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吧 关注:32,931贴子:655,776

【洗白向】对《三国演义》中的周瑜的形象的分析与考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说明:
1.在下易水,第一次发分析考证帖,如有欠缺之处,还望不吝指教。
2.因为前几天自修课看三国演义,开了脑洞,算是给演义里的周郎平凡吧,不黑。
梵卿的签子镇~~


IP属地:浙江1楼2014-07-04 13:41回复
    一·死因
    想必演义中“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既生瑜,何生亮”一心想除去诸葛亮但自己反中其计最终抑郁气愤而死的周郎以及三气周瑜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吧,但演义中周瑜真正的死因是什么呢?反正不是被气死的就对了。
    *周瑜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 --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
    相关* 却说曹仁在城中,与众将商议,言‘周瑜怒气冲发,金创崩裂,以致口中喷血,坠于马下,不久必亡’-- 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
    由此可见,是怒气引发了箭创崩裂,箭创崩裂以后估计失血过多等等然后致死。所以,怒气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而已,箭创崩裂才是真正的死因。【我就说周郎以的气量才不会被人气死!!!!!】
    Ps.{无聊而又没心没肺的补充}*这段权当无聊时的产物可以忽略 这一点和策主公有点相似啊【歪头思考】,想当年孙郎杀了于吉,结果于吉阴魂不散缠着策歌最后阿策不耐烦了大叫一声箭创崩裂也薨了QAQ神相似啊,不愧是好兄弟【我去!pia飞~】那按这个道理就算周郎把诸葛村夫咔嚓了村夫也还是会阴魂不散地缠住周郎然后把周郎拖下黄泉啊啊不要!【不愧是小二逼的神逻辑囧rz】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4-07-04 13:41
    收起回复
      2025-08-15 02:07: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二·气量
      既然前面说到气量了也就顺道谈一谈。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之“气量狭窄”几乎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周郎本人都可以成为心胸狭隘的代言人。但我在看完演义的相关部分后却不这么认为,演义里的周郎仍和历史上的周郎一样,气度恢廓雅量高致。
      首先关于折节容下一类的事情《三国志》里周瑜这程普之间饮醇自醉的故事是一个很好的代表,看下来演义中虽无直接提到此事,然仍有相关细节存在。
      先来回顾一下饮醇自醉的故事~
      *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经不与校。普后自敬服面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瑜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列传》
      大致就是程普年纪比较大,然后看见周瑜年纪比自己小职位却比自己高然后就不服气呀不服气,偶尔这么刁难一下下。但是公瑾大人都忍了,一次一次又一次都忍了!然后程普佩服得不得了,就非常非常得佩服周郎了~
      回过来,看看演义中周程二人的相关情节:
      *次日平明,瑜赴行营,升中军帐高坐。左右立刀斧手,聚集文官武将听令。原来程普年长于瑜,今瑜爵居其上,心中不乐:是日乃托病不出,令长子程咨自代。 --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这里生气的原因和正史上是很相似的,多了句程公不高兴了就让自己的儿子代替自己去报道,自己在家里生闷气╮(╯_╰)╭【说起生气这一点,周郎初点兵时,程普以年少而轻周郎,与孔明初点兵时,关张以年少而轻孔明,正复相似。后者的相关情节不赘述了。】好说到程公生气了,儿子晚上回家跟老爸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地说完了白天开会的内容后程公不得不佩服周郎了!再来回顾一下原文:
      *即差韩当、黄盖为前部先锋,领本部战船,即日起行,前至三江口下寨,别听将令;蒋钦、周泰为第二队;凌统、潘璋为第三队;太史慈、吕蒙为第四队;陆逊、董袭为第五队;吕范、朱治为四方巡警使,催督六郡官军,水陆并进,克期取齐。调拨已毕,诸将各自收拾船只军器起行。程咨回见父程普,说周瑜调兵,动止有法。普大惊曰:“吾素欺周郎懦弱,不足为将;今能如此,真将才也!我如何不服!”
