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大沙龙吧 关注:273贴子:5,736
  • 18回复贴,共1

新闻、段子、热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真正懂你的人,你一句话都不用说,只需要一个眼神,他就能问你瞅啥。


IP属地:北京1楼2014-05-08 20:03回复
    腾讯正式将微信独立成为事业群,与此同时张小龙也总结了微信团队的七条价值观。
    腾讯昨天宣布对公司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众望所归”地成立了维新事业群,负责微信基础平台、微信开放平台,以及微信支付拓展、O2O 等微信延伸业务的发展,并包括邮箱、通讯录等产品开发和运营。张小龙担任微信事业群总裁。
    此外,腾讯同时宣布撤销电商控股公司,其中实物电商业务并入京东、O2O 业务并入微信事业群,虚拟业务并入企业发展事业群,电影票业务并入社交网络事业群,客服团队并入技术工程事业群。
    随后张小龙发送了内部邮件,指出新成立的微信事业群同时吸纳了 ECC(腾讯电商控股)和财付通的部分团队。而他也首次正是总结了微信团队的七大理念和价值观。现节选摘录如下:
    作为一个新的业务团队,我也希望之前微信团队的一些理念能继续保持和发扬。这些理念,其实也是公司一直倡导的。在这里总结几点:
    1、做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情。
    我们经常会在各种权衡中做取舍,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想,这个事情是不是从用户价值本身出发的来考虑的。如果我们想的策略和用户价值有违背,哪怕舍弃短期利益,也应该维护用户价值。让用户看到你的努力,而不是同事和上级。
    2、保持我们自身的价值观,因为它会体现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中。
    解决纷争时,它会帮我们做出决定。如果我们认为用户不能被骚扰,我们就不会在产品中做出骚扰用户的行为。如果我们没有一致的价值观,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就会割裂为利益的集合体。不做个人价值观和产品价值观的双面人。
    3、保持小团队,保持敏捷。
    希望我们在 BG 成立规模变大后,还能保持小团队心态,避免陷入官僚化和流程化里面。我们曾经禁止写 PPT,认为那是形式化的体现。这有些武断,但目标是效率的最大化。我们还将继续限制招聘的人员数目,只招聘最优秀的人员加入团队。对一个优秀团队来说, 人员也是少比多好。
    4、学习和快速迭代比过去的经验更重要。
    移动互联网变化太快,我们的产品和业务思路,也希望是面向新的环境而产生。
    5、系统思维。
    记住我们的愿景:连接人,连接企业,连接物体。让它们组成有机的自运转的系统,而不是构建分割的局部的商业模式。我们专注于基于连接能力的平台,并 将平台开放给第三方接入,和第三方一起建造基于微信的人和服务的生态系统。系统思维也会帮助我们建造透明公正的商业体系,让系统在规则下运转,避免人为的 干预。
    6、让用户带来用户,口碑赢得口碑。
    用互联网的网状传递效应来推动产品和服务。一个例子是一个小小的飞机大战可以引发一场手机游戏的风暴。我们处在一个人人互联的时代,如果我们能让一 个用户说好,这个口碑就会传播出去。将我们的创造力体现在各个细节中。创意不是宏图大略,而在于我们每天工作的点点滴滴,用户都能感知到。
    7、思辨胜于执行。
    执行力很重要,但更希望我们的日常工作是一个思辨的过程。我们提倡争论,在工作中通过辩理来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而非为了团队利益或者人际关系放弃思辨能力甚至思辨习惯。进步来自思辨。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4-05-08 20:05
    回复
      倘若你今年26岁,单身无对象,周迅是你的表姐,在明天早上的早餐餐桌上,在稀粥和油条之间,你妈妈将假装漫不经心的提起她:“你表姐和你说了没?听说她又谈了个男的,还是个美裔华人,也是个演员,比你姐还大几岁。你说你姐啊,今年也40岁的人了,谈了这么多年恋爱,就没个定的,这个还不知道能成不,估计你姐是不打算要孩子了,这个年龄恐怕也不合适了”,你把油条塞进嘴里,含混其次的想赶紧开溜,但你妈妈不打算放过你,她盯着你的眼睛,做最后语重心长的叮嘱,“你可千万不要像你表姐啊,该结婚的年龄就应该结婚了”。
