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数据看分析吧 关注:11贴子:971
  • 1回复贴,共1

院线“三巨头”争抢全国d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院线在经历了2002年到2004年的建立阶段,2004年到2006年的初步形成阶段和2007年开始的重组、重排三个发展阶段之后,进入到强势瓜分市场地盘时期。2002年6月1日,我国开始推行与国际接轨的院线制,即在电影的制片、发行、影院链条中插入院线环节,由院线公司负责将影片落实到各地的电影院公开播映,目的是改变国内电影发行放映体制存在的条块分割弊端,打破区域限制。5年后的今天,院线作为电影流通环节的活跃因素,开始将资本链条引进电影市场。

新影联成立开发部拼抢高端影院

  12月12日,与《投名状》同一天开映的海淀工人文化宫为北京新影联影业公司增加了一枚“棋子”。记者从新影联院线公司影院开发部经理刘逐北那里得知,明年1月初,新影联院线管辖的拥有13个放映厅的全国“大哥大”影城“新首都影城”也将在西单开业;紧随其后的是位于金宝街的与中国第一富婆陈丽华合作的5个放映厅影院的营业。

  刘逐北告诉记者,作为全国的老牌院线,新影联已经感觉到来自其他院线的竞争冲击。“所以,我们今年7月份专门组建了影院开发部,改变以往单纯靠名气联盟影院的做法,用资本为纽带,投资建设自己的影院。”

  记者了解到,以往在影院建设方面稍显落后的北京新影联院线开始借助资本运作维系影院终端市场的加盟纽带。今年,除了在北京拼抢地盘以外,新影联还在天津、南昌、广东番禺大学城、山西太原长风大街和山东济南等地有多家5个厅以上的新影院开业,据担纲新影联院线总经理不到两年的黄群飞保守估计,这些新开业的影城到年底有望为院线贡献5000万元票房。

  业内人士评价,一旦民营资本今典集团进驻改制后的北京市电影公司,3家股东将会实现6-7个亿的注资,共同打造旗下的北京新影联院线。到那时,新影联将会如鱼得水般地实现自己年开影院17-18家的计划。

中影星美为扩张增实力变更股权

  今年2月份,在北京的第二大院线中影星美院线进行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股东股权变更——中影集团增资扩股,从原来的40%股权增加至60%。业内人士认为,中影集团在中影星美院线的增资扩股势必给该院线带来更丰富的资源和坚实的后盾支持。而作为中影集团重点培养的院线,其在影院项目上投资力度的加强,不但会加速中影星美院线资产链接影院数量的增加步伐,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因加盟影院比例较大所带来的局限。

  作为全国首家名副其实的跨省院线,2002年在中影星美首批加盟的23家成员影院中,除6家与院线有资产联结关系的影院外,其余绝大多数都是以签约的形式加盟。而在5年后的今天,中影星美院线加盟影院已覆盖全国20个省市,签约加盟影院总数92家,银幕总数302块,总票房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幅为33.6%,占到全国票房份额的13.9%。

  在谈到股权变更后中影星美的发展时,中影集团董事长、中影星美院线董事长韩三平强调,中影星美院线作为中影集团控股的惟一院线公司,将利用中影集团的优势支持中影星美院线的未来发展;大力投资电影院加入院线,同时加大北京、上海旗舰店的打造。韩三平认为,院线要加强管理影院的经营人才,加强影院经理人才的培养。

  在谈到未来发展趋势时,院线总经理陈连宝表示,“加盟影院数量所占比例较大”、“在一些区域所占票房份额不大”等问题都是中影星美院线已意识到的艰巨挑战,尽管这些问题改善的周期比较长,但中影星美院线也会迎接挑战,与此同时,也会在市场营销策划、影院服务、相关培训等方面继续完善。



