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吧 关注:128,893贴子:1,118,517

七律 咏诸葛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六出中原此驻军,
乾坤百战敛风云。
大统岂意归司马,
尽瘁唯将酬使君。
身后文章留两表,
隆中画策定三分。
兼材青史如公少,
不独忠贞后世闻。


1楼2014-05-03 14:59回复
    看不出毛病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5-03 15:01
    回复
      楼主咏了梦孟德,又咏孔明,下一个是谁?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5-03 15:05
      收起回复
        两个中。读遍先贤传,如君事者稀。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5-03 15:25
        收起回复
          又见到乃了,胡乱说两句
          六出其实是五出,有一次是防御曹真
          二句其实可以再斟酌斟酌滴
          还有就是诸葛和司马其实并无太多交集,诸葛北伐的对手基本上是曹真~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5-03 19:50
          收起回复
            林泉只合老英雄,三顾何人起卧龙。
            管乐得时功业伟,关张无命霸图空。
            云开八阵连江石,事过千秋入塞鸿。
            须羡君臣鱼水谊,不同高帝善藏弓。


            6楼2014-05-03 20:55
            回复
              不知楼主可愿在“文本天成吧”常驻呢?可发表任何关于文学的贴子。打扰勿怪!删贴自便!


              7楼2014-05-03 21:58
              回复
                第4字 原 应仄
                第6字 驻 应平
                第9字 坤 应仄
                第10字 百 应平
                第11字 战 应平
                第13字 风 应仄
                第18字 意 应平
                第20字 司 应仄
                第23字 瘁 应平
                第26字 酬 应仄
                第27字 使 应平
                第30字 后 应平
                第32字 章 应仄
                第34字 两 应平
                第38字 画 应平
                第39字 策 应平
                第41字 三 应仄
                第44字 材 应仄
                第46字 史 应平
                第48字 公 应仄
                第53字 贞 应仄
                第55字 世 应平


                8楼2014-05-03 22:00
                收起回复
                  木吧最近很喜欢三国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5-04 18:14
                  回复
                    三国终归是演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5-04 23:45
                    回复
                      “夫律诗必不可重字,乃末俗之言,唐宋不闻有此,盖应制体之恶习,移而误及律体耳。”


                      14楼2014-05-04 23:54
                      回复
                        我的回复发了三遍,怎么都没显示?


                        16楼2014-05-05 11:10
                        回复
                          回复 木劍 :不谢啊,我本无意评论的,冒昧的地方得罪了。现在别的不谈,只谈第一句,“出中原”和“此驻军”的问题。先说一句,大致说说,不拟详考,只是凭我一贯印象,以及网文立论罢了。“出”这个字,在这里的意思很有趣,汉语大字典列了19个义项,合用的只有两个。
                          1.从里面到外面,与“进”“入”相对。如:一枝红杏出墙来
                          3.离开。如:《新唐书》:夏王一出不复。
                          这两条都和地理位置的变化有关,字典只是就普通立论,解释很简单。我们放在古书里面细按,才能有许多有趣的发现。
                          先说“离开”。旧约里面有个《出埃及记》,出埃及,就是离开埃及的意思。类推,出哪里(地名),就是离开哪里的意思。《出蜀十九年,故交零落殆尽,慨然有作》(宋·陆游)
                          ,就是离开巴蜀。出川记,离开四川。“出中原”,离开中原。放诸葛亮身上显然不对。
                          再看“从里面到外面”。百度百科,出,
                          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
                          这些上古例证,都是从里面到外面的意思,也是出字的原始意义。既然有里外之分,那两者之间必然有一条有形的或者无形的界限,以隔断里外。一般来说,里是小地方,外是大地方。通过狭小山谷,或者关卡,或者门槛,到外面去,叫做“出”。这狭小山谷、关卡、门槛之类,就是有形的界限。出骆谷道、出子午道、出祁山、隆中对出秦川、出嘉峪关、出庙门,都是“出”字后面接界限名。所以,“出祁山”可以,“出中原”不可以。
                          中国有很多传统习惯,大家沿用既久,就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了。比如,出蜀、出秦的说法自古常见,但是出楚、出赵、出吴,少见,仔细琢磨会发现,秦(关中)、蜀都是盆地,翻山出来,这山就是界限。其余相对平坦的地方,比如楚、赵、吴,就不叫“出”。无形的界限,比如《诗·邶风·日月》“出自东方”,太阳出自东方,就是以地平线作为无形的界限。
                          我画一个图,说得更清楚。
                          蜀中→祁山→中原→
                          里面→庙门→外面→
                          后世用离开的意思更多一点,其实上古几乎只用穿过的意思。简单说就是,后世中原→用的多,而古人,尤其是上古,几乎只用→祁山→的意思,而且更偏重于→祁山。换言之,我感觉,后世偏重于表现已出,古人偏重于表现将出或者正出,而少有已出后离开的意思。比如
                          南登指吴服,北走出秦畿。——送李侍御(唐·宋之问)
                          肃肃整晨驾,行行出秦中。——为王允宁赠妇(明·王立道)
                          几度过坟偏下马,向来出蜀只携龟。——赵清献墓(宋·刘克庄)
                          波中出吴境,霞际登楚岑。——送清远上人归楚山旧寺(唐·孟郊)
                          你还可以多找几个例子,古文古诗词不拘,仔细琢磨一下是不是这样。
                          总结一下,出某界限表示从里通过界限到外,出某地表示离开某地。这两条,“出中原”都不合。
                          这道理我是心知其意,说起来也辞费得很。言尽于此。你若有悟性,多找点古书中例子看看,定能明白我的意思。如果仍有疑问,我依然尊重你的看法,我不打算再写,只保留我的看法就行啊。


                          17楼2014-05-05 11:12
                          收起回复
                            咏的是演义中的孔明,不是正史中的…我是这样看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4-05-05 11:30
                            收起回复
                              身后文章留两表,
                              隆中画策定三分。就这俩有味儿,让人联想起工部的蜀相中的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22楼2014-05-06 12: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