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汉服协会吧 关注:211贴子:1,511
  • 11回复贴,共1

【正本清源】一些被误解的常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镇楼专用!


1楼2014-06-14 22:59回复
    【第二节】
    “呵口气”不能保护人,为什么有“呵护”这个祠?汉语解释不通,因为这是八旗词汇;
    无毒不丈夫,其实应该是无度不丈夫,度量的意思;
    赵子龙“大丈夫只患功名不立,何患无妻?” 孔子没说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话是满清创造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话在华夏历史典籍中确实找不到对应的话句;仁者无敌正确的解释——真正仁慈的人、爱一切的人,眼中没有对立(没有敌对的人和事)。错误的解释:施行仁义的人,就天下无敌了人定胜天正确的解释——人若能彻底静心(定力),那么将会超越天地,对自身的束缚。错误的解释:人只要肯努力拼搏,就可以战胜大自然。


    3楼2014-06-14 23:00
    回复
      【第三节】
      七步成诗的曹植还写过这么一首诗
      游侠篇(又叫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尚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圌难,视死忽如归!
      夏商周汉唐宋明的女子较为开放(不是现代的洋开放),她们不仅读书,而且还练武,研究易经天文,擅长古琴、围棋、诗、词、歌、赋、汉舞、刺绣、纺织、制汉服。毛笔问世后,书法绘画她们皆习以为常。大汉女子,对于爱情、婚姻,都有着美好的梦想,她们都怀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信念。一旦对方变心,爱上别的女人或有意纳妾,她们会毅然决然提出分手,决不留恋。《有所思》中的女子,听说对方变了心,立即将精心准备的贵重礼物玳瑁簪折断之后烧成灰,并且把那灰抛洒在风中;《白头吟》(《西京杂记》说是卓文君得知丈夫司马相如准备娶茂陵女子为妾时所作)中的女子,知道丈夫有齐人一妻一妾之志,立即提出分手,“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一番自我鼓励之后,明确宣言:“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最后,对男人的不重意气重金钱(“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进行了谴责。至于《羽林郎》里的胡姬拒绝霍家奴冯子都的金钱诱圌惑,《陌上桑》中秦罗敷嘲笑太守的纳妾求圌欢,更是闪耀着汉朝女子品性中纯洁、坚贞的光芒。


      4楼2014-06-14 23:00
      回复
        【第五节】
        四书六经:《易经》《诗经》《乐经》《礼经》《尚书》《左传》大唐,大明:《易经》《诗经》《乐经》《礼经》《尚书》《春秋》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宋人抽圌出《礼经》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因《乐经》失传,就成了常听说的四书五经。华夏现存最早的民谣歌曲是诗经中国古代的辞赋诗词都是唱出来的,优雅脱俗,刚柔并济古人唱歌吹奏很讲究气的运用,其实就是歌唱时的呼吸方法,一般是用‘腹式呼吸’,就是睡觉时所用的呼吸方法,人躺在床上时很自然就用此呼吸方法;呼吸方法的不当会造成身体的不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成文于上巳节(农历三月三日,有曲水流觞等习俗,为上巳节。傣族的泼水节可能与此有关。倭国农历三月三的女儿节源与此)