1楼2008-01-14 15:44回复
    万达院线“逼”出来的新贵来势汹汹

      据万达集团网站信息显示:今年,万达电影院线发展呈不断上升的态势,从年初的全国票房排名第五,到3月份已经跃居第三;4月,万达电影院线以1428.8万元的成绩跃居全国院线第二把交椅,与去年同期相比,票房保持了173%的增速,观影总人次达到58.9万,增长率高达203.8%。

      随后,万达院线业务核心部门挟突破亿元票房大关的勇猛势头,离开大连总部,正式进驻北京。据万达院线负责人称,万达院线进入北京是全国发展战略的需要。

      作为国内商业地产的龙头老大,万达集团涉足电影市场,刚开始寻求与美国时代华纳公司合作经营影城,但受到国内现行政策的限制,双方的合作框架设定为由万达100%投资,由时代华纳公司利用品牌的基础和管理经验来管理,收取一定的管理费。

      这样一来,万达被逼成了纯粹的“投资方”。2002年前投资的6个购物中心,就这样由万达集团重新进行了电影院的改建和改造。其后所有新建的商业广场的电影院建设,也得由万达全部“埋单”。

      万达院线在成立之初,便将自己公司的注册地选定在北京,2006年将注册资金增加至一个亿,成为股份有限公司。迄今为止,万达院线已经发展成为拥有直接投资影城15家、121块幕,加盟影城16家、45块幕,覆盖全国17个城市的大型跨区域性电影院线,成为中国最大的影院投资商和运营商,已具备了年票房3亿元的市场能力。

      万达发展国内电影院线的目标是:2010年,确保建立40家到50家影院,到2015年,力争做到100家。这就意味着,到2010年,万达院线就会进入全球五大院线行列,进而跻身三强。

    “三足鼎立”拼抢省会城市

      新影联院线副总经理高军告诉记者,新影联的发展战略是“环渤海大电影市场”,以北京为中心,向周围城市辐射。而记者了解到的信息是,除了新影联之外,北京的另两大院线“中影星美院线”和“万达院线”也在虎视眈眈这块身边的蛋糕。

      经常听到身边的人抱怨,石家庄的文化消费不高,影院不及其他省会城市红火,高军却对石家庄以及河北市场看好。

      “如果没有前景,新影联是不愿意加入这块市场的。目前中国院线的竞争处于正常态势,在我们‘环渤海大电影市场’的理念下,哪里的市场还没有被开发,我们就要去激活”,高军向记者介绍,太原、石家庄、大连、沈阳、济南、青岛都属于“环渤海大电影市场”的目标城市。

      今年,河北电影院的龙头老大“影乐宫”退出中联院线,签约万达院线,在河北乃至全国电影界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面对万达院线与石家庄“影乐宫”签约带来的压力,刘逐北认为,多条院线存在,不会把电影市场吃掉,只能是一起为这个市场增值,最后的受益者一定是电影观众。

      刘逐北向记者透露了新影联院线“环渤海大电影市场”的下一步“野心”:他们将在保定建立一家五星级影院。保定是历史文化名城,市民普遍重视文化消费,可它的影院依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保定迫切需要新影院的出现。

      天津万达华纳影城开业以后,仅半年票房收入就占天津市场电影票房总成绩的一半。广西南宁的影院开张后,票房收入几乎占了全区票房收入的一半。

      在关注电影院线发展规律的过程中,万达老总王健林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电影放映的一大特点就是,消费向大城市集中。如上海和北京的票房收入就占全国总量的几乎一半,而省会之类的中心城市又能占本区域一半以上的票房收入。“因此,万达集团近期电影院的建设重点是在建的全国中心城市的购物广场。在万达的投资计划中,每年有1.5亿元左右的资金用于影院建设。”

      目前,万达正在考虑适度的并购,已对全国70多家影院和已有的大型购物中心进行调查,初选出30多家进行论证,以进行收购改建的投资,特别是北京、上海两座城市,是万达集团近期主攻的重点。

      不可小觑的是,近年中影集团也进入涉及影院终端扩张的迅速发展期,先后成立了7条控股及参股的院线。
    


    2楼2008-01-14 15: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