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佛教的资料确实公开的比道家的。
或者说,大乘佛学的资料比丹道的多。
大乘佛学是地基,儒家道家是房子!
大乘佛学学完了,基础知识都有了。你的选择是什么?
先自度再度他,那好,去修仙吧!
先度他在自度,那好,去治国吧!
别把小乘的那个求身心安逸,当作大乘的行愿!
如果自度没法子,度他没能力,那么算了吧,你先找个地方往生吧!
在那边培训(莲花内闻法)上岗(花开),然后再行愿吧!
现在流行的佛学知识,最障碍人的就是三点:
1.混杂小乘分不清。
2.大乘知识不成体系
3.混淆不同的大乘体系
大乘不是小乘,要么把小乘作为入门的垫脚石,要么一脚踢开小乘。
这也是大乘体系的最简单划分。
很多人学佛越学越晕,或者根本进不去,就是连门都没有看清。
你躲开了前面的小区(小乘佛教),进了正确的小区(大乘佛教),这已经不容易了。
但还有很多人在小区里面,抱着A栋的名片(以小乘为基础的大乘),站在B栋发愁(脱离小乘的小乘),怎么找不到房间?
------------------------------------------------------------------------------------------------------------
道德经的难度是90点资质,
南华经的难度是75点资质,
金刚经的难度是65点资质,
大乘体系的平均难度在55-75点资质。
大乘入门理论的难度25-45点资质。
大乘应用系的平均难度在1-15点资质。
童蒙的难度是10点资质。
道德经,也有前置的阅读教材啊。
《文始经》和《通玄经》,是给资质不足的孩子事先加点用的!
《大学》《中庸》就是给读《论语》不够资格的孩子加点用的!
《庄子》里面为什么经常把孔子拿来说事,他已经提示了资质不足可以先读儒家来加点。
前面说了,有些是秘传版本,帮助切入流行版本。
其实这个就和帮助阅读加点一样。
区别在于,前面说的是实践操作,后面说的是理论学习。
比如《楞严经》,是修法的前置版本,也是理论的前置版本。
有些佛经,从初地开始谈。有些佛经从十地开始。前面的呢。
当然需要其他的来补了。
大乘修行位次,从干慧地开始。
那么怎么到达干慧地的呢,就在《楞严经》。
而且很贴心的提醒了,这个过程中的各种错误。
结果现代的人只知道拿这个来对外辨魔,不知道拿来对自己使用!
你的资质能读懂的,就是你的大乘入手!
好比《观无量寿佛经》明明是净土有保障的修法,但大家都只谈里面的三品九生,时不时YY下念佛三昧。
楞严经的起点比较高。不属于大乘体系的基础部分。相当于阶梯部分。
属于菩萨乘的起修,而儒道就是真的菩萨乘。
别忘记了,释迦牟尼先生显化的是声闻乘形式。小乘的出家示现。
别脑残的把小乘形式当大乘。
除了地藏菩萨有个名为金乔觉的化身,所以是出家形态。
其他菩萨,偶像外型,哪个是出家的?
整个大乘佛教的小乘形式,都是接引那些资质不足,必须经历小乘形式才能触及大乘的人。
但是注意啊。资质不是你想下提升就能提升的。所以很多人,还是会进入宗教。
因为很多宗教形式的东西,已经是把资质需求降到最低。
你信就好了。
或者说,大乘佛学的资料比丹道的多。
大乘佛学是地基,儒家道家是房子!
大乘佛学学完了,基础知识都有了。你的选择是什么?
先自度再度他,那好,去修仙吧!
先度他在自度,那好,去治国吧!
别把小乘的那个求身心安逸,当作大乘的行愿!
如果自度没法子,度他没能力,那么算了吧,你先找个地方往生吧!
在那边培训(莲花内闻法)上岗(花开),然后再行愿吧!
现在流行的佛学知识,最障碍人的就是三点:
1.混杂小乘分不清。
2.大乘知识不成体系
3.混淆不同的大乘体系
大乘不是小乘,要么把小乘作为入门的垫脚石,要么一脚踢开小乘。
这也是大乘体系的最简单划分。
很多人学佛越学越晕,或者根本进不去,就是连门都没有看清。
你躲开了前面的小区(小乘佛教),进了正确的小区(大乘佛教),这已经不容易了。
但还有很多人在小区里面,抱着A栋的名片(以小乘为基础的大乘),站在B栋发愁(脱离小乘的小乘),怎么找不到房间?
------------------------------------------------------------------------------------------------------------
道德经的难度是90点资质,
南华经的难度是75点资质,
金刚经的难度是65点资质,
大乘体系的平均难度在55-75点资质。
大乘入门理论的难度25-45点资质。
大乘应用系的平均难度在1-15点资质。
童蒙的难度是10点资质。
道德经,也有前置的阅读教材啊。
《文始经》和《通玄经》,是给资质不足的孩子事先加点用的!
《大学》《中庸》就是给读《论语》不够资格的孩子加点用的!
《庄子》里面为什么经常把孔子拿来说事,他已经提示了资质不足可以先读儒家来加点。
前面说了,有些是秘传版本,帮助切入流行版本。
其实这个就和帮助阅读加点一样。
区别在于,前面说的是实践操作,后面说的是理论学习。
比如《楞严经》,是修法的前置版本,也是理论的前置版本。
有些佛经,从初地开始谈。有些佛经从十地开始。前面的呢。
当然需要其他的来补了。
大乘修行位次,从干慧地开始。
那么怎么到达干慧地的呢,就在《楞严经》。
而且很贴心的提醒了,这个过程中的各种错误。
结果现代的人只知道拿这个来对外辨魔,不知道拿来对自己使用!
你的资质能读懂的,就是你的大乘入手!
好比《观无量寿佛经》明明是净土有保障的修法,但大家都只谈里面的三品九生,时不时YY下念佛三昧。
楞严经的起点比较高。不属于大乘体系的基础部分。相当于阶梯部分。
属于菩萨乘的起修,而儒道就是真的菩萨乘。
别忘记了,释迦牟尼先生显化的是声闻乘形式。小乘的出家示现。
别脑残的把小乘形式当大乘。
除了地藏菩萨有个名为金乔觉的化身,所以是出家形态。
其他菩萨,偶像外型,哪个是出家的?
整个大乘佛教的小乘形式,都是接引那些资质不足,必须经历小乘形式才能触及大乘的人。
但是注意啊。资质不是你想下提升就能提升的。所以很多人,还是会进入宗教。
因为很多宗教形式的东西,已经是把资质需求降到最低。
你信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