        5楼2014-06-14 23:00
        回复
          【第九节】
          中国农耕文明不是无骨气的,“男子上城,女子馈饷”的惨烈抗战是正史所载。我们的祖先是一只手握着宝剑砍下敌人的头颅,一只手拿着书籍保持着最高贵的礼仪。洋人总是惊异倭国的武士刀最锋利,可是他们不知道,倭国的冶铁技术是宋人传过去的,蒙元严禁汉人炼铁,因而这些工艺失传;南宋的造船技术比18世纪前的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发达,根据刚打捞上来的南宋船“南海一号”和相关史料,南宋船长三十米,阿拉伯人惊叹道“东方的宝船简直是一个城市”;汉民圌族是世界上最早将火圌药应用于战争中的,制作了当时最好的火器,可是后来蒙元严禁汉人制造火圌药;南宋时期,皇帝权力极其小,诏书必须有皇帝太后宰相和三位辅臣联圌名才会有效,而人民经常集圌会议论朝政,北宋末年罢蔡京杀六贼,不是太学生陈东和十几万百姓联圌名上圌书施压的结果吗?丁大全当政时,陈宗则联合杭州市民集圌会要求理宗罢圌免之。而南宋学风自圌由活泼,技术人员备受重用也是其他文明国家所远远不及的。航运促进了大型贸易,商业文明大发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伴随的纸币的流行,资本主义萌芽正在茁壮成长,此时洋人依然在耶教的麻圌醉下昏昏入睡。苗刀刀身直而修长,形似禾苗,大唐称单刀或长刀,明后逐渐称作苗刀。大宋亡天下后,倭人的倭刀成弯曲的了。弯刃刀利于匈奴骑战,因为马匹在冲锋之时骑兵主要使用劈砍,突刺的后果是匈奴会把对方穿在刀上(糖葫芦),造成严重后果——不便匈奴拔圌出进行第二轮攻击,或许冲力太大连带匈奴自己也闪了腕子。倭寇受蒙古贼骑影响将唐大刀制成弧形也是要把其运用到骑兵上。至于中国,骑战军士善使直刃短兵器,或关刀和枪矛之类的长兵器。明朝倭寇扰华时这种刀形也确实让已然开始衰落的明军吃了大苦头。不过后来戚大将军想出了办法——将唐大刀(其时称苗刀,以其刀身修长)带回军中,结果大破倭寇。原因很简单——浙闽沿海一带尽是湿地和沙滩,不利骑兵行进,明军多数靠步行;至于小日本大老远的乘船来侵华,也没多少骑兵。这一步战交锋,自然是直刃苗刀优于弧形的倭刀了。


          8楼2014-06-14 23:01
          回复
            【第十节】
            药红豆杉中含有抗癌物质,洋人海量购买美国早已承认是美国洛克菲勒财团策划了培训西医留学生来消灭中医的阴谋。每天一只羊眼+大枣+桂圆熬成的汤(一碗的分量就足够了),对于假性近视回复那叫一个效果好,对于真性近视,也有明显改善视力的效果。但是,每天这样吃容易上火,所以要注意啦!治鼻炎的偏方,用盐水冲刷鼻腔这是好听一点的说法,我每次都跟别人说把盐放到温水里,从鼻子吸进去,再从嘴里吐出来,很多人都觉得很恶心,全都不相信,但人格保证,家里已经治好三个了。除了蒲黄,五灵脂,三七,白芨这些止血中药。一般中草药炒成碳差不多都可以止血老死的人都是身体内部器官病变,而不是肢体的病变西医的理论基础清晰坚实不假……可惜是错误……再坚实也没用……中医会出现庸医误人非常正常,就像西医有庸医误人一样正常。不过中医庸医是很少的。医者,易也。变化之道岂是能轻易掌握的……一个真正的中医需要大量时间和经验来锤炼……真正活到老学到老的本领……反观西医看病,现在根本不是去看“医生”……而是看仪器,他们帮你你看下图片,分析一下指标然后就上“药”了,岂知“圣人不治已乱治未乱,不治已病治未病”!等你的身体真正能被仪器检查出“症状”来的时候,已然是扁鹊讲的“疾在内脏或骨髓”了……想治已然麻烦了……可以明确的告诉人们那些首长身边的保健师都是精通中医养生的……给他们看疑难病的人更是“传说级的中医”……


