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衣冠吧 关注:6,510贴子:55,620
  • 2回复贴,共1

[原创] 【子穆随笔】谈“戒欲”与“克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昨晚在某QQ群众交谈,有个朋友谈到“戒律”的问题。他说,大凡宗教各派,都会有戒律之类的条款,用於规范信徒或教众的言行,以促进修为。比如佛门有“菩萨戒”“比丘戒”等,道门也有“天仙大戒”等二百五十多条。
为何要有“戒律”这种东西存在?有朋友说,这是为了戒欲。戒欲是修身的好途径。
我却不以为然。我与他们说:“若论戒律,我儒家其实也是有类似的教条的。《论语》有云:“克己复礼为仁”。可见,“克己复礼,就是儒家用以约束弟子的教条之一。但是,这里孔子先师说的,是“克己”,是克制,而非戒。因为欲望,是戒不掉的。佛门的所谓各种戒律,要求教众和信徒戒除种种在她们看来是不合理的欲望,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此言一出,自然是招来反驳。有人说:“欲望当然是可以戒掉的,因为欲望总是招来罪恶,不然就是因为欲望而引发的自责和烦恼。”我与他说:“你所说的找来罪恶的欲望,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恶念。不过是一时行恶的念头而已,而欲望则是长久存在於我们思想裏的东西,和“念头”是有很大区别的,不应该混为一谈。当然了,有些恶行,却是是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发生的,所谓“恶欲”。但这毕竟是极少数,并非每个人都会如此。恶念可根除,恶欲则不可根除,也即不可戒,但是可控制,可转移。这个事关个人修为问题。
欲望是罪恶的根源,太过於以偏概全,自然是有人反对的。另一个朋友说:“并非所有的欲望都会招来罪恶,不可一概而论。很多时候,欲是动力,如果真的戒掉欲,人就不会有上进心。没有了上进心,该如何发展,如何修身?失去了欲望,人生在世,跟一棵小草,一块石头有何区别?”我很赞同这样的观点,人是一定要有欲望的。
还有人说,欲望太多的确是不好的,太多的欲望会让我们失去幸福。我觉得恰恰相反。人一定要有欲,才会有幸福。因为其中的很多欲望,就是对美好事物,对幸福的追求。有追求,有目标,然后奋斗,自然会有幸福。我还是那个观点,并非欲望多和少的问题,而是如何把握,如何控制的问题。当然了,欲望太多,可能导致不幸福。这一点我是认可的。所追求的东西太多,必然会乱了头绪,没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如无头苍蝇四处乱撞,如何到达目标?坚持“戒欲”可为的朋友说,欲望是一定可以戒掉的,古人云“无欲则刚”,戒欲是修身的捷径。如能克己,就能驾驭事物。我与他说:“欲是人之常情,是本性,干嘛要戒?戒了欲望,失了本性,如何为人?更何况刚才你也说,如能克己,就能驾驭事物。实际上你所指的“戒欲”,其实还是在克己,是在控制欲望,而非真正的彻底的戒欲。所谓“无欲则刚”,不过是对广大修身者的勉励而已,真正做到“无欲”的人,恐怕是不存在的,我们能够做到的,应该是“清心寡欲”,而不是无欲。清心寡欲,这是古今多少圣贤的崇高境界。寡欲,并非无欲,而是少欲,大部分认为影响修为的欲望被克制或转移了,并非不存在了,它们还是在的。必要的时候,它们还是会释放出来的。正如佛门弟子戒杀生,它们是否就真的没有杀生的欲望了?肯定是有的,不过是克制而已。如是炎炎夏日,苍蝇蚊子臭虫肆虐,四处骚扰,面对这些虫子的骚扰,他们肯定是动了杀念了,只不过他们知道他们是修行者,不可杀生,於是克制住了,没有将“杀生”的欲望付诸行动。再如佛门等很多修行派别的食素,也是他们“不杀生”的一个体现。但是他们忘记了,他们所食用的各种蔬菜瓜果,也是有生命的事物。当他们吃素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是在杀生了。於是就有佛教徒出来辩解说,佛教的生,指的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动物,并不包括植物。呵呵,怎麼说都是他们佛家有理,别人说的,都是无理。自圆其说,用佛教的观念和学说,去绑架普罗大众的观念和学说,这就是佛门的诡辩之术。
动物是生命,植物,微生物,也是生命。要真正做到不杀生,那是不可能的。


1楼2014-05-09 21:16回复


    IP属地:云南3楼2014-05-10 20: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