      如果章子怡和赵薇也是你表姐,你妈的谈话会更长一些,“你看看章子怡,我和你说,女人太强也没用,最后不是就找了个汪峰?都离了两次婚,带着孩子,也很不靠谱”。提起赵薇,你妈就很满意,“还是赵薇懂事,不声不响的就结了婚,生了孩子,什么都搞定了,事业又有成,你看,这样多好。”
      虽然,周迅、章子怡还有赵薇都不是你表姐,不过,在你的表姐里也许也能找到类似的对应——其中那个被妈妈们非议最多的,一定是那个总是在谈恋爱但是一直也不结婚的“周迅”。尤其是在日常生活里,没有人带着明星光环,没有那么多来自于他人带着投射和仰望的爱慕,评价女性的标准就更为简化——对于男性来说,所有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对于女性来说,所以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不自重。
      还好周迅是明星。因为是明星,所以拥有一定的豁免权——与艺术家类似,明星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被归为“另一些人”,可以免于被追究。也因为他们某种程度上有能力躲避开类似于这种来自七大姑八大姨评价的焦虑,过一种更忠于自己的生活,于是,他们的存在,也提供了一种可以过滤掉部分噪音的人生样本。
      周迅提供了一个明星里难得坦诚的样本,她的每一段情史都能找到公开报道——艺校毕业,进入了省邮电艺术团,为了追随当时的恋人,窦唯堂弟窦鹏,她来到北京,成为北漂。其后是贾宏声、朴树、宋宁,虽然职业各异,但全都是有着一颗摇滚心的酷帅男青年。然后来到了李亚鹏——当时的李亚鹏,正处于剪去长发摘掉耳钉告别摇滚青年,和变成现在这样一个热爱谈慈善谈事业的中年男人之间的阶段,对于周迅的吸引力,也并不难解。再之后,周迅告别了那种对于音乐青年的审美趣味,李大齐是造型师,王朔是富二代,但无论对方是什么人,周迅的方式都一如既往,舍身的投入,哪怕最后摔得稀巴烂。杨澜在采访中问她,“会不会下次学得聪明一点”,她回答是,“不会”,那,“想学吗?”,也是,“不想”。
      “不会”和“不想”的原因是,若非如此,则不能抵达自己——抵达自己是如此艰难的事情,它要求你剥离掉人生来的种种不自由,剥离掉来自他人好意的劝诫,恶意的压榨,甚至,剥离掉文明——像高更抛家弃子的来到塔希堤岛那样,做一个野人,一个土著人。抵达自己,远比抵达成功更难——那些,都不过是沿途,而自己,才是永远的彼岸。
      以情欲为人生驱动力,在一次又一次的高峰体验里,接近自己,认同自己,然后触摸到这个世界,将自己融入这个世界——这是周迅的生存之道。这种生存之道,其实也谈不上多么了不起,只是够忠于自己而已。有些人以情欲为人生驱动力,有些人以征服为人生驱动力,有些人以焦虑为人生驱动力,甚至,虚荣、自私亦是一种驱动力——修真小说里的修炼体系,通常会把修炼之道分为大道和小道。大道亦有千千万万条,只要够笃定,够坚持,最后也都能得道升天。而如今,我们可以对40岁的周迅的第8次公开恋爱报以诚挚祝福,那是因为,因为她职业上的成功,“她的道”被认为是一条大道。

      比起能看得到的周迅式的人生,这个世界更多的是那些不被认同的,或者是,把自己过得一团糟,职业上也未能获得成功的人生。那些,都只能成了餐桌上,各种“你千万不要像她一样”的表姐和表弟们,而已。


      IP属地:北京4楼2014-05-09 19:42
      回复
        著名的悲观经济学家努里尔•鲁比尼说,是时候给他换一个绰号了。
        这位纽约大学(the New York University)的教授曾预言房地产泡沫破裂和金融危机,近期他表达了积极的经济前景预期。周三上午,鲁比尼在拉斯维加斯的年度SALT对冲基金研 讨会上发表演讲时表示,全球经济的诸多风险已经消退。而且,美国投资者似乎不再担心海外的政治问题。
        鲁比尼说:“现在我坐在他旁边,你们应该叫我繁荣博士”,他指的是会上另一位经济预测家彼得•希夫。
        鲁比尼表示,欧盟和欧元的表现都比去年同期更为强劲。他还表示,“安倍经济学”似乎在日本发挥了作用,日本的衰退风险已经消退。不过他认为,美国取得的进展最大,赤字规模已经缩小,华盛顿似乎也已进入“休战期”。
        会议讨论的主题转向通缩,会议参与者包括美联储(Fed)前理事劳伦斯•迈耶、经济学家彼得•希夫、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以 及政治家出身的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雇员哈罗德•福特。希夫表示,通货紧缩对美国而言可能是好事,而鲁比尼却说,那是无稽之谈。他表示,美联储在终结通缩或经济放缓的威胁方 面做得很好。
