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讲堂讲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听这个小讲堂。
“服饰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于物质形态的最好的表现形式,对于一个拥有厚重文化与历史的民族来说,其服饰文化的累积与传承,是其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民族可能没有文字,但不可能没有民族服饰。
那么,汉族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想必在座多数也都是汉族人,那请想想看,汉族的传统服饰是什么呢?
如果此刻您的脑海中大雾弥漫,那就充分证明了汉族是个非常伟大的民族,它创造了作为一个民族拥有瑰丽的文字却没有民族服饰的伟大奇迹!
开玩笑的哈!这种奇迹的出现是不符合逻辑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以下一律简称为“汉服”,看看它是如何从一个赤裸裸的婴儿成长为风华绝代的美人,后来又因何沉睡三百多年,又是如何在最近几年出现了苏醒的迹象。
这是今天的讲演提纲……
1、“汉服”的概念
2、起源与形成
3、商周至明-历代演变发展
4、清-消失
5、近代-抉择
6、现代-复兴
7、总结
由于现在似乎不少人认为“汉服”这个概念很有争议,所以这里先讲一下概念问题。
其实很简单,韩国韩民族的传统服饰叫韩服,日本和族的叫和服,中国藏族的叫藏袍,苗族的叫苗服,满族人也叫“旗人”,所以他们的传统服饰也叫“旗装”,那汉族的传统服饰叫“汉服”也是个很自然的事情了。
简单看一下古代文献中的“汉服”,从中可以看出“汉服”本是指称汉王朝的服饰礼仪,后来“汉族”这个名字定下来以后,“汉服”一般就指汉族服饰了,它本来是其他民族对汉人传统服饰的称呼,后进而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符号。
有人说“汉服”是虚构的概念,如果一时半会接受不了“汉服”这个词,那就记住它的全称“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民族是真实存在的,传统服饰也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不存在虚构的可能性。
弱智问题就讲这么多了,下面切入正题,汉服如何起源,如何形成,如何发展,又是如何消亡,如何复兴?
树有根,水有源,首先来看汉服的起源形成。
众所周知,人类从猩猩变成了人类,赤裸裸地诞生,然后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开始需要找点东西遮掩或装饰自己的身体,从而出现了人类服装的最初形式:披挂草叶兽皮;
后来聪明的人类发现可以把植物纤维搓成线,又发明了针,针线的出现使人们可以把服装原料缝缀成自己想要的形状;
同时有了线,就有了把线纺织成布的可能,于是布料服装得以问世。
就这样,黄河岸边的先民在针、线和纺的反复操作中逐渐创造出了比较成熟的服装形态,并在中国商周时期逐渐定型完善,形成“交领右衽”“隐扣系带”的主要特征,不久之后汉民族也正式形成,并主要继承了商周服饰体系,经过日后几千年的发展丰富,形成今日的汉族传统服饰。
下面额外解释一下汉服的重要特征“交领右衽”“隐扣系带”是怎样形成的。
据相关研究表明,人们一开始是怎么用布做衣服的呢?就是在整块布料中间挖一个圆孔,然后把头部套进去,这样布料就以人的脖子为中心垂下来遮住身体,继而演变为把垂在胸前的那部分布料分成两片,形成“对襟”的原始式样;古人没有用纽扣的习惯,而多用绳带束缚衣服,即使很久之后少量使用扣子,也是把扣子隐藏在衣服内侧,这就是“隐扣系带”。
再后来胸前的那部分布料由于尺寸较大而相互叠压时,逐渐出现了“交领”样式,右侧布片压在左侧布块里面叫“右衽”,反之为“左衽”。
中原由于长期的农业劳动,习惯用右手系衣带、从衣服里面拿取东西,采用“右衽”较多,而“左衽”则作为人死后所穿衣服的样式,寓意不再脱穿衣服、不再活动。游牧民族日常服饰习惯用“左衽”也是和长期的游牧生活方便需求有关的。
以上内容只是学术上的一个说法,仅供参考。
服装模样初步形成,逐渐开始一段悠久的不断丰富发展的旅程,下面来讲汉服的历代演变,这是一个大概的提纲,
1、商周-上衣下裳、上衣下裤
2、春秋战国秦汉-深衣、襦裙
3、魏晋南北朝-宽松袍衫、褶裥裙
4、隋唐五代-圆领袍衫、高腰襦裙、半臂
5、宋-襕衫、直裰、褙子
6、元-比甲
7、明-凤尾裙、曳撒、袄裙
汉服的内容相当丰富,今天只能挑点很粗浅的的皮毛讲讲。
大家好,我是来自……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听这个小讲堂。
“服饰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于物质形态的最好的表现形式,对于一个拥有厚重文化与历史的民族来说,其服饰文化的累积与传承,是其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民族可能没有文字,但不可能没有民族服饰。
那么,汉族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想必在座多数也都是汉族人,那请想想看,汉族的传统服饰是什么呢?