      只五万兵,观其调拨,却又数十万之势。难怪连程普都要心服口服!
      再看原文,程公见识到周郎之才后就去道歉了,我们来看看周郎的反应。
      *遂亲诣行营谢罪。瑜亦逊谢。 --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对于挖苦不待见自己的程公,周郎是甚么表现呢?逊谢!逊,其意为谦让、恭顺。就是说周郎很谦让很恭顺很有气量很有风度地接受了程公的道歉。当时我看到这里眼睛又亮了,谁说周郎气量小了?如果周郎气量小,他会这么谦逊得接受道歉么?如果周郎气量小,他会这么恭顺尊敬得对待程普这个长辈么?如果周瑜气量小,他一定会顺着刻薄程普几句吧。如果周瑜气量小了他一定会在这时候让程普下不了台面吧。但后面这些事情他都没做,他就是那个气度恢廓,折节容下的周郎!
      Ps.{这里是很正经的补充,严肃脸}重点在最后一句..= =
      *瑜从其言,唤集诸将听令。先教甘宁:“带了蔡中并降卒沿南岸而走,只打北军旗号,直取乌林地面,正当曹操屯粮之所,深入军中,举火为号。只留下蔡和一人在帐下,我有用处。”第二唤太史慈分付:“你可领三千兵,直奔黄州地界,断曹操合淝接应之兵,就逼曹兵,放火为号;只看红旗,便是吴侯接应兵到。”这两队兵最远,先发。第三唤吕蒙领三千兵去乌林接应甘宁,焚烧曹操寨栅,第四唤凌统领三千兵,直截彝陵界首,只看乌林火起,以兵应之。第五唤董袭领三千兵,直取汉阳,从汉川杀奔曹操案中。看白旗接应。第六唤潘璋领三千兵,尽打白旗,往汉阳接应董袭。六队船只各自分路去了。却令黄盖安排火船,使小卒驰书约曹操,今夜来降。一面拨战船四只,随于黄盖船后接应。第一队领兵军官韩当,第二队领兵军官周泰,第三队领兵军官蒋钦,第四队领兵军官陈武:四队各引战船三百只,前面各摆列火船二十只。周瑜自与程普在大艨艟上督战,徐盛、丁奉为左右护卫,只留鲁肃共阚泽及众谋士守寨。程普见周瑜调军有法,甚相敬服。 --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这里是与前文吻合的。看到周郎的调度之后,程普再一次被周郎深深地折服了,如果当初周郎没有谦逊地接受程普的道歉的话现在程普对周郎的好感又要大打折扣了吧,对周郎才干的赞美也不会如此衷心了吧。所以,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周郎之气量,非庸人所言之小鸡肚肠也!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4-07-04 13:43
      收起回复
        三·妒才?
        在演义里,“嫉妒孔明的才华”并时常设计陷害孔明也是周郎时常被人诟病的一点。【其实说实话我真不怎么喜欢演义中的孔明=。=没看见我称呼他诸葛村夫吗?但这里还是尊敬一下叫声孔明吧。】前面都说了周郎的气度是恢廓滴他怎么可能嫉妒孔明?
        好我们就先来看看周郎“嫉妒”孔明以及想杀了孔明的原因:
        *周瑜谢出,暗忖曰:“孔明早已料着吴侯之心。其计画又高我一头。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乃令人连夜请鲁肃入帐,言欲杀孔明之事。肃曰:“不可。今操贼未破,先杀贤士,是自去其助也。”瑜曰:“此人助刘备,必为江东之患。”肃曰:“诸葛瑾乃其亲兄,可令招此人同事东吴,岂不妙哉?”瑜善其言。 ----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来接着开始分析,虽然讲周郎暗忖孔明早已料着吴侯之心。其计画又高我一头。但这个真的不是重点啊啊啊啊啊啊,重点在后面啊啊啊啊啊,说周郎嫉妒孔明我估计要么是只看了前半句断章取义要么是人云亦云吧=。=
        好我们来看重点,久必为江东之患,久必为江东之患,江东之患,江东之患,是江东之患,不是我周郎之患,周郎顾忌的不是孔明未来肯对自己造成的威胁,而是孔明未来可能对江东,对灭刘峙曹继而揽尽天下完成伯符遗嘱一统乱世造成的威胁!更何况后文当鲁肃提出要不我们让诸葛瑾把他弟弟拐到江东来帮我们一起出谋划策吧的建议的时候,周郎的表现是,瑜善其言。善其言,就是赞同他的言论。周郎赞同鲁肃的言论,周郎赞同并且支持鲁肃让诸葛瑾把孔明劝到江东来同事吴候的方法。
        就凭这句,足以看出周郎非忌胜己者,特忌胜己者之为人敌用耳。周郎所顾忌的,不是孔明,而始孔明被刘备所用,而非被孙权所用。
        孔明被称为卧龙,其才华之出众也是不言而喻的,当地方有一个如此才人你不引起注意不引起戒备你还是个好将领么?所以私以为,周郎顾忌被刘备所用的孔明的才华是非常正常很应该而且可以说是很正确,很有远见的。这时,整个江东,也只有周郎看到了孙刘联盟的潜在危害。
        补充*孔明笑曰:“今操引百万之众,虎踞江汉,江东安得不使人来探听虚实?若有人到此,亮借一帆风,直至江东,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南北两军互相吞并。若南军胜,共诛曹操以取荆州之地;若北军胜,则我乘势以取江南可也。”玄德曰:“此论甚高。但如何得江东人到?” --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由此看来孔明最初不过是希望坐收渔翁之利而已OAO
