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宫本武藏《五轮书》
我务於「二天一流」兵法之道十数年。而今觉得应该把这些心得录於纸上,这对於我
来说还是第一次。在宽永二十二年十月份的头十天裏,我登上了在肥后境内的岩户山,拜
倒在佛陀的面前,向天致礼,向观音祈祷。我是熊本藩细川越中守忠利大人的一名武士,
今年六十岁。
自从年轻时我就致力於兵法的研究。我第一次决斗是在十三岁那年,我击败了一名新
当流的兵法家有马喜兵卫。当我十六岁那年我击败了另一名但马国秋山的怪力兵法高手。
二十一岁时,我去了京都,在那裏几乎跟所有的流派都交过手,未尝败绩。之后我周游各
国,不断和全国各种流派的兵法名家决斗。自我十三岁那年到二十八岁,决斗凡六十次,
从未败北过。
当我三十岁的时候,我回顾昔日的战绩,发现这些胜利并不馕吨乙呀涍_到兵法宗
匠的境界。这也许是因为我欠缺兵法的才能吧,或者是天数如此,也有可能是其他流派的
水准太差之故。於是我日以继夜地寻求著兵法的奥义,当我五十五岁的时候,我终於领悟
到了所谓兵法的精髓所在。
於是我不再刻意寻找特定的修炼方式,而是触类旁通,带著揣摩兵法的心思去练习很
多方面的才艺,全部都没有老师的教授。在写这本书时我没有引用佛经或者儒家的典籍,
也没有参照旧的战史和兵法书。我是由著自己的想法去解释「二天一流」的真意的,即所
谓的「自然之道」。十月十日深夜寅时作。
第一卷 〈地之卷〉
〈地之卷序〉
兵法乃是武者的艺术。大将必须决策兵法,而部队则应该了解大将之意。今天已经没
有能够真正理解兵法真意的武士了。
世间有无数种道。释道中有救赎之道;儒道中有学习之道;医者之道、徘人之道、茶
道、弓术之道等无数才艺技巧。每一个人都挑选自己喜好的方面而行之。
据说武士之道兼具「笔」与「剑」两道之妙,身为武士应该在这两方面都颇具心得。
即使一个人没有天赋异禀,只要坚持不懈地在这两方面努力,他也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武
士。一般来说,武士之道是不屈不挠,决心向死的。虽然不独武士,僧侣、妇女、农夫和
秽多们同样乐意为尽忠或者雪耻而死,但两者的意义其实是不一样的。武士学习兵法是基
於超越人类的极限。从刀剑交错的个人决斗中,或者是大规模的合战中,我们可以为我们
的主公获取力量和名望。这才是兵法的奥义之所在。
第一章 〈兵法之道〉
在中国和日本,道的鼻祖被称为「宗师」,武士必须了解这一点。
最近很多人都得到了兵法家的称号,但他们中大部分人只是击剑者而已。熊本藩的细
川越中守忠利的家臣在梦中得到了神灵的指导,基於在各国云游教授和学习兵法的经验而
创建了他的道场,这是兵法的新意。
在古代兵法中,一共有十种能力和七项技巧是属於合用的修炼。这对击剑当然是有益
处的,但这还不够。局限於击剑的技巧是无法窥破剑法的精髓的。
当我们观察商人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商人们使用器具去卖他们的货物。比如果实和花
,果实要比鲜花要少。因为商人的教授和学问都只注重鲜艳的色彩和炫耀自己的手段,尽
全力去催促花朵尽快开放,他们关心利润。有人说:「不成熟的策略乃是顿挫之源。」是
很有道理的。
人生在世有四种生活之道,即所谓「士农工商」。
第一种是农夫之道,他使用农具,用眼睛去观察春秋的更替,季节的变化。
第二种是商人,酿酒师收集原料然后酿造成酒以维持生计。商人的生活风格就是无时
不在谋取利益。这是商人之道。
第三种是贵族武士,他的生活之道就是挥舞武器。武士之道就在於主宰他手中武器的
力量。
第四种是匠人。木匠之道是变成使用木工器具的达人,首先保证他的计划无误,然后
按照计划行事,就这样度过他的一生。
这就是「士农工商」的生活之道。