        鲁比尼称:“美国财政危机的威胁已经结束,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已经奏效。”
        2013年,美国股市上涨了30%。2014年初,鲁比尼曾表示,投资者似乎操之过急,而且他担心经济表现会令人失望。而现在鲁比尼似乎没那么担心了,也许是因为今年股市基本态势平稳。
        相反,鲁比尼认为未来几年股票和其他投资有可能上涨。他认为,美联储将在未来几年内维持低利率,从而推动市场上涨。在此之后,可能会出现问题,不过那也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鲁比尼说:“我们现在还没有进入泡沫时期”。
        2014年,鲁比尼首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呢?中国。鲁比尼关注中国的银行系统已有一段时间。他认为,中国的银行贷款与金融危机之前 美国的情况非常相似。他说,中国出现类似问题的风险正在上升,但他认为这个问题不会像美国当时那么严重。他说:“中国将出现颠簸式着陆,而市场的定价似乎 并没有包含这个因素。”
        与许多其他经济学家一样,鲁比尼也担心美国收入不平等产生的长期影响。他表示,资金就在可能花钱的人和可能坐拥资金的人之间转移。这会减缓资金在经济中的流动并阻碍投资。举个例子,鲁比尼说如果消费者没钱去消费,企业就不太愿意把储备的巨额资金用于扩张业务。
        也许“繁荣博士”这个称号不会叫太久。


        IP属地:北京7楼2014-05-22 17:36
        回复


          IP属地:北京8楼2014-05-22 20:57
          回复
            从来都没喜欢过西班牙一群在世界最顶级联赛的准一流明星,靠着熟悉,倒来倒去,插上,不行就再倒来倒去,控球70%,靠整体赢球,各大强国的球星分布世界各地,打整体、打默契永远比不过西班牙,但西班牙缺乏激情,缺乏英雄,缺乏强大的心脏。如果西班牙领先,从容的传切配合,对手急欲扳平,漏洞越来越多,整个比赛就进入西班牙的节奏,往往比分还会扩大,但若果是对手领先,尤其是在两球以上,比赛形势不允许满场导球,而是以命相博时,西班牙就是个二流球队


            10楼2014-06-14 12:47
            收起回复
              何伟说,他在中国看见的人更加复杂,也更加生动,“我想记录这些。我觉得美国的读者看到这些故事,会重新认识他们”
              2011年,何伟(彼得·海斯勒,PeterHessler)搬到埃及开罗。有一个垃圾清理工常常拿着从别人垃圾袋里翻出来的来自中国的废弃小药盒去找他和太太张彤禾(《打工女孩》的作者),请他们翻译这些到底是什么东西。“那是中国的伟哥。”这个垃圾清洁工的故事是何伟目前正着手调查和写作的题材,“我对他如何谋生很好奇。他收集人们的垃圾,所以他也知道人们所有的秘密。”他描述这个清洁工“聪明而风趣”,尽管“他并不识字”。
              开罗是何伟离开中国后第二个定居地。在那之前,他回到美国,居住在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小镇上,写了《铀寡妇》、《多恩医生》等关于美国的故事,都收录在新书《奇石》(StrangeStones:DispatchesfromEastandWest)里。这本书是他2000年到2011年发表在《纽约客》上的报道合集。《奇石》里也有不少故事发生在中国,最后一篇《阿拉伯之夏》则是关于他的新的驿站——开罗。在那里,他们全家人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也发现新的故事。
              相比埃及正在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这个垃圾清理工的故事显得有些轻飘飘,但这正是何伟一直所关心的人物——处于变革期的平常人。在中国时,他也总是将目光锁定在那些随处可见的普通人身上。在他有关中国的三部长篇中,他写了形形色色的中国人,不是在我们看来有影响力的那些人,而是被时代影响着的人。
              他在《奇石》的前言中说,9·11以后,可以写作的对象似乎只剩下“我们害怕的人”和“我们同情的人”。“我觉得将中国人描述为受害者,或是潜在的威胁是不对的。外国报道中通常会有这两种倾向。”他在接受《外滩画报》电邮采访中如此说道。在中国,他所看见的人更加复杂,也更加生动。“我想记录这些。我觉得美国的读者看到这些故事,会重新认识他们。”
