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数据看分析吧 关注:11贴子:971
  • 1回复贴,共1

电影海外票房销情的常见误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於一般观众而言,认识香港电影市场好像遥不可及。不过,香港电影既是商业制作,认识电影市场其实是十分重要,因为该市场走向某程度上影响了电影制作的情况。

然而,电影市场由於在一体化之余,却有著个别地区情况。倘若不懂的话,很易引起误解。常见的误解,就是以为电影公司会因电影在外地票房报捷而有收益。
 

一般而言,买片的过程中,无论是港片发行外地,或是香港发行商购买外语片,情况是由原产地区片商自己或透过发行代理向外地发行商洽谈。一般而言,外地发行商购片,可选择购买电影发行、也可选择购买录像产品发行或者两者。 

然而,这类交易,一般都是「卖断」的。所谓「卖断」,就是海外发行付了一笔过的费用,作为购买该片於海外发行地的发行权。因此,无论该片在外地发行时票房多少或录像销情如何,均对原产地区片商无直接关系,因为原产地区片商已在发行时收了相关费用。有所影响的,只是日后该原产地区片商洽谈日后新片发行权的情况。

可是,电影票房每每都给人假象,就是海外票房收得情况不少。很多人以为因此电影制作公司会有收益。但事实是即使电影在海外收得,原产地制作公司不会分红,而海外票房欠佳亦不会亏本。因此,原产地公司与海外发行洽谈价钱是,根本是一个「断估」的游戏。

当然,例外的情况不是没有。例外的情况就是外地资金投资该片兼取得外地发行权,不过该情况下,外地公司已某程度上影响了电影的制作情况以迎合该地市场,那便是另一回事。

上述的概念虽然不难理解,但必须弄得清清楚楚,否则便无法再去理解整个电影市场


1楼2008-01-21 01:42回复
    [1] 等

    其实两方面都有一d例子?

    confrimed了"英雄"和"十面埋伏"的北美发行权都是卖断.

    反而"神探"在美国被IFC First Take买下发行权, 应该唔系卖断. 因为IFC First Take出名买片价钱低, 但给予片商优厚的分红条件(大约是影片在美国发行所获得利润的一半). 这可以解释为何IFC First Take近年来为何可以买下这麼多艺术强片? ((近两年来康城影展的最佳电影奖得主, 在美国都是IFC First Take发行.) 当然, "神探"就算在美国发行获得利润, Celluloid Dreams都应该要从中抽成....

    其实是否「卖断」, 主要都是乎个别情况, 虽然小弟主观地觉得亚洲片商较喜欢卖断....
     
     

    [引用]| 作者 Paul | 25th Nov 2007 
    [2] Re: PaulPaul: 买断有两个好处,首先是即时回本,可以用来「找数」,二来会计时能清楚情况,计算到实际电影公司的财政。
     
     

    [引用]| 作者 Ryan | 26th Nov 2007


    2楼2008-01-21 01: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