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吧里潜了一阵子,总是想写点什么,却又无从下笔,最近学校的补课讲了一篇余秋雨先生的《风雨天一阁》才让我重新拾起了支离破碎的信心。
天一阁对于余先生来说一直是虔诚向往却屡屡不得进入的象征,这样一座诺大的藏书楼屡屡与他擦肩。或是错过或是时间安排不开。总之无数次的错过总是将二者阻隔。
诚然,刚入吧时,我确实是以现在常说的“伪”峰迷的身份进入,第二季中国好声音创造了一界粉丝,我有幸就在这一界中,起初对汪峰我并不熟悉,基本上也只是听过他那几首不论在哪个奋进的年代都会流行的歌,甚至连人都对不上号儿。后来还是我妈告诉我《春天里》是他的歌,我才有一点点概念。《春天里》大概是我听过的他并不属于《飞得更高》这一类歌曲的为数不多的几首之一,我也不知道自己对他的音乐如何界定,只是感觉不同。妈妈第一次是在爸爸的车里放了《春天里》,那是我应该是初中,便是我与我的天一阁,第一次见了面。
我不喜欢,或换句话说,这首歌并不符合我当时的审美取向,我记得当时妈妈说:“这首歌现在可火了”我还回了一句:“这有什么好听的,不就是乱吼一通”后来想想,我也是搭了这股流行的大潮,就像很多人在海子卧轨之后才知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顾城婚变自杀之后才知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而且仅仅是知道这些广为流传的几句为了显示自己的渊博而“精挑细选”的诗句一样,尽管目的不纯,途径不纯,终究是打了个照面,却不欢而散。
第二次和第一次相隔不久,是我妈刻的第二张专辑,把《你是我心爱的姑娘》收了进去,放在一堆唯美爱情的调调之中,放在一堆华丽转音和繁琐点缀的外壳之中,放在一堆追求极端爱恨或无爱无恨的假装释然的陈词滥调之中。这首歌就像我现在急需的一针胰岛素,让人在跟着轰炸般的流行摇晃脑袋之后,突然一下,定定地看着窗外闪过的市景,在自己的泪水中盘旋,至于泪水不泪水那还是后话,只记得当初确有不同的感觉,就像我后来庆幸我妈下载的是汪峰的春天里,而不是完全随了这股流行的潮水而去下旭日阳刚。
我第三次走过天一阁门前,是第一季中国好声音,他是那英的梦想导师,那一次,他是配角,但是算是他的映像在我的下丘脑里首次留下印痕。
我当时坐在床上,怔怔地看着他,看着他在旁人或欢欣狂喜,或失神痛哭的时候,坚定地给出他的建议,他的点评,我只觉得一切都不存在,只剩下他用最后的最理性的声音,支撑着他的痛苦到不能自已的朋友选出自己的队员,但也只是一瞬下丘脑的悸动,随着促甲释激素的不断冲刷而淡忘。
最近的一次,也许是我与好声音结缘,在失去对国产剧的信心以及顺着百度影音刷完了所有爱看的英剧之后,我开始看这个选秀节目,而后才发现,这次他是主角,我曾不止一次在心里喊,你就不能哭一次吗,人家梦想导师都陪着哭了,你不知道选秀节目注进去的水分都是哭出来的吗,你不知道你所谓的音乐,梦想,专业,指导,都只是收视率维持自己光鲜外貌下的屁话吗,你不知道你认为最正常的最应该的严谨是最容易招黑的吗。可惜的是,你不知道,庆幸的是,你不知道,又或是说,你不在乎。
第一次进吧有很大程度大叔控的成分,他给我一种略带沧桑的斯文,我甚至难以想象他是可以站在台上,抱着吉他上蹿下跳的摇滚歌手,我想吧里有一些人也是如此进来的吧,看过一个帖子,好像大意是好声音出不了真爱粉之类的,我并不否认这件事情的困难,但我一直坚信这是一个契机。
天一阁对于余先生来说一直是虔诚向往却屡屡不得进入的象征,这样一座诺大的藏书楼屡屡与他擦肩。或是错过或是时间安排不开。总之无数次的错过总是将二者阻隔。
诚然,刚入吧时,我确实是以现在常说的“伪”峰迷的身份进入,第二季中国好声音创造了一界粉丝,我有幸就在这一界中,起初对汪峰我并不熟悉,基本上也只是听过他那几首不论在哪个奋进的年代都会流行的歌,甚至连人都对不上号儿。后来还是我妈告诉我《春天里》是他的歌,我才有一点点概念。《春天里》大概是我听过的他并不属于《飞得更高》这一类歌曲的为数不多的几首之一,我也不知道自己对他的音乐如何界定,只是感觉不同。妈妈第一次是在爸爸的车里放了《春天里》,那是我应该是初中,便是我与我的天一阁,第一次见了面。
我不喜欢,或换句话说,这首歌并不符合我当时的审美取向,我记得当时妈妈说:“这首歌现在可火了”我还回了一句:“这有什么好听的,不就是乱吼一通”后来想想,我也是搭了这股流行的大潮,就像很多人在海子卧轨之后才知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顾城婚变自杀之后才知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而且仅仅是知道这些广为流传的几句为了显示自己的渊博而“精挑细选”的诗句一样,尽管目的不纯,途径不纯,终究是打了个照面,却不欢而散。
第二次和第一次相隔不久,是我妈刻的第二张专辑,把《你是我心爱的姑娘》收了进去,放在一堆唯美爱情的调调之中,放在一堆华丽转音和繁琐点缀的外壳之中,放在一堆追求极端爱恨或无爱无恨的假装释然的陈词滥调之中。这首歌就像我现在急需的一针胰岛素,让人在跟着轰炸般的流行摇晃脑袋之后,突然一下,定定地看着窗外闪过的市景,在自己的泪水中盘旋,至于泪水不泪水那还是后话,只记得当初确有不同的感觉,就像我后来庆幸我妈下载的是汪峰的春天里,而不是完全随了这股流行的潮水而去下旭日阳刚。
我第三次走过天一阁门前,是第一季中国好声音,他是那英的梦想导师,那一次,他是配角,但是算是他的映像在我的下丘脑里首次留下印痕。
我当时坐在床上,怔怔地看着他,看着他在旁人或欢欣狂喜,或失神痛哭的时候,坚定地给出他的建议,他的点评,我只觉得一切都不存在,只剩下他用最后的最理性的声音,支撑着他的痛苦到不能自已的朋友选出自己的队员,但也只是一瞬下丘脑的悸动,随着促甲释激素的不断冲刷而淡忘。
最近的一次,也许是我与好声音结缘,在失去对国产剧的信心以及顺着百度影音刷完了所有爱看的英剧之后,我开始看这个选秀节目,而后才发现,这次他是主角,我曾不止一次在心里喊,你就不能哭一次吗,人家梦想导师都陪着哭了,你不知道选秀节目注进去的水分都是哭出来的吗,你不知道你所谓的音乐,梦想,专业,指导,都只是收视率维持自己光鲜外貌下的屁话吗,你不知道你认为最正常的最应该的严谨是最容易招黑的吗。可惜的是,你不知道,庆幸的是,你不知道,又或是说,你不在乎。
第一次进吧有很大程度大叔控的成分,他给我一种略带沧桑的斯文,我甚至难以想象他是可以站在台上,抱着吉他上蹿下跳的摇滚歌手,我想吧里有一些人也是如此进来的吧,看过一个帖子,好像大意是好声音出不了真爱粉之类的,我并不否认这件事情的困难,但我一直坚信这是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