            9楼2014-06-14 23:02
            回复

              【第十一节】
              大明人民对礼教较为开明。五四时期批判吃人的礼教,也即所谓在礼教的约束下,妇女只要有稍微违背礼法,就可能遭受羞辱,甚至被剥夺性命。鲁迅的小说《祝福》中就描绘了祥林嫂因为嫁了两个丈夫,就遭受种种歧视,以至最后悲惨死去。可实际上,这种现象真是中国文化正常发展的结果吗?明朝的情形是什么样的?稍微看一些明人的记载以及当时通俗小说中所描绘的情形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说“‘父一而已,人尽夫也’,此语虽得罪于名教,亦格言也。父子之恩,有生以来不可以移易者也。委禽从人,原无定主。不但夫择妇,妇也择夫也。谓之人尽夫,亦可也”人尽可夫,在现在看来也是一句骂人的话,但在谢肇制的解释下,这句话却被赋予了一定程度上婚姻恋爱选择自圌由的意味,也就是男人固然可以选择自己老婆,妇女也可以选择自己丈夫。既然可以选择,那范围当然就大了,只要是个人,当然至少应该是没有血缘关系男人,都可以是丈夫。所以谓之人尽夫,亦可也五杂俎还有一段话是说“即今国家律令严于不孝不忠,而妇再适者无禁焉。淫者,罪止于杖而已,岂非以人情哉?抑亦厚望于士君子,而薄责于妇人女子也?”也就是按照大明法律,并不禁止妇女改嫁,对通奸的行为,处罚也很轻微。当时的普通百姓又如何呢?大家不妨看看明人编写的《三言二拍》,《喻世明言》里的第一个故事《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蒋兴哥的老婆王三巧在丈夫外出经商时,和别人勾搭成奸,蒋兴哥回来得知,并没有因此对王三巧如何打骂吵闹,相反只是自己伤心之余,写了休书,听凭王三巧改嫁。王三巧的父母也没有怎么责怪她,反而安慰她说“恁般容貌,怕没人要你?少不得别选良姻,图个下半世受用。你且放心过日子去,休得愁闷”王三巧真改嫁的时候,蒋兴哥不忘旧情还把十六个箱笼当陪嫁送给她。甚至后来两人因为不忘旧情还破镜重圆。说句实话这里不但看不到什么礼教吃人,而且当事人的态度似乎比现代人还开通。现在如果丈夫发现老婆在外偷情,那还不视为奇耻大辱?勃然大怒,恩断义绝,夫妻彼此视为仇敌估计是少不了的。就算离婚,恐怕也要为争夺财产闹得鸡飞狗跳。再看《警世通言》的第三十五卷《况太守断死孩儿》,讲的是大明宣德年间,一个丘姓人家,丘元吉,娶妻邵氏,夫妻两人非常相爱,丘元吉不幸病死,邵氏非常哀痛,发誓终身守结果怎么样?男方和女方的亲属,是看见她要守寡,非常高兴,大力怂恿吗?恰恰相反!非但不鼓励不支持,反而轮番上来劝说她不要守寡,“父母家因其年少,去后日长,劝他改嫁。叔公丘大胜,也叫阿妈来委曲譬喻他几番。那邵氏心如铁石,全不转移。……众人见他主意坚执,谁敢再去强他。自古云:‘呷得三斗醋,做得孤孀妇。’孤孀不是好守的。替邵氏从长计较,到不如明明改个丈夫,虽做不得上等之人,还不失为中等,不到得后来出丑。正是: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从这个描写来看,原来在大明,亲属对守寡的态度是不支持的。作者的态度,也分明是不支持寡妇守节的,所以才说“替邵氏从长计较,到不如明明改个丈夫”再比如《初刻拍案惊奇》的第六卷中说贾秀才的老婆巫氏,被人用药迷昏后奸圌污,贾秀才得知以后,是因此对老婆嫌弃吗?恰恰相反,反而安慰她说“不要短见,此非娘子自肯失身。这是所遭不幸,娘子立志自明。今若轻身一死,有许多不便。”后来贾秀才夫妻两人合谋设计报仇成功,“那巫娘子见贾秀才干事决断,贾秀才见巫娘子立志坚贞,越相敬重”。这也是妇女尽管失身,但其亲人丈夫非但没有因此心生嫌弃,反而“越相敬重”的例子。再如凌蒙初在《二刻拍案惊奇》第34卷中说“男女大欲,彼此一般”一长段议论也可以看出明人在男女问题上通情达理的态度了,远不是后人所污蔑的那种森严苛酷。
              从大明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所谓礼教杀人,决非本来中国文化按照自身逻辑正常发展下呈现的面目。《警世通言》《喻世明言》《警世恒言》的作者冯梦龙是以年迈之身抗清战死的!


