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浅流夜吧 关注:32贴子:7,210
  • 10回复贴,共1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1楼2005-08-15 17:41回复
    藏译一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全一卷·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心经·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八册·本经之异译本有六,即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鸠摩罗什)、般若波罗蜜多那提经(菩提流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利言)、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法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智慧轮)、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施护),释超一由藏文转译


    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
    丘僧及诸菩萨摩诃萨俱。尔时婆伽梵即入甚深
    明了三摩地法之异门。其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观察照见五蕴所有自性
    皆空。复次、具寿舍利子。承佛威力。白圣者
    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曰。若善男子欲修行甚深般
    若波罗蜜多者。彼应如何学。作是语巳。观自
    在菩萨摩诃萨。答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若
    善男子、善女人。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者。
    彼应审谛观察五蕴一切自性皆空。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故受、
    想、行、识。亦复皆空。舍利子。如是。一切
    法空性。无生。无灭。无垢。无净。无减。无
    增。舍利子。是故空性之中。无色。无受。无
    想。无诸行。无识。无眼。无耳。无鼻。无舌。
    无身。无意。无色。无声。无香。无味。无
    触。无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如是。
    无苦、集、灭、道。无智。无得。亦无不得。
    舍利子。以无所得故。诸菩提萨埵。依止般
    若波罗蜜多。心无罣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
    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亦皆依此般若波罗蜜
    多故。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谛知般若波罗
    蜜多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即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曰。噶底噶底。把拉噶底。把拉僧噶底。菩提
    莎哈。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甚深般
    若波罗蜜多。于是婆伽梵从彼定起。赞观自在
    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此也。
    善女人。如此也。如汝所说。行此甚深般若
    波罗蜜多者。一切如来。亦皆随喜。婆伽梵说
    是语已。具寿舍利子。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并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乾达婆、等。闻
    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藏译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释慧清由藏文转译


    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
    丘众及大菩萨俱。尔时世尊入法门定。名为显
    现甚深。复于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照见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性。并于五蕴照见自性都
    空。即时具寿舍利子。承佛神力。请问观自在
    菩萨摩诃萨言。若有善男子、或善女人。欲修
    行般若波罗蜜多行者。彼当云何修学。说是语
    已。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具寿舍利子言。若
    有善男子、或善女人。欲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行
    者。彼当如是观照。谓正随观见五蕴自性都空。
    色即是空。空性是色。色不异于空性。空性
    亦不异色。如是受、想、行、识。亦即是空。
    舍利子。是故诸法空性无相。不生。不灭。无
    垢。亦无离垢。无减。无增。舍利子。是故于
    空性中。无色。无受。无想。无行。无识。无
    眼。无耳。无鼻。无舌。无身。无意。无色。
    无声。无香。无味。无触。无法。无眼界。乃
    至无意界。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无智、无得。亦无非得。舍利子。如是菩萨由
    无得故。即能依住般若波罗蜜多。心无障碍。
    无有恐怖。远离一切颠倒。究竟大涅盘际。三
    世诸佛。亦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由是应知般若波罗蜜多即是咒。是
    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是善能除灭一切