              《奇石》简体中文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14年4月出版
              何伟在中国生活了12年。1996年,他参加“和平队”(PeaceCorps)志愿者项目来到中国,在涪陵师专当了两年英文教师,这段生活和他遇到的人们被他写进了第一部长篇《江城》中。随后,他搬到北京,住进菊儿胡同,同时开车游历中国,这些经历在他另两部长篇纪实作品《甲骨文》和《寻路中国》中都能找到。
              在中国的生活持续影响着何伟,即使离开,何伟还与“中国”保持着联系。在开罗,他遇到了很多中国人,这些人大部分都做小生意,他对他们如何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生活感到好奇。“这些中国人对这里的政治情况——革命的看法往往很负面,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种浪费。老实说,我对埃及的革命并不像他们那样不屑,但他们的看法的确有些道理,埃及正处于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时刻。它使你觉得政治变革很难施行,住在这里,使我更强烈地感觉到从一个专制政权转变为更开放、更民主的国家是多么困难。”
              何伟每半年和魏子其(音,何伟居住在北京市三岔村时的房东)通一次电话,与涪陵师专时的学生们也定期联系。每半年,何伟发送邮件和照片给他的中国学生威利,威利则把这些信转发给每个同学,他们会跟何伟写邮件,何伟也会一一回复。“我知道,我还会回到中国。现在保持这些基本接触,到时候与这些人碰面就会容易些。”
              威利给自己起名威廉·杰佛逊·福斯特,他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和何伟一起旅行,两人因此格外亲近。他和他家庭的故事也被写进《甲骨文》这本书里。何伟形容威利聪明,有想法,英文成绩优秀。他选择了与大多数同学不同的道路,毕业后没有服从分配留在当地,而是来到深圳,谋得一份教职。另一名学生艾米莉则出现在《奇石》收录的《新城姑娘》一文中。在这篇观察深圳新移民的文章中,他将她作为从乡村到新城市打工的代表人物。“一名像艾米丽这样的年轻女子对美国人或欧洲人来讲都很有辨识度——在美国历史上的一些时期,移民潮改变了很多年轻人,对年轻女性尤其如此。我希望读者可以联想到这其中的关系。”


              IP属地:北京16楼2014-08-14 10:37
              回复
                最近北京警方总抓明星吸毒,隔三差五就抓一个,好像没事供大家解闷玩儿似的。我不知道警方这么做到底是因为什么,是为了完成任务指标还是震摄作用。刚开始,这种拿明星开练的方式还有点警示作用,现在,当人们对明星吸毒新闻产生信息疲劳之后,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我始终相信,我强大的警方对在任何地区贩毒吸毒动态都了如指掌,因为贩吸交易地点方式相对固定,即使打一枪换一地方,其规律还是可循的。所以那些明星公开或 半公开吸毒基本上都在掌控范围之内。而贩毒一方,通过层层倒手,总会有破绽,尤其是被抓的贩毒分子,他们供认的一些事实绝对可以给警方提供更多参照,警方 不会不明白,这些人平时都是怎么会活动的。我更关心的是,警方能打掉多少个贩毒团伙或者抓住几个终端贩毒者,而不是最近又把哪个明星抓进去了。
                我觉得北京警方老这样拿明星下手,最终会起到反示范作用。
                第一,大家都知道吸毒的危害,但是没尝试过的,可能不知道具体危害。明星吸毒,抓进去再放出来,他们还是明星,还是以健康形象示众,这多少会让人产生一种误解——原来吸个毒也没啥,你看他们不是还欢蹦乱跳的吗。
                第 二,公共人物都有示范作用。警方曝光公共人物吸毒,可能出发点是想通过公共人物在公众中的影响,来普及一下吸毒危害的常识。但你整天老这么抓人,怎么抓的 也没说清楚,时间长了,一定会让公众对这些公共人物产生同情心,要知道这些人都有大量的粉丝。当这种同情心出现,人们一来会反感警方行使权力的方式,二来 人们也见怪不怪了。人们可能会对警方行使权力的方式产生一种习惯性转换——反正你有权抓人,想抓谁抓谁,当人们产生对权力的怀疑或对抗时,这种警示效果还 有吗?不朝反方向发展已经不错了。
                吸毒的确不好,但是贩毒的才是最恶劣的。吸毒基本上触犯的都是《治安处罚法》,而贩毒的触犯的是刑法,对社会危害更大。希望北京警方把精力多放在抓贩毒上面,多抓点贩毒的。每次打掉贩毒团伙,让那个什么时报报道一下,不然他们都快倒闭了。


