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希望将钢管舞易名缘杆?一方面是为了钢管舞竞技的更好发展,缘杆更能体现竞技;另一方面,钢管舞最早来源于中国,竞技比赛中用缘杆这一称谓,体现了对这一运动的最好尊重。“缘竿”——中国秦汉时期一种爬竿[1] 运动。俗称都卢寻穜,是汉代百戏的一种缘杆。
这项活动在春秋时期就有了。“体轻善缘者”《汉书·西域传》在竖立的长竿上表演各种险技。竿可以竖在地上;也可以立在额头上;还可以立在车上。额上缘竿又名载竿;车上缘竿,则是戏车的主要节目。有关缘竿、戴竿的具体描写,在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的《京都赋》中写道:“振穜程材,上下翩翻,突倒而跟挂,壁陨绝而复联。”可见动作技艺相当惊[2] 险。东汉石刻“戴竿图”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形象。缘即爬之意,通过攀爬在竿上展示不同的技巧;而发展至今,我们可以在杂技双爬杆中看到其惊险的技艺,双爬杆技巧难度让人叹为观止,如今的竞技钢管舞与之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缘竿在我国古代属于民间体操项目,也常被皇家作为礼仪队伍用于出行等大型活动中,发展至今,缘竿被广泛应用于杂技当中,但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依然保持着爬竿运动,每年都有举办类似活动,在少数民族运动会中也有这个项目。竞技钢管舞发展至今,在动作形式上多飞翔在空中,其难度动作也在高空中完成,给钢管舞学名定为飞杆无论从起源上还是从运动形式上可谓是顺理成章,也符合对体操项目命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