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传奇:
童年奋斗:
李先生祖籍广东,小时候爱好体育, 在广州上的体育学校练踢足球。 想当年叱咤中国足坛的广东帮如容志行及后来的古广明等他都认识。 时逢文革后十年动乱时期, 体校解散,人员遣散,如果是其他普通学校毕业的几乎都分配上山下乡了。当时李先生(后面按当时的年龄称小李)上的体校不在分配之列,解散后自己找到一个小工厂当学徒小工。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 也是一个折腾的年代, 当别人都在燃烧激情时, 小李却选择了安静。
也许是机缘巧合, 有一个被打倒的牛鬼蛇神臭老九教授被下放到这个小厂里劳动改造。 看到小李比较踏实, 就主动教小李一些干活的技巧和知识。 这个老学究可是 当时机械行业有名的专家。 无奈小李基础薄弱, 体校毕业的,连文科生都算不上。 教授说, 我可以教你学东西, 但你必须先自己打好基础。
于是,年轻的小李找到了工厂附近的一个图书馆,许多书都散乱的堆在架子上,平时几乎没有人来看书, 小李跟一个看馆的大爷混熟后, 允许他白天进入里面看书, 晚上可以 把自己喜欢的书籍借回家接着看, 整整六七年,小李逐渐完成了从一个足球青年到理科生的转变, 从机械设计原理到制图到工艺,小李在老教授的指导下居然自学成材了。
自行车奇缘:
在这单调枯燥苦闷的几年里, 小李几乎每天都除了做工就是看书。有一天傍晚,小李抱着一摞书从图书馆走出来,正赶上下雨,怕书被淋湿, 脱下外衣 裹住书籍抱在胸前,一个人哆哆嗦嗦的站在已经关门的图书馆门口, 等着雨变小回家,可是雨越下越大,没有停歇的迹象。
正无奈间, 一声清脆的自行车铃响, 一个穿塑料雨披的女孩推着自行车来到他身边。 那女孩说, 我把雨披借给你, 你骑我的自行车回家吧, 我还有把伞, 我可以打伞回家, 我家离这里不远。
于是, 小李用雨披盖住书籍, 骑着女孩的自行车回家了。 到家后, 才想起来忘了问女孩的姓名和家住哪里了, 这自行车可怎么还呀?
没办法, 小李只好每天傍晚推着自行车站在图书馆门口等一会,希望能刚好碰到那个女孩。 直到有一天,有个女孩走路经过,她的身影很像那天雨中的她,小李喊了一声:"自行车“, 那女孩回头一望, 都记起了这件事。 自行车和那件雨披又回到女孩身边。 于是, 于是, 那个女孩成了后来的李太太。 。。
一个好人:
李先生为人忠厚。和李太太结婚后育有一女, 李先生在工厂做工,李太太在一所中学当老师。 正赶上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李先生告别妻女,只身一人独自来到澳洲闯荡,到处打工。 后来利用所学到的机械设计知识, 帮外国老板维修和调试设备, 渐渐的得到了一些老板的信任。 老外做事是很直接简单的,行就实行,不行就别答应。 只要有真本事就OK, 千万别忽悠。
这样, 几年后,李先生来到澳大利亚后终于淘到了第一桶金, 一个老板让李先生负责一个专用食品生产线的设计和制造, 全部完成并投入生产后, 一次付给薪酬20万澳元,那可是80年代啊。
李先生来澳洲已三十载, 当初独自一人来澳洲打拼时备受艰辛。 李太太在国内当教师, 贤淑善良, 后随李先生移民澳洲后, 夫妻共同努力工作, 共育有二女, 大女儿已经工作, 二女儿正在读书。
李先生自己的工作繁忙,常年奔波于澳洲和世界各地, 澳洲的地方大, 每天每去一地都需驾车几十到几百公里,真佩服他的体力和毅力,看来是原来体校打的底子。
李太太也有自己的小公司,除了忙工作外, 还要操持家务, 李先生朋友很多,他的朋友甚至家属,还有国内到澳洲读书的孩子,经常借住在他家,李太太总是耐心的尽力照顾他们,而且非常通达。
曾经在李先生家借宿过并得到李先生帮助的国内学生有很多!
老一代移民真的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现在许多新移民的素质相对就差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