    苦咒。真实不虚。即说般若波罗蜜多咒曰。达
    嘉他。嗡姆。伽德黑。伽德黑。巴罗伽德黑。
    巴罗萨姆伽德黑。菩提萨娃诃。舍利子。菩萨
    摩诃萨。即应如是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尔
    时世尊乃从定起。赞曰。善哉善哉。观自在菩
    萨。如是如是。若善男子。如汝所说。修行甚
    深般若波罗蜜多。诸佛如来。亦所随喜。世尊
    说是语已。具寿舍利子。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与彼一切所摄眷属。及天、人、非天、健达婆
    等、诸世间。普皆随喜。于佛所说。信受奉行。


    2楼2005-08-15 17:42
    回复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白话分段解释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难彻了。这个经,最主要是说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说的空,那是断灭空,他们误解佛法是消极自了的。今把此经判分七段,用白话来逐字逐句解释,使世人明白空的真义,不至误会造业。由此断一切苦厄,并可发大悲平等心救世,证明佛法在社会上的大用,实是开发世界大同唯一的法宝。 
      「般若」,这是梵文,我国名为大智能,因为中国文字难尽其义,所以仍用原文,并且尊重这几个字,所以不译。 
      这个般若,全是说心的妙用,上自佛,下至众生,无不由此而成佛道,了生死,度苦厄。论其性体,是不生不灭的金刚,论其相貌,却是无形无状的实相,论其妙用,乃是不可测知的圆通神妙。 
      这个般若,是人人有份的,佛和众生都是平等的,不过佛是开了般若慧,众生是有而不开,被无明所蒙住了。 
      至於般若两个字,解释却有许多字,当云「通达世间法出世闲法,融通无碍,恰到好处,而又不执取诸法的大智能,」才能尽其义。因为世间法人事等等,都是佛法。佛是觉义,能觉悟世上一切人情世故,尽了人道,才可成佛。总之,入世出世,只是一心,颠倒烦恼,贪瞠痴迷,是六道众生的心,如能空净自在,不固执,便是佛菩萨的心。 
      所以离世法,便没有佛法,离了般若,仅作孽受苦厄的分了。 
      「波罗」,此言彼岸,因为有个度字,所以假定一条生死河,众生在苦恼的此岸,要度过到清净的彼岸,用来比喻,不是真有此岸彼岸。 
      「密」,是到的意思,是到了果位了;果位是究竟涅盘,涅盘就是清净。 
      「多」,是上面的意思,到彼岸之上,才是究竟。现在假分五步.:第一步在此岸;第二步入流,是下了渡船了,是初发心的人,亦是初果罗汉;第三步是中流,船在河中间,如声闻缘觉;第四步到了彼岸,是十地以下的善萨,终不是究竟;必第五步上岸,「多」舍丢了船,即是舍去了法见,扫除了执心,斯是了无罣碍的等觉菩萨和佛。 
      「心」,心是什么?是个影子,不能说有,不能说无,所以无形段,不过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相对起了认识,叫做六识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所以是集起的。就是心同外境集合而缘起的幻影,即名幻心;心中起的道理,叫做幻法;执住个幻我成个幻见,於是成熟了,就有六道生死。但造成这个生死的是幻心,要开般若智能了脱生死的,还是要用这幻心;成到佛(涅盘),也是用这幻心,你既然知道是幻的,那么就有幻心造成幻法,一切人事等等,六道生死涅盘,还不是一样是幻的?由此可觉本来没有生死,都是冤枉造作。既无生死,就用不著涅盘了,以说诸法空相,涅盘生死等空华,即是此意。但又为什么分真心妄心呢?这是不得巳而替初学的人说,其实心,根本不有,不可得,又分什么真和妄呢?不过幻心不能除,人事上一切的幻用不能废,所以权分真心妄心。
      真心是无心之心,何以叫无心之心呢?即是不起念时,而见闻觉知仍旧了了,却无分别,寂然不动的,此是真心;如一起了念,分别人事,而可以心不颠倒,亦不逐境流浪,顿然归到无心本位,此还是真心。至於念念流浪,不觉渐渐入了迷途,此名妄心,但本体勿失的。 
      


      3楼2005-08-15 17:42
      回复
        「无苦集灭道」,这是声闻执取四谛法,而生罣碍。苦、集、灭、道,是名四谛,就是四种重要的道理。苦是身心逼迫不安。众生身有三苦:老、病、死。心有三苦:贪、瞠、痴。后世有三苦:地狱、鬼、畜生。更有三灾八难苦、坏苦、行苦、苦苦、不知足苦、不安命苦、心无寄托苦,这是苦谛。却是三界六道生死苦果,无不由心和境集合而成,这是集谛。灭是消灭的意思,断一切苦,归到清净寂灭。因为结业既灭,则无生死的患累,这是灭谛。但要灭除那集合的诸苦,必得有个道理,道是正道;做到正道,必要助道,助其离一切苦,到涅盘乐,这是道谛。声闻执此法见以为究竟,所以分段生死,或者可了,变易生死却不易了。倘明本来空,则知此四谛法,不过一时的缘生,不但是果上色空,实是因上色空,不必执取,便无罣碍了。 
        「无智亦无得」,这是菩萨的罣碍。菩萨执取六度万行诸法,以为确有智能可得,有众生可度,有佛可成,心中不免具此波罗密的行相,微细的法见不曾净,所以不到究竟涅盘地。从前阿难问佛如何是烦恼地狱种性?佛说行六波罗密行是烦恼地狱种,如我能布施,因见他人不肯布施而生厌恶,是烦恼地狱种,我能持戒等等,因见别人不能持戒等等,心生厌恨,是烦恼地狱种。这就是弥陀经上说的见浊,是名染法,染糊涂了。况且有智无智,都是幻心作用,分别为二:同是性空,更有何法可得?世尊昔在燃灯佛所得佛授记,成无上菩提,世尊当时并不取以为胜,因为知道性空。实无少法可得,不过名为菩提而已。所以菩萨必到法无我的时侯,才是罣碍净尽。 
        「以无所得故」,这是总结一句,极言上面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法、六度智得一切本空,仔细推求,实无所得。以上十三句判为法用分,为第四段,说空了之后,般若法用自然启发,也不受法缚了。 
        「菩提萨埵」,简称就是菩萨,此指已登佛位的明心菩萨,又名开士、大士,又萨埵译为精进勇猛,堪以荷担如来事业的人。 
        「依般若波罗密多故」,他因为依自性的金刚般若,能够超超登彼岸的缘故,所以有下面实证的受用。我们应该知道修行不是图利,更不能图名,名利是生死最毒的药,名利的心不死,永无出头的日子。因此因地要正,总要在自性上打算,老老实实,真参实究,决不要在神通奇特,出语玄妙上求,丝毫挡不住生死的。菩萨尚不能退出般若,何况我辈,离了般若之外,更有何法?这是成佛的根本条件,肯向这条法上走的,才是有智能的人,此生决可成就。 
        「心无罣碍」,这个心,是毫无罣碍,人空法空,寂灭轻安的大自在心,视世间出世间一切一切皆量等虚空,无有边际,包罗万有,了无罣碍。心且不有,罣碍何依?苦厄安在? 