                IP属地:北京21楼2014-08-19 18:18
                回复
                  作为某劳斯莱斯车主的儿子(此处绝无炫耀之意),我表示对网易上某些专注于仇富以及道德绑架的人很无奈。
                  我来说个案例,是真实发生在我们家这台车上的,车价约为新闻报道的2倍。
                  有一天我父亲去应酬,车子由司机停在车停场。然后应酬到一半,司机突然跑过来找我父亲,说车子被人撞了。没错,停在停车场被人撞了。原因是某个人应酬完喝醉酒倒车,油门当刹车踩撞上了我家的车。
                  这个情况很清楚,对方酒驾,我们车子甚至处于停止状态,对方必须全责,而且还由于酒驾问题保险公司不给陪。
                  最后定损出来,维修价格大约在200万。忘了提了,对方是一辆十余万的车,家境普通。
                  说实在话,这事放在谁身上都不痛快,也没有谁的钱是大风吹过来的,但是对方全家积蓄拿出来,也只有30万,你一定要逼人家卖了房子倾家荡产也不现实。
                  而且外面的人普遍的看法是:
                  你们家这么有钱,为了这一两百万要把人家逼的家破人亡吗?
                  这点我认同,确实没必要。所以这个由别人造成的损失,只能让我们自己掏腰包来填补。最后让人家象征意义赔了10万,剩下的就自己掏了。
                  在中国,有钱人合理的维护自己的利益不讲人情,被认为是:为富不仁
                  而为了仁这个名声,则需要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有钱人好像必须要为别人的错误买单才能显示自己的高尚。
                  同样来看这个骑自行车的年轻人,自己不遵守交通规则,给他人造成了困扰,整个社会主流舆论却都在谴责开豪车的人。真是本末倒置,让人嗟叹啊。。。。
                  ps:我父亲的诸多朋友的司机们,都是技术非常好的司机,基本没听过有他们有责任事故发生。
                  10月19日,下午看了一下知乎,才发现居然被人点了3000赞,真是惶恐。我觉得我的答案其实并没有回答到题主的问题,只是拿了一个类似的,更加极端的案例出来,并阐述了一下我作为当事人的一些看法。能激发大家的讨论也感到十分高兴。
                  统一回复一些问题:
                  Q1:土豪,你缺朋友吗?
                  A:偏离主题,但是确实不吐不快。。。我真的从来没有当自己是土豪过,钱是我父亲他们赚的,不是我赚的。而且我也没钱。家里从来对我经济封锁的,呵 呵。我很缺朋友,真的。因为大部分认识我的人,都以为我是土豪,而实际我不是,这样很多朋友就流失了。而剩下的盆友也多数是利益相关。这样我就没有了朋友 之谊。而我由于一直是在到处转学读书,所以同学关系也不稳定,毕业后自然也没有什么同窗之谊。出来做生意以后,由于性格问题,也面对交友困难的问题。。。 呵呵
                  Q2:你们家的钱都是合理合法赚到的吗?
                  A:说实话这个问题在国内没有几个公司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公司没问题。不过至少我们公司经常是地区纳税大户。而且,财富来源的合法性和我上面提到事故的责任关系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啊。
                  Q3:这个事情最后怎么处理的?
                  A:如上文所述啊。。。让对方拿了10万,剩下的自己掏钱修。话说这种豪车的零整比太高了!配件都贵的要死啊!
                  Q4:开豪车上路增加路人的风险。开豪车就应该远离普罗大众。开豪车就应该有专门的停车位啊之类的豪车特权类。
                  A:我不太能理解这个逻辑,大家都遵纪守法好好开车,就基本可以避免出事故,那么为什么叫增加风险?为什么豪车就不能和大家一起停在普通的停车场? 为什么不能开大家都在开的路?实际上购买豪车所需付出的成本在国内已经太高太高了,豪车进口到国内的价格已经远远高于正常的关税等税费的比例了,而且大排 量车,高价车还有很多额外的税费,在缴纳养路费等等费用上已经比普通车辆高许多了,这些支出难道就不能换来车辆的正常使用?