如果此刻您的脑海中大雾弥漫,那就充分证明了汉族是个非常伟大的民族,它创造了作为一个民族拥有瑰丽的文字却没有民族服饰的伟大奇迹!
开玩笑的哈!这种奇迹的出现是不符合逻辑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以下一律简称为“汉服”,看看它是如何从一个赤裸裸的婴儿成长为风华绝代的美人,后来又因何沉睡三百多年,又是如何在最近几年出现了苏醒的迹象。
这是今天的讲演提纲……
1、“汉服”的概念
2、起源与形成
3、商周至明-历代演变发展
4、清-消失
5、近代-抉择
6、现代-复兴
7、总结
由于现在似乎不少人认为“汉服”这个概念很有争议,所以这里先讲一下概念问题。
其实很简单,韩国韩民族的传统服饰叫韩服,日本和族的叫和服,中国藏族的叫藏袍,苗族的叫苗服,满族人也叫“旗人”,所以他们的传统服饰也叫“旗装”,那汉族的传统服饰叫“汉服”也是个很自然的事情了。
简单看一下古代文献中的“汉服”,从中可以看出“汉服”本是指称汉王朝的服饰礼仪,后来“汉族”这个名字定下来以后,“汉服”一般就指汉族服饰了,它本来是其他民族对汉人传统服饰的称呼,后进而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符号。
有人说“汉服”是虚构的概念,如果一时半会接受不了“汉服”这个词,那就记住它的全称“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民族是真实存在的,传统服饰也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不存在虚构的可能性。
弱智问题就讲这么多了,下面切入正题,汉服如何起源,如何形成,如何发展,又是如何消亡,如何复兴?
树有根,水有源,首先来看汉服的起源形成。
众所周知,人类从猩猩变成了人类,赤裸裸地诞生,然后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开始需要找点东西遮掩或装饰自己的身体,从而出现了人类服装的最初形式:披挂草叶兽皮;
后来聪明的人类发现可以把植物纤维搓成线,又发明了针,针线的出现使人们可以把服装原料缝缀成自己想要的形状;
同时有了线,就有了把线纺织成布的可能,于是布料服装得以问世。
就这样,黄河岸边的先民在针、线和纺的反复操作中逐渐创造出了比较成熟的服装形态,并在中国商周时期逐渐定型完善,形成“交领右衽”“隐扣系带”的主要特征,不久之后汉民族也正式形成,并主要继承了商周服饰体系,经过日后几千年的发展丰富,形成今日的汉族传统服饰。
下面额外解释一下汉服的重要特征“交领右衽”“隐扣系带”是怎样形成的。
据相关研究表明,人们一开始是怎么用布做衣服的呢?就是在整块布料中间挖一个圆孔,然后把头部套进去,这样布料就以人的脖子为中心垂下来遮住身体,继而演变为把垂在胸前的那部分布料分成两片,形成“对襟”的原始式样;古人没有用纽扣的习惯,而多用绳带束缚衣服,即使很久之后少量使用扣子,也是把扣子隐藏在衣服内侧,这就是“隐扣系带”。
再后来胸前的那部分布料由于尺寸较大而相互叠压时,逐渐出现了“交领”样式,右侧布片压在左侧布块里面叫“右衽”,反之为“左衽”。
中原由于长期的农业劳动,习惯用右手系衣带、从衣服里面拿取东西,采用“右衽”较多,而“左衽”则作为人死后所穿衣服的样式,寓意不再脱穿衣服、不再活动。游牧民族日常服饰习惯用“左衽”也是和长期的游牧生活方便需求有关的。
以上内容只是学术上的一个说法,仅供参考。
服装模样初步形成,逐渐开始一段悠久的不断丰富发展的旅程,下面来讲汉服的历代演变,这是一个大概的提纲,
1、商周-上衣下裳、上衣下裤
2、春秋战国秦汉-深衣、襦裙
3、魏晋南北朝-宽松袍衫、褶裥裙
4、隋唐五代-圆领袍衫、高腰襦裙、半臂
5、宋-襕衫、直裰、褙子
6、元-比甲
7、明-凤尾裙、曳撒、袄裙
汉服的内容相当丰富,今天只能挑点很粗浅的的皮毛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