        「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里既是净空无见,白天没有想像,夜间自无乱梦,正如千眼千手,圆照十方,岂有颠倒,凡人恐怖,先有一个得失心,就是有我的果,正是六道生死的种性。如能心空法空,登於佛位,两个生死已了。菩萨再来世间,是大悲愿力,不是业力,自然没有恐怖,颠倒梦想,都远离了,到了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境界了。 
        「究竟涅盘」,这涅盘是清净的意思。二乘人是有余涅盘,不是究竟;这究竟涅盘是佛位,名为无余涅盘,连涅盘亦不可得。所谓成了佛,也没有成佛的法见。本来涅盘是对生死说的,既本来没有生死,亦安有涅盘,不过同是个假名罢了。这是菩萨的果德。 
        「三世诸佛」,无论现在佛,过去佛,未来佛,统包括三世一切诸佛,不问已成未成,都是一体平等。须知释迦弥陀是果上佛,我和六道众生是因上佛,性自平等,所以不可自弃,也不可轻人。 
        「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世诸佛,也无不由此法门而得无上菩提;一切大智能,无不由自性佛母所生,生是启发的意思。这个得,正是无得之得,必得心中了无可得,然后本来的面目斯得。此时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寂然不动,而妙用恒沙,由此启发,这是佛的果德。阿耨多罗是无上。三藐是正等,三菩提是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是言佛的意境。你想连佛也不能离此法门,众生岂可自外,另觅途径,岂非颠倒!所以不自求而他求,都是因地不正,适以自误! 
        


        7楼2005-08-15 17:42
        回复
          以上十句判为果德分,为第五段,是说到果德地位,一切罣碍才算净尽,才是究竟涅盘,都赖观空成就,并无别法。又以上可算是上半部心经,专说此法无实。下面再翻身过来说个无虚,金刚经说:.「此法无实无虚。」要人不要执实,也不要执虚,正现般若无住的妙用。若再深一层讲,心既不有,法於何依?既没有法,更谈不到无实无虚的了;所以说,涅盘生死等空华。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以下是转人无虚,点明一知字的妙用。这知字是灵照觉知,表明悟后的意境,彷佛是转而为有,不知这知字也是法,也是性空,一时的缘生,暂时的法用,即是知而无知,生而不生,所以不明无生的道理,就不能证知真空的道理。前说一空字,是般若的体,此说一知字,是般若的用。所以表般若的至德,无可形容,无可言表,至此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惟有神会,惟有赞叹,正是冷暖自知的时候。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这六句是赞叹的辞旬。咒是密意,以决定如是曰咒,如军令严速曰咒。以无所不包谓之大,以无所不通谓之神;以无所不照谓之明,以无可比对无可再加谓之无上;以毕竟平等谓之无等等;空不偏空,有不著有,於寂灭无住的性体中,能启发恒沙妙用。六祖云: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本不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前为无实之体,此为无虚之用;故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你想世上的人,没一个人没有罣碍的痛苦,哪一个人能离了佛法,佛法又何曾迷信呢! 