                  Q5:我骑车刮蹭了一台QQ,几百块我赔得起,是我的责任。但是刮到劳斯莱斯,同样的是我的责任没错,但是我赔不起啊。为什么同样的错误,要付出不同的代价?
                  A:就我看来,错误不能用代价来衡量。刮到QQ,几百块,刮到奔驰几千块,刮到保时捷万把块,刮到劳斯莱斯十几万。对,没错,同样的错误很多时候会 让人付出不同的代价(几乎所有的错误都是一样的),这是正常的,这是不可预见的。你不知道你可能会刮到什么车,所以这个时候你应该考虑的不是我万一刮到别 人怎么办?而是应该考虑:我应该好好骑车,遵纪守法,这样就算是刮到别人的车,也是别人的责任。忘了提了,国内人车事故一般以机动车全责处理。
                  Q6:为什么要买这么贵的车?开出来给大家添堵。
                  A:这点其实我也不能理解。哈哈。。。可能是老一辈的人觉得自己这个身价,就应该开这样的车,要不然出去没面子吧!他们觉得出去谈生意,豪车能增加 谈判的成功率。其实我觉得车子好一点是必要的,但是这样的车确实太贵了,没必要。做生意能不能做成,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自身的实力以及素质决定的。
                  Q7:如果我们不选择谅解,一定要对方赔偿会怎么办?
                  A:这个问题我没有仔细研究过,我估计会通过司法手段,最后下一个责任赔偿书,查封处理对方个人财产。如果个人财产不够,那就不知道了。。。。很多时候法院判下来以后,都是执行不到的。这个是国内的现状。
                  Q8:因为司机是好司机而觉得保险没有用?
                  A:我并不是认为司机好而认为保险没用,如果认为保险没用我就不买保险了不是~我是认为大部分豪车都是有专业司机驾驶的,而专业司机技术一般都比较好,所以出现责任事故的概率相对于大多数驾驶员来讲是要低得多的。而一般被新闻报道的事故也可以看出来,多数都是对方全责。
                  我个人对这个事情的看法主要集中在两点,
                  1.国内对驾驶员的培训不太到位,交通管理措施不完善,违章处罚力度不够,导致行车风险加大。国内主张多次小额罚款,惩罚方法单一,力度不够。严法能否确实出效果就不知道了。
                  2.保险法以及保险公司的制度不合理,这个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该会逐渐变好吧(乐观的想)
                  题主贴的东莞网友的处理办法逻辑是这样的:
                  你开豪车大家都有风险——风险是因为你开豪车产生的——成本应该有你来承担——所以要增加一个豪车险,超过一定额度的事故,超额部分保险公司赔付,把你的成本让你和保险公司分摊掉。
                  这个逻辑乍一看好像也没什么不对啊~呵呵
                  问题是,为什么豪车上路大家都有风险呢?
                  很多人没有认真看案列啊……我就不多做解释了。很多人都吝啬于花一点时间去了解事情的经过,而喜欢盲目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我回答一些和题主问题相关或者和我这个案列相关的问题。
                  Q1:豪车上路确实增加了大家的风险。
                  A:私以为豪车和普通的车都是车,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豪车上路增加风险?大多数的回答逻辑都是基于弱势群体主责或者全责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 所以要么豪车不要抢占公共资源,要么豪车支付更高的代价。如果豪车是主责或者全责这个问题自然就不成立了。弱势群体为什么会承担主责或者全责的原因怎么就 没人去考虑呢?
                  那么,实际上正如我上面某个回答说到的,豪车在实际购置的时候,已经额外支出了很大一部分远远超过其价值的金额,而这部分的金额没有有效的利用到解 决豪车碰撞难处理的问题上,主要责任并不是在豪车车主身上,而是在其他方面,我就不展开了。所以希望以再次增加豪车车主的用车成本,来减少这种事情发生或 者解决这种问题的逻辑本身实际上就站不住脚。就好像想通过提高车牌价格来减缓城市拥堵问题一样。这样只会减少车主的数量,而对解决问题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既然预见认为自己有可能成为主责或者全责事故方,那就说明你是认同自己是犯错的那个人,那么你支付更高的成本,投保更高的额度有何不可?为何要把这个成本转嫁给开豪车的人?当然国内目前保额过低等等问题,或者对于豪车来说很多险种的不完备则是制度问题了。
                  Q2:错误为什么不能被衡量?犯同样的错误为什么要付出不同的代价?
