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孩之家吧 关注:124贴子:31,166
  • 10回复贴,共1

红墨水,蓝墨水(zt)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欧洲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齐泽克爱说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前东德工人,在西伯利亚谋到一份工作,他知道从那里写信会被检查,所以跟好朋友约好:如果信用蓝墨水写,是真话;如果用红墨水写,就是假话。一个月后,朋友收到西伯利亚来信,是用蓝墨水写的:“这里一切都好:商品齐全,食物充足,公寓很大,有暖气供应,还有很多漂亮女孩想和我恋爱。不过,这里弄不到红墨水。”
这个笑话齐泽克用过几次,中国批评家(如罗岗、孙甘露)也喜欢用。我们本来不知道这封信是真是假,但是没有红墨水(不让撒谎)反而使“真相”可疑,迫使这个故事成了个说假话的典范:写信者最后“似乎”在用密语(红墨水)点明:除了“假话真说”,没有别的挑选。
我觉得,万一这封信的表达方式翻过来,可能更为纠缠:写信者如约,用红墨水,就说明是假的。如果此信全是用红墨水写的,内容依旧,只是最后说“这里弄不到蓝墨水”。此时连“没有蓝墨水”也是红墨水写的。那么西伯利亚并非没有蓝墨水。也就是说:这封信本身可以不说谎但是选择了说谎,用红墨水写“没有蓝墨水”,等于在说“我可以说真话,但此信不是真话”?
本文想问的问题,是虚构表意的边界:任何虚构,究竟是红墨水写的,还是蓝墨水写的?例如电影片头或小说扉页,说“后文都是虚构,制片团队不负法律责任”,这个片头在文本之外,在红蓝墨水的规定之外,所以有法律免责效果。如果算在文本之内,那么它也是虚构的一部分,也是红墨水写成,制片团队对内容就要负法律责任。但是制片团队究竟是否应当对片头也负责任呢?
所以,一种符号表达方式,如果不可能说出假话,也就无法说出真相。


1楼2014-05-28 17:11回复
    这故事其实很有深意。


    2楼2014-05-28 21:20
    收起回复
      不明白怎么把齐泽克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这哪跟哪呀!以齐泽克一贯玩世不恭的态度,你就把他这里说的冷笑话当作是他说过的无数荤段子其中的一个算了。霜叶,你现在好像身在金陵是吗?听说前年他来过中国,在南京大学做了四场演讲,由于太过艰深晦涩,中途许多人退场了,可有此事?


      4楼2014-05-28 22:26
      收起回复
        据报道,北京地铁muxidi站自6-3下午5时封闭几个出口。比邻可以证实这是红墨水还是蓝墨水写的。


        6楼2014-06-03 22:3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