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是在《放课后》或者最世其他杂志开始知道并喜欢上天宫雁,还有不少朋友是在《新蕾》或漫友文化其他杂志知道并喜欢天宫雁。当然,也有通过别的途径知道天宫雁的,比如《ALICE》杂志,《花溪》杂志,《映色》杂志,《玻璃麦田》单行本,网络……像我就是在一本非法出版杂志上第一次看到大概是无授权转载的《肩线》的。更早的,比如年表里写着“名不详”的杂志,还有台湾的《失恋杂志》,应该很少有人知道了。
如今,这些杂志基本都已经不在,只有最世几家还活着,不过《放课后》似乎也没有了。杂志行业似乎不好混,很多伴随我们成长的杂志都已经消失,特别是《新蕾》。
我是《新蕾》的老读者(年龄大嘛……),群里也有很多朋友都是《新蕾》的死忠。可能有些朋友不知道,《依存免疫变态》一开始就是在《新蕾》连载的。我手上有大量早期《新蕾》,从03年到07年……最后一次买过之后,确定了这杂志已经不那么适合我,就没有再买。然后在13年6月,我买了最后一期。
如今看来,这杂志确实没有那么好,很多文章现在看来还是太矫情太弱了,毕竟我现在也是阅读量过千的人(装个B……)。但是不得不说,《新蕾》确实有过很多非常优秀的作者,除了天宫雁之外,还有我到现在也非常喜欢的柳具足(抽屉)和榛生,以及早早投奔最世的落落,消失宾妮王小立等。当年还有过自由鸟的专栏,我在想这人不是画家吗……果然现在彻底转行写小说了。总之,很多编辑作者画手跑去了最世,一部分在别的杂志活跃,更多作者就这么销声匿迹了。
而且杂志上有部分书影音推荐,内容各异。目前对音乐的部分印象最深,记得推荐过木马乐队的《果冻帝国》,这可是我听的第一盘国内摇滚,从此一度走上摇滚青年这条最最没有前途的道路……总之也是培养我音乐品味的初始。从那之后我看杂志的时候,都会特意记下看上去感兴趣的音乐回去听。即使现在我我听了近两千张专辑(装B适可而止……),还是觉得当初推荐的很不错。
漫友文化也出版了天宫雁的两本书,以我看来无论封面纸质还是排版都比最世出的好得多(ENO.画的封面和插图啊!正版伽树啊!),不过据细心读者说有不少错别字……这一点严重的错误在我们看来也瑕不掩瑜了!一本是《恋慕耐受不良》,是天宫雁笔下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一本《直到可以说再见》不属于那个世界,却包括了天宫雁之前发表的绝大多数短篇小说——加上《得到幸福的法则》,简直就是不想买杂志的粉丝们的巨大福利。所以大家都巴巴的盼着赶紧再出本短篇集,不过目前看来希望渺茫。
【解释一下:我个人并不认为“喜欢作者却不想买杂志”是不道德的想法。如果作者出单行本,那么一定会买正版。但是为了一两篇文章去买内容完全不丰富价格又偏高的杂志,我觉得不能强求。不能因为不买杂志又想看文章就受到谴责。毕竟大家的期待还是出短篇集,而不是要求非法共享。这并不能算是对作者的不尊重。买不买杂志,只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
跑题了。那么继续谈谈《新蕾》。后来我不买这本杂志,不过还是注意到了,杂志有了几次改版,估计之前的编辑还有作者都换了。我没有再看,听说有段时期不怎么样,但是杂志消失之前还不错。回忆我读过的那些文章,其实和现在很多人诟病的青春文学并不完全一样。没那么疼痛,更少女一些,语言也比较清新。我多次夸奖群里的朋友写的小说“好新蕾啊!”可见也算是一种特别的风格。大家都表示这篇文本来打算投给《新蕾》,但是……
其实啊,在《新蕾》停刊之前,我也很多年没有买了,本来不应该在这里瞎叨逼叨。然而,在得知停刊的时候,还是觉得很伤心。到现在看到我买过的那一大堆,我都还能记起来,这一本是在学校外面书店买的,那一天刚好是返校日;这一本是在校内书摊买的,赠品徽章被同学要走了;这一本是坐公交去别的书店买的;这一本是给漫友文化汇款邮购的,钱寄去了好几个月书都没收到,给打电话补发的,那时候还没有网购,邮购也不怎么方便;这几本都是买的二手书,钱还是夹在信封里给寄去的;这本借去看的人有点多,有一点旧了……只要看着封面,就可以非常容易的回忆起当年的事情,抬头一看已经这么多年。
如今我已经23岁,依然在读青春小说,自己也写一些。我不知道青春小说的作者和读者保质期有多长,以我个人来看,确实对青春小说越来越挑剔,大概是因为我阅读量过千(……)和年龄增长的关系,可能已经越来越不适合这类小说了。不过啊,就像天宫雁的小说难以分类,我觉得,喜欢读什么样的书,也不应该那么严格的给自己分类。青春小说或者严肃文学,社科或者自然科学,艺术类或者不知道什么类……有兴趣的话都可以读读看。等我的年龄再大一些,三十多岁甚至四十多岁的时候还在读青春小说,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嘛!