                  A:我觉得我上面说的已经够清楚了,是因为没有举例吗?比如你在高速公路倒车,这个是错误毋庸置疑,没被拍到没成本。被拍到12分,吊销驾照。倒车 导致事故车毁人亡,付出生命的代价。同样的错误付出的代价截然不同。所以这个时候应该考虑的是不要倒车。虽然有点偏颇,但是延伸到豪车问题上,驾驶人员应 该思考的是提高自己的驾驶技术,而不是减少自己的犯错成本。
                  Q3:关于再造第一现场,或者骗保等等问题
                  A:首先,要明确这是犯法的,很多时候在国内被应用,是因为,一:法律意识淡薄。二:金额不大。三:制度不健全。金额较大的理赔,保险公司是会很严格的调查的,查出来是骗保那就麻烦大了。其次,当时对方车主被撞嗡了,加上喝了酒思考可能不清晰,选择了报警。
                  Q4:答主伪善,是骗子等等……
                  A:首先必须重申事情的真实性,当然细节可能有失真,因为毕竟也是一两年前的事情了,而且我当时也不在现场。我从来不否认自己伪善。我也会去做一些善事。力所能及的。
                  嗯,比如上面那种再造第一现场骗保的事情,我也干过。呵呵。。。。
                  Q5:答主说人车事故国内一般机动车全责是胡扯。
                  A:我亲身经历过2次,当然样本数量太小,不能盲目下结论,这个是我的错误。
                  事故一:喝醉酒的电瓶车驾驶人员在机动车道行驶,突然变道导致轻微刮蹭。我全责,赔偿5000。
                  事故二:十字路口等红灯,一辆摩托车4个人(一家四口),转弯弧度过大撞到我车上。我全责,赔偿2万。
                  当然以上事故最后都是保险公司报销掉了。我也出过责任事故,比如追尾啊,或者刮蹭啊,逃逸(因为我觉得对方是全责,我想自己有急事就先走了,最后居然被判了逃逸+全责+无理赔。嗯,初犯学费交的挺心痛。)之类的都有过。基本是都是我在赔钱,哈哈。。。。
                  最后重申:
                  我个人对这个事情的看法主要集中在两点,
                  1.国内对驾驶员的培训不太到位,交通管理措施不完善,违章处罚力度不够,导致行车风险加大。国内主张多次小额罚款,惩罚方法单一,力度不够。严法能否确实出效果就不知道了。
                  2.保险法以及保险公司的制度不合理,这个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该会逐渐变好吧(乐观的想)
                  感谢所有希望和我做朋友的知乎er。大家的厚爱实在承受不起。以后如果在某个题目上,有幸在不匿名的情况下,再次被关注到,我会十分高兴的和大家做朋友。此处我已藏头露尾,见谅。
                  我发现,很多人对保险缺乏基本的概念。
                  大家好像以为:只要是自己的责任事故,就要自掏腰包来赔偿。
                  实际上,保险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第三者责任险
                  第三者责任险(简称三责险)是指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驾驶人员在使用保险车辆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或财产直接损毁,依法应当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责任,保险公司负责赔偿。
                  这个意思就是,如果你开车撞了别人或者其他车,是你全责,保险公司也会掏钱帮你赔偿的。
                  投保50万,费用我百度了一下是1700左右,投保100万是2100左右。可能还有折扣。
                  实际上保额高50万也只要多掏几百块而已。一般情况下100万的保险额度应该是够用了。如果担忧自己遇到这种碰撞豪车的情况,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当下可以行得通的,就是投保更高额度的三责险。几百块,买个安心,买个放心!
                  如果大家都投保更高的额度,那等于变相的增加了广大车主的用车成本,站在这个角度上,豪车上路导致的社会成本增加,其代价是否应该由豪车车主承担呢?呵呵……
                  再不更新了。祝各位朋友以后行车安全,平平安安。


                  IP属地:北京25楼2014-11-02 18:29
                  回复
                    凌大,求教一下,请问MBI是否全是传销?家人有人在弄这个@凌绝顶333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7-04-22 20:28
                    收起回复
                      这楼的文章太有趣了,现在才看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7-04-28 11:09
                      回复
                        http://weibo.com/1807715644/F1dXm8oKR?type=comment
                        当代义和团


                        IP属地:北京29楼2017-05-02 22: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