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袖衫---《簪花仕女图》描绘得是贵族妇女在庭中散步采花,捉蝶时的情景。图中人物的服饰,与其它唐人画像不同,如头戴特大花朵,身穿透明纱衣等,都是罕见的新奇装束。对照文献记载,这种服饰应是中晚唐时期的样式,并一直流传到五代。以纱罗做女服的衣料是唐代服饰中的一个特色,。尤其是不穿内衣,仅以轻纱蔽体的装束更是创举。

中晚唐女服--宽袖对襟衫,长裙,批帛穿戴。这是中晚唐之际的贵族服饰,一般多在重要的场合穿著,如朝参,礼见以及出嫁等。穿著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细钗礼衣”

襦裙半臂穿戴--半臂这种服饰早在初唐即已出现;不仅在中原地区流行,西北地区的妇女也同样喜欢。

还是襦裙半臂穿戴,半臂是从短襦延边出来的一种服饰,一般都用对襟,穿在胸前结带。也有少数用“套衫”式的,穿时从上套下,领口宽大,呈坦胸状。半臂的下摆可以显现在外,也可以像短襦那样束在裙腰的里面。从传世的壁画,陶佣来看,穿著这种服装,里面一定要衬内衣(如短襦),而不能单独使用。

胡服--流行于开元,天宝年间。它的特征是翻领,对襟,窄袖,锦边。我们西安韦洞墓,以及乾县李仙蕙墓出土的壁画,陶佣中有大量反映。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绢画中也有穿这类服饰的妇女,同时出土的还有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以及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的记帐文字,由此可推断唐朝确实是流行胡服的年代。
从实物反映来看,凡穿这种服饰的妇女腰间都系有革带,革带中还有若干条小带下垂。对照文献记载,这种样式的革带应叫“蹀躞带”,原先是北方人的装束,魏晋南北朝传入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