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设 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 ,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 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奉旨、侍读 、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
【御史】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左徒】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是辅佐皇帝的最 高武官。
【大夫】指中央机关的要职。
【士大夫】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 分子。
【太史】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 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 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
【长史】将军属 官。
【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 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武)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武)副将。
正三品——(文)大理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武)参将。
正四品——(文)大理寺少卿。
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正五品——(文)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各部院郎中。
从五品——(文)翰林院侍读。
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武)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文)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武)部千总。
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顺天府学教授、京县县丞。
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
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外县县丞。
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
这里的太师、太傅、太保……只是对大臣的一种荣誉加衔,或死后所赠。右都御史是总督的加衔;右副都御史是巡抚的加衔;总督和巡抚是地方最高长官。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御史】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左徒】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是辅佐皇帝的最 高武官。
【大夫】指中央机关的要职。
【士大夫】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 分子。
【太史】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 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 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
【长史】将军属 官。
【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 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武)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武)副将。
正三品——(文)大理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武)参将。
正四品——(文)大理寺少卿。
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正五品——(文)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各部院郎中。
从五品——(文)翰林院侍读。
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武)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文)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武)部千总。
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顺天府学教授、京县县丞。
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
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外县县丞。
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
这里的太师、太傅、太保……只是对大臣的一种荣誉加衔,或死后所赠。右都御史是总督的加衔;右副都御史是巡抚的加衔;总督和巡抚是地方最高长官。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