          以上七句判为证知分,分第六段,要亲证才知这个境界,不是靠文字可以得知的。所以得知的必须要真参实究,从自性上用功,经是不过借来考证罢了。总之,心通才是最大神通,但心不空就不能通,不通就不能明,不明则一切智能被无明所覆,不能启发。这一分是说心到了真空的境界,自然有许多力量;不是有苦再除,却使一切苦厄无所依附,根本无苦厄的了,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梵咒本来不许翻译的,因为怕持的人看了解释,反而添知见,心乱了。但此经是自利利他的,终不能忘记众生,离了大悲本愿。姑将咒义咯述一二:揭谛揭谛,是说度过去呀!度过去呀!波罗揭谛,是向彼岸度过去呀!波罗僧揭谛,是彼岸大家度过去呀!菩提萨婆诃,是速速证到菩提呀!以上六句判为秘密分,为第七段,仅自已知道,没法出口的意思。 
          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总是说个心,这心经是说心内精华。大凡人有七个心,每每自己不知道的,那六个是六道心,每日流转勿停,忽而天道心,忽而人道心,又忽而三恶道心,总是无主的逐境流浪心。下等的人,并且不知道什么是叫做心,中等的人才知道善心恶心的分别心,上等人是多有向上的心,可以得人天的好果。 
          还有第七个心是空心,是无上的心,是无住的心,是有主的心,是清净自在的心,这个心不是修证到是不会知道的,连二乘人和权乘菩萨也不会知道的。佛说,微生虫到处可去,只是火里不能去。众生的心到处可缘,只是不肯向般若上去,就是不知道那第七个心。这个心是出世的心,明了这个心,去成佛就不远了。 
          众生在此岸,是六个心,超登彼岸,便是那第七个无心的心,正是毫无罣碍的心了。但人不从六个心上下手,就不能出世,要从烦恼上参透,罣碍上打开,方可成佛,譬如人已落在泥坑里,必要从泥里拔出来,所以世法正是出世的资粮。人先要明白烦恼是什么?还是我的六个心。你且息下了,心空无著,才见那无心的心了。从来修佛道的人,以为是出世看得轻,不值得理他,平时就不在人事上练心,於做人道理全不讲究。 
          孝悌是根本,忠信是法用,是尽人道的根基,正是成佛的本钱。大乘佛法,首重根本,所以能一路直人,一竿到底,中间不会背师忘道,自入歧途。你想五蕴法见都空了,那贪根已断,名利心又附在何处呢? 
          所以奉劝世人读经要照经去做,第一步求得明心的法门,一门深入,见到了实相,自然般若开了,第二步有了办法,在人事上磨练,扫荡习气;此时有进无退,直到成佛。 
          但此生只可见性成佛,除净习气,还得多世,不用功还要迟下去,不过见性后,就世世不退转了。这个经是文字般若,指示我们的法行;须自作观行,即是观照般若;启发般若后,见到自性,开了智能,这是实相般若,此实归宗的唯一的门路,由此永断无明,了脱生死,文虽二百六十个字,足以荡空扫有,实证菩提,菩萨与三世佛,均不能出此范围。此经虽有七译,经义实是不二,汇万法以归一,更破一以归宗,无心可心,无经可说;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不曾说一个字,就是点明一切性空的道理。 
          愿行者须从自性的道理上会,不要在文字的道理上会,把心空了,才可以和心经相印,是谓印心。讲心经竟。 
          佛历二五一五年岁次庚寅九月同人敬录。


          8楼2005-08-15 17:42
          回复
              丁五 叹胜益
              戊一 别叹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
              故知者,牒前起后也。以般若妙智,照空六凡二乘,又为诸佛菩萨依之而得菩提涅盘,故知此般若波罗密多,即是大神咒。神者:神妙不可测度;咒者:秘密不可思议,功能殊胜。此经亦然,能驱生死烦恼之魔,故称大神咒。
              是大明咒,
              般若智光,横竖该彻,辉天鉴地,耀古腾今,能破生死长夜痴暗,故称大明咒。
              是无上咒,
              般若如大火聚,四边不可触,触之即烧。世出世间,无有何法,超过般若,故称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般若称为佛母,出生一切诸佛。诸佛依此,而得究竟极果,故称无等等咒。无有何等之法,可与齐等。此中所言咒者,即此般若便是。既然是般若,而又称咒者,极言神效之速也。一别叹竟。
              戊二 总叹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能即功能力用,以此般若智照功能,照见人法俱空,俱空亦空,缘观并冥,境智双泯。觅能受之身,与所受之苦,皆不可得;自能灭除界内界外,一切烦恼生死大苦厄矣。即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之类。
              真实不虚者:真实,即真空实相之理体。果依此体,而起般若照用,照见诸法本空,自然能得脱苦之大自在用。此中道理,全不虚谬。
              又真实不虚,寓劝信意。以如来是真语者,实话者,决不虚妄哄骗于人。以上说经,经是显文,令人得显益。以后说咒,咒是密语,令人得密益。经咒并说,显密相资,自可随机得益矣。一显了般若竟。

              乙二 秘密章句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此秘密章句,即秘密般若。故说者:因在会之机,有应以显文得益者,有应以密语得益者,以是之故,所以说显之后再说密,冀得普益。密咒,即五不翻中,秘密不翻。又但翻字,不翻音,字是华文,音仍梵语。以音既未翻,所以莫领其义,不能解说。
              又咒是诸圣密语,既称密语,即印度亦不能解释。持咒之法,但令信心具足,谛信不疑,专切持之,自得其益。据愚见:持咒即是修行之法,当持咒时:此身端坐,或是经行,自然身不行恶行。口持咒语,无有间断,自然口不道恶言。心忆咒语,无有杂乱,自然意不起恶念。三业清净,岂不是修行耶。