        再来看看劝说诸葛瑾去拐带他弟弟的时候周郎是怎么说的=。=
        *次日,瑜请诸葛瑾,谓曰:“令弟孔明有王佐之才,如何屈身事刘备?今幸至江东,欲烦先生不惜齿牙余论,使令弟弃刘备而事东吴,则主公既得良辅,而先生兄弟又得相见,岂不美哉?先生幸即一行。”瑾曰:“瑾自至江东,愧无寸功。今都督有命,敢不效力。” ----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好我们一句一句看过来。
        令弟孔明有王佐之才,周郎很爽快地认同了孔明的才干,说明他并非不能容人之人。【总感觉爽快这词用得不够恰当=。=】今幸至江东,欲烦先生不惜齿牙余论,使令弟弃刘备而事东吴。开门见山得提出了要求。则主公既得良辅,重点来了!主公得良辅,这才是周郎欲招孔明至东吴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江东…为了孙权,是周郎本意…
        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你还有理由说周郎嫉妒孔明的才干么?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4-07-04 13:49
        回复
          四·妒才(二)
          接着来谈谈周郎的气度和不嫉妒贤人才干的体现。
          除了程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鲁肃。
          先说起鲁肃是怎么来到江东的。首先我记得子敬到了江东就是周郎推荐来的吧。
          *权曰:“今承父兄之业,将何策以守之?”瑜曰:“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为今之计,须求高明远见之人为辅,然后江东可定也。”权曰:“先兄遗言:内事托子布,外事全赖公瑾。”瑜曰:“子布贤达之士,足当大任。瑜不才,恐负倚托之重,愿荐一人以辅将军。”权问何人。瑜曰:“姓鲁,名肃,字子敬,临淮东川人也。此人胸怀韬略,腹隐机谋。早年丧父,事母至孝。其家极富,尝散财以济贫乏。瑜为居巢长之时,将数百人过临淮,因乏粮,闻鲁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因往求助。肃即指一囷相赠,其慷慨如此。平生好击剑骑射,寓居曲阿。祖母亡,还葬东城。其友刘子扬欲约彼往巢湖投郑宝,肃尚踌躇未往。今主公可速召之。”权大喜,即命周瑜往聘。 --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瑜奉命亲往,见肃叙礼毕,具道孙权相慕之意。肃曰:“近刘子扬约某往巢湖,某将就之。”瑜曰:“昔马援对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吾孙将军亲贤礼士,纳奇录异,世所罕有。足下不须他计,只同我往投东吴为是。”
          肃从其言,遂同周瑜来见孙权。权甚敬之,与之谈论,终日不倦。 --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二谋子说,公瑾啊我哥就这么走了你说我该怎么办啊..周郎说当然要贤人来辅佐..二谋子说我哥留了遗言内事托子布,外事全靠你了啊..周郎说子布是人才但我还不够啊主公我给你推荐一个贤才吧他叫鲁肃…….然后亲自去把鲁肃劝到江东来了。
          从原文看来,第一周郎也承认了张昭是个有才之人,第二周郎很谦逊,第三周郎推荐了一个贤才。才如周郎,而能推贤让能,是其大过人处。你还觉得这是周郎妒才么?
          如果周郎妒才,他自然不会推荐鲁肃;如果周郎妒才,他自然不会器重鲁肃;【所以我很郁闷庞统没被重用是怎么回事= =】如果周郎妒才,他更不会在临死前上表孙权让鲁肃代替自己的职位…
          *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 --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除了鲁肃,谈谈前面周郎刚遇到阿策的时候的事。
          *瑜谓策曰:“吾兄欲济大事,亦知江东有二张乎?”策曰:“何为二张?”瑜曰:“一人乃彭城张昭,字子布;一人乃广陵张纮,字子纲。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因避乱隐居于此。吾兄何不聘之?” --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前面也说了,内事托子布,张昭确实是人才。二张也是江东内事所仰仗的人,可以说是江东的台柱。江东的两大台柱都是周郎推荐的,而且周郎一个人推荐了两个人。毛纶或者毛宗岗说,能成大事者必能得士,能助人成大事者,必能荐贤。周郎能推荐贤人,不但说明了他是一个能助人成大事的人,更显而易见的是,他不是一个妒才的人。他是雅量高致的周郎!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4-07-04 13:51
          收起回复
            今天先到这里,过几天再更新