我务於「二天一流」兵法之道十数年。而今觉得应该把这些心得录於纸上,这对於我
来说还是第一次。在宽永二十二年十月份的头十天裏,我登上了在肥后境内的岩户山,拜
倒在佛陀的面前,向天致礼,向观音祈祷。我是熊本藩细川越中守忠利大人的一名武士,
今年六十岁。
自从年轻时我就致力於兵法的研究。我第一次决斗是在十三岁那年,我击败了一名新
当流的兵法家有马喜兵卫。当我十六岁那年我击败了另一名但马国秋山的怪力兵法高手。
二十一岁时,我去了京都,在那裏几乎跟所有的流派都交过手,未尝败绩。之后我周游各
国,不断和全国各种流派的兵法名家决斗。自我十三岁那年到二十八岁,决斗凡六十次,
从未败北过。
当我三十岁的时候,我回顾昔日的战绩,发现这些胜利并不馕吨乙呀涍_到兵法宗
匠的境界。这也许是因为我欠缺兵法的才能吧,或者是天数如此,也有可能是其他流派的
水准太差之故。於是我日以继夜地寻求著兵法的奥义,当我五十五岁的时候,我终於领悟
到了所谓兵法的精髓所在。
於是我不再刻意寻找特定的修炼方式,而是触类旁通,带著揣摩兵法的心思去练习很
多方面的才艺,全部都没有老师的教授。在写这本书时我没有引用佛经或者儒家的典籍,
也没有参照旧的战史和兵法书。我是由著自己的想法去解释「二天一流」的真意的,即所
谓的「自然之道」。十月十日深夜寅时作。
第一卷 〈地之卷〉
〈地之卷序〉
兵法乃是武者的艺术。大将必须决策兵法,而部队则应该了解大将之意。今天已经没
有能够真正理解兵法真意的武士了。
世间有无数种道。释道中有救赎之道;儒道中有学习之道;医者之道、徘人之道、茶
道、弓术之道等无数才艺技巧。每一个人都挑选自己喜好的方面而行之。
据说武士之道兼具「笔」与「剑」两道之妙,身为武士应该在这两方面都颇具心得。
即使一个人没有天赋异禀,只要坚持不懈地在这两方面努力,他也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武
士。一般来说,武士之道是不屈不挠,决心向死的。虽然不独武士,僧侣、妇女、农夫和
秽多们同样乐意为尽忠或者雪耻而死,但两者的意义其实是不一样的。武士学习兵法是基
於超越人类的极限。从刀剑交错的个人决斗中,或者是大规模的合战中,我们可以为我们
的主公获取力量和名望。这才是兵法的奥义之所在。
第一章 〈兵法之道〉
在中国和日本,道的鼻祖被称为「宗师」,武士必须了解这一点。
最近很多人都得到了兵法家的称号,但他们中大部分人只是击剑者而已。熊本藩的细
川越中守忠利的家臣在梦中得到了神灵的指导,基於在各国云游教授和学习兵法的经验而
创建了他的道场,这是兵法的新意。
在古代兵法中,一共有十种能力和七项技巧是属於合用的修炼。这对击剑当然是有益
处的,但这还不够。局限於击剑的技巧是无法窥破剑法的精髓的。
当我们观察商人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商人们使用器具去卖他们的货物。比如果实和花
,果实要比鲜花要少。因为商人的教授和学问都只注重鲜艳的色彩和炫耀自己的手段,尽
全力去催促花朵尽快开放,他们关心利润。有人说:「不成熟的策略乃是顿挫之源。」是
很有道理的。
人生在世有四种生活之道,即所谓「士农工商」。
第一种是农夫之道,他使用农具,用眼睛去观察春秋的更替,季节的变化。
第二种是商人,酿酒师收集原料然后酿造成酒以维持生计。商人的生活风格就是无时
不在谋取利益。这是商人之道。
第三种是贵族武士,他的生活之道就是挥舞武器。武士之道就在於主宰他手中武器的
力量。
第四种是匠人。木匠之道是变成使用木工器具的达人,首先保证他的计划无误,然后
按照计划行事,就这样度过他的一生。
这就是「士农工商」的生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