即使已经23岁的我,再想想三十岁还是很遥远,那么,2004年7月我买下第一本《新蕾》,一定不会想到几年后,这本杂志会不复存在。只能倚老卖老的回忆“我当年看的时候,落落还叫上上签……”这类东西。高中的时候开始加群聊天,那时候我还是群里最小的,现在都是最大的了囧。年龄相差个三四岁,中学时候的经历基本上就完全不同。然而,一旦谈论起《新蕾》,就好像我们,拥有了同样的青春。
如今,这些杂志基本都已经不在,只有最世几家还活着,不过《放课后》似乎也没有了。杂志行业似乎不好混,很多伴随我们成长的杂志都已经消失,特别是《新蕾》。
我是《新蕾》的老读者(年龄大嘛……),群里也有很多朋友都是《新蕾》的死忠。可能有些朋友不知道,《依存免疫变态》一开始就是在《新蕾》连载的。我手上有大量早期《新蕾》,从03年到07年……最后一次买过之后,确定了这杂志已经不那么适合我,就没有再买。然后在13年6月,我买了最后一期。
如今看来,这杂志确实没有那么好,很多文章现在看来还是太矫情太弱了,毕竟我现在也是阅读量过千的人(装个B……)。但是不得不说,《新蕾》确实有过很多非常优秀的作者,除了天宫雁之外,还有我到现在也非常喜欢的柳具足(抽屉)和榛生,以及早早投奔最世的落落,消失宾妮王小立等。当年还有过自由鸟的专栏,我在想这人不是画家吗……果然现在彻底转行写小说了。总之,很多编辑作者画手跑去了最世,一部分在别的杂志活跃,更多作者就这么销声匿迹了。
而且杂志上有部分书影音推荐,内容各异。目前对音乐的部分印象最深,记得推荐过木马乐队的《果冻帝国》,这可是我听的第一盘国内摇滚,从此一度走上摇滚青年这条最最没有前途的道路……总之也是培养我音乐品味的初始。从那之后我看杂志的时候,都会特意记下看上去感兴趣的音乐回去听。即使现在我我听了近两千张专辑(装B适可而止……),还是觉得当初推荐的很不错。
漫友文化也出版了天宫雁的两本书,以我看来无论封面纸质还是排版都比最世出的好得多(ENO.画的封面和插图啊!正版伽树啊!),不过据细心读者说有不少错别字……这一点严重的错误在我们看来也瑕不掩瑜了!一本是《恋慕耐受不良》,是天宫雁笔下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一本《直到可以说再见》不属于那个世界,却包括了天宫雁之前发表的绝大多数短篇小说——加上《得到幸福的法则》,简直就是不想买杂志的粉丝们的巨大福利。所以大家都巴巴的盼着赶紧再出本短篇集,不过目前看来希望渺茫。
【解释一下:我个人并不认为“喜欢作者却不想买杂志”是不道德的想法。如果作者出单行本,那么一定会买正版。但是为了一两篇文章去买内容完全不丰富价格又偏高的杂志,我觉得不能强求。不能因为不买杂志又想看文章就受到谴责。毕竟大家的期待还是出短篇集,而不是要求非法共享。这并不能算是对作者的不尊重。买不买杂志,只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
跑题了。那么继续谈谈《新蕾》。后来我不买这本杂志,不过还是注意到了,杂志有了几次改版,估计之前的编辑还有作者都换了。我没有再看,听说有段时期不怎么样,但是杂志消失之前还不错。回忆我读过的那些文章,其实和现在很多人诟病的青春文学并不完全一样。没那么疼痛,更少女一些,语言也比较清新。我多次夸奖群里的朋友写的小说“好新蕾啊!”可见也算是一种特别的风格。大家都表示这篇文本来打算投给《新蕾》,但是……
其实啊,在《新蕾》停刊之前,我也很多年没有买了,本来不应该在这里瞎叨逼叨。然而,在得知停刊的时候,还是觉得很伤心。到现在看到我买过的那一大堆,我都还能记起来,这一本是在学校外面书店买的,那一天刚好是返校日;这一本是在校内书摊买的,赠品徽章被同学要走了;这一本是坐公交去别的书店买的;这一本是给漫友文化汇款邮购的,钱寄去了好几个月书都没收到,给打电话补发的,那时候还没有网购,邮购也不怎么方便;这几本都是买的二手书,钱还是夹在信封里给寄去的;这本借去看的人有点多,有一点旧了……只要看着封面,就可以非常容易的回忆起当年的事情,抬头一看已经这么多年。
如今我已经23岁,依然在读青春小说,自己也写一些。我不知道青春小说的作者和读者保质期有多长,以我个人来看,确实对青春小说越来越挑剔,大概是因为我阅读量过千(……)和年龄增长的关系,可能已经越来越不适合这类小说了。不过啊,就像天宫雁的小说难以分类,我觉得,喜欢读什么样的书,也不应该那么严格的给自己分类。青春小说或者严肃文学,社科或者自然科学,艺术类或者不知道什么类……有兴趣的话都可以读读看。等我的年龄再大一些,三十多岁甚至四十多岁的时候还在读青春小说,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嘛!
即使已经23岁的我,再想想三十岁还是很遥远,那么,2004年7月我买下第一本《新蕾》,一定不会想到几年后,这本杂志会不复存在。只能倚老卖老的回忆“我当年看的时候,落落还叫上上签……”这类东西。高中的时候开始加群聊天,那时候我还是群里最小的,现在都是最大的了囧。年龄相差个三四岁,中学时候的经历基本上就完全不同。然而,一旦谈论起《新蕾》,就好像我们,拥有了同样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