            IP属地:浙江6楼2014-07-04 13:51
            回复
              【一楼纠错】
              原文:算是给演义里的周郎平凡吧
              更正:算是给演义里的周郎平反吧
              【说明补充】
              3.一切均已演义原文为基础,某的立场嘛,我是喜欢演义里的周郎的,尽量公正。


              IP属地:浙江7楼2014-07-04 13:57
              回复
                坐等小伙伴


                IP属地:浙江8楼2014-07-04 13:59
                收起回复
                  2025-08-15 02:01: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和楼主的签名一样···


                  IP属地:澳大利亚9楼2014-07-04 14:09
                  收起回复
                    对于演义周瑜,我发过感慨,一会搬来你看看。其实除了虚构的小心眼,其他的好气质好品质美周郎刻画的很好的


                    10楼2014-07-04 15:23
                    回复
                      坏了,贴子楼主删了。周瑜孔明互相承认知己吧算。周瑜临死对小乔说的:诸葛了解他的用计啦,了解他的长河吟拉,可惜各有其志,各为其主。孔明也说,世人皆言周公瑾心胸狭窄,妒忌亮才。其实他患我不为东吴所用,否则不会派诸葛瑾去说亮。之前瑜对鲁肃也说过:若孔明辅佐吴主,我等同他一心辅佐,何愁大事不定。大致意思就这样。


                      11楼2014-07-04 15:40
                      收起回复
                        支持易水⊙▽⊙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7-04 15:45
                        收起回复
                          对都督的赞美也是很多的,打扮一艘船,打扮下自己去窥探操寨,那画面帅不得了;琴艺也展示了,群英会是高潮(虽然不存在史); 还有我看着三气周瑜那集,都督的眉毛出奇的上扬,应该是刻画他的“奸计”及死亡之兆,好在玉碎时化妆漂亮了。 都督的服饰,气场,气质。儒雅,都有的。每次他给别人鞠躬都比别人弯腰的很,也是儒雅有礼的体现。除了小心眼,其他英姿勃发,儒雅风流,仪表堂堂,精通音律都是符合事实形象的,都是极好的!


                          13楼2014-07-04 15:47
                          回复
                            还有三气周瑜,孔明山上弹琴对公瑾说:天下大势三分一定,公瑾三思,什么的。瑜说:你所言之事我岂不知,然我为吴主臣,为吴主谋,什么的。也有点后来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是表现英雄忠勇之志,(英雄末路)可惜命短,天不假年!


                            14楼2014-07-04 15:57
                            收起回复
                              2025-08-15 01:55: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同认为罗贯中也没想把周郎当成气量狭小的代名词,只是一个三气周瑜出来大家就觉得他被气死了一定很小心眼,实际上打仗失利岂能不痛心。。历史上的周瑜过于完美,最后更凄凉,演义中则更有血有肉,讲义气的小说读了也不会像历史上阴暗政治那么寒心。。


                              15楼2014-07-04 16: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