师,都是读古书长大的,胡适鲁迅如此,钱钟书、沈从文、朱自清、徐志摩都是如此。不仅如此,中国人在世界科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科学家,也都是读古书长大的,中国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金的人,几乎都是读古书长大的!
                        割断自己的传统,丧失的不仅是理解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能力,同时也减弱了学习吸收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能力,减弱了学习科学的能力,所以中国的科学技术都是模仿外国,始终不能在国际科技领域上有突出的表现。从1920年以来,不读中国古书长大的这一辈人,在文学、科技、艺术、哲学等等各领域,几乎毫无建树,这是活生生的事实,难道还不足以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吗!


                        IP属地:贵州12楼2014-04-20 11:50
                        回复
                          有人说文言那么难,孩子怎么会懂?这是不了解人类学习语文的原理。一个婴儿出生是一张白纸,你教他说“妈妈爸爸”,他也不懂,但你无数次无数次的重复,他就懂了。你教他小猫小狗的故事,他也不懂,说得多了,他就懂。你教他“子曰学而时习之”,他还是不懂,但总是重复,直到他能背诵,他也许就懂了,暂时不能深刻理解没关系,因为他可以用一辈子去懂,越长大越懂,理解的层次也越来越高,一辈子都忘不了,一辈子都可以读中国的古书!
                          如果等到你完全懂了的年纪,比如像我们现在这么大,再去想学古文,再去培养读古文的能力,就已经晚了!


                          IP属地:贵州13楼2014-04-20 11:51
                          回复
                            近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中国文化没落的真实原因。满清的禁毁阉割当然是一个,而更根源的原因在于,由于满清的奴化教育,使近代中国人向往西方文明,拒绝传统文化,用白话文取缔古文,彻底断绝了中国人了解古人智慧的道路。满清剃发易服,让汉人不知道自己是谁,而近代废除古文的策略,使中国人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于是才有了后来的文革。


                            IP属地:贵州14楼2014-04-20 11:51
                            回复
                              2025-08-21 17:13: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可是,要根本上解决民族的问题,要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不费吹灰之力的读懂古书,能够领略祖先的智慧,原本是那么样简单的一件事。
                              当我思索这个问题之后,一直寻找解决的办法,直到我发现了“儿童读经教育”。“读经运动”与“汉服运动”一样,面临着许多的误解、怀疑、阻挠、诋毁,比如去年的孟母堂事件。但也与“汉服运动”一样,渐成“星火燎原”之势,比如去年孟母堂被取缔后,教育局迫于压力收回成命,孟母堂没有停课一天,相反的,从去年的十三个孩子,到现在有四十多个孩子,去年只有一个别墅,今年不得不又租了三套别墅,因为全国各地要来上学的孩子太多了,挡回去一大半都没有用。


                              IP属地:贵州16楼2014-04-20 11: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