              10楼2014-06-14 23:03
              回复
                【第十二节】
                有华夏精神,汉人兵家在世界上第一个杀跑了蒙古强盗.大明以儒治国,兵家横扫漠北。而现在却在世人眼里认为打得荷兰\葡萄牙\英国赔钱给明朝.忘了朱棣征大漠横扫北元的那份荣耀,却相信“农耕文化的懦弱性。” 忘了大明国产红夷大炮令倭寇闻风丧胆的那份自豪,却相信“古中国无科学。” 忘了“为官应直谏,为史应直书”的那份尊严,却相信“汉人奴性乃根深蒂固。”汉文化是包容的,但不是精神的垃圾桶。游牧民族的陋习竟然从此被“兼收并蓄”,难道不值得怀疑


                11楼2014-06-14 23:03
                回复
                  大唐先生:善哉是本来如此恍然大悟的意思
                  说善哉,是说人家说到根上去了。听者一听就大为佩服
                  读道德经,就能体会古人说善的意思。
                  结合夫子说性本善,就能明白,善即是本。
                  古人语境里,没有现在的善恶对应。古代语境里,善,本,正,等都是唯一性的。
                  善的对应词,就是三字经里的“习”
                  以示先后天之区别
                  恶只能用元生意义,心头堵的意思
                  即不顺心的人和事
                  原来如此本应写作元来如此
                  是蒙古人给汉人造成的梦魇,明朝开始把元来如此改了一个字
                  可怕的是很多人还不自知觉得是传统虫子蛀空了大树,枯枝依然把虫子当做大树,以身饲之。
                  月夜先生评:文化侵略为祸最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悲从心起
                  大唐先生:慈悲这个词也是慈则念之,悲则分之。中国人的是非,是在点上说的非的字义就是二鸟相背而飞,悲就是有二心了。慈则,一心挂系,盈盈不舍。慈悲的本意,就含阴阳生杀,就含聚合分散之自然规律。这个词汇在佛教里,完全歪曲了。大悲咒就是咒人离分了。如果按汉字本意去解。由于佛教的缘故,严重歪曲了中国人的是非观。而汉字是,是日止时中。就是说太阳在这个点,我站在这个空间点,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上,就是。两鸟相悖而飞,叫非。中国人的是非观,是有自然含义,是易经时中的含义。并非不讲是非,而是有相对之意义在。而佛教故意模糊这一点,让人不讲是非。空洞圆融。道家的圆融是由不断连续的是非组成的。这才符合圆融的本意。有始有终中间有过程。才是大圆。而不是做糊涂虫,模糊是非,那叫0。 0中间有个1在,立体之观念,才是中
                  我佛慈悲,用汉意理解,就是我这把扫帚,可以让你进来可以让你离开,让你生,让你死。注:佛字古意,就是送葬绳,后来通拂尘之拂,有扫把的意思。
                  汉字是音形意三结合,不似梵语强调语音一方面。汉字的发音类似的一定有相通的古意。佛教说菩萨,有捕杀之意。
                  汉文理解,不是啥好词。慎之在用。
                  应该注意到,佛经中因为梵语无法翻译成汉字的缘故,用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人造字,比如口宣的佛号,所谓的真言。其实是直接音译。把梵语的语音对应汉字,或则生造。一定注意了。很多是畜生发音,模仿动物叫声的。
                  月夜先生评:扫把教果然是扫把教,够晦气。


                  12楼2014-06-14 23:04
                  回复
                    【以上所有引自汉服贴吧】


                    13楼2014-06-14 23:05
                    回复
                      好棒,好棒,鼓掌,好多呀,好佩服的,加油加油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6-21 01:02
                      回复


                        IP属地:重庆15楼2014-06-22 21: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