              又咒多是鬼神王名号,持之则鬼神敬主,密得其益;亦如军中密号,呼其口号,可避危险。不必强求解说,但专心持之,密得其益。今试举一段因缘证之:
              昔有一人,家贫浪荡,游于他国,冒充太子。人相尚觉端正,被招驸马,因贵生骄,对于饮食等事,稍不如意,即起嗔怒。外国公主,有欲善承其意,因不知其性情,特访其国一商人问之。彼商人实知此人出身履历,系贫寒浪子,今既招为驸马,未便出他之丑。商人多智,乃授公主一偈,令其读熟,但教其音,不解其义。语云:‘驸马若再嗔怒,可将此偈诵之,其嗔自息。’其偈曰:‘无亲往他国,欺诳一切人,粗食是常食,何劳复作嗔?’公主记忆不忘,一日驸马食时,又发嗔怒。公主将商人所授之偈,持诵一遍,驸马闻之,心生畏惧,何以我之丑历史,被其得知?此后不可发嗔,若更嗔怒,自必被摈,从此驸马安分矣。公主喜甚,但得其益,不知其义。咒之功能,亦复如是。心经讲解已竟,惟望在座诸君,既已闻经,当因闻起信,因信生解,因解发行,因行得证。果能依此般若心经信解修行,现前可为完全道德之人,将来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果证矣。
              憨山大师云:此咒为密说般若,不容意解,但直默诵,其收功之速,正在忘情绝解,不思议之力耳。然此般若,所以收功之速者,乃人人本有之心光,诸佛证之,以为神通妙用。众生迷之,以作妄想尘劳,所以日用而不自知,自昧本真,任受诸苦,可不哀哉!苟能顿悟本有,当下回光返照,一念熏修,则生死情关,忽然隳裂;正如千年暗室,一灯能破,更不别求方便耳。吾人有志出生死者,舍此决无舟筏矣!所谓滔滔苦海内,般若为舟航,冥冥长夜中,般若为灯烛。圆瑛望在会诸位,各各燃般若灯,疾出生死昏衢,驾般若舟,直达涅盘彼岸矣!


            14楼2005-08-15 17:43
            回复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莎婆诃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及菩萨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罽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及菩萨众俱。时佛世尊即入三昧。名广大甚深。尔时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观自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离诸苦厄。即时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敬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欲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者。云何修行。如是问已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具寿舍利弗言。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时。应观五蕴性空。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卄/(阿-可+辛)/木]谛 [卄/(阿-可+辛)/木]谛 波罗[卄/(阿-可+辛)/木]谛 波罗僧[卄/(阿-可+辛)/木]谛菩提娑(苏纥反)婆诃
                如是舍利弗。诸菩萨摩诃萨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应如是行。如是说已。即时世尊从广大甚深三摩地起。赞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应如是行。如是行时一切如来皆悉随喜。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具寿舍利弗大喜充遍。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亦大欢喜。时彼众会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上都大兴善寺三藏沙门智慧轮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誐梵。住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世尊。入三摩地。名广大甚深照见。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观世音自在。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时。照见五蕴自性皆空。即时具寿舍利子。承佛威神。合掌恭敬。白观世音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圣者。若有欲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云何修行。如是问已。尔时观世音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时。应照见五蕴自性皆空。离诸苦厄。舍利子。色空。空性见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色即空。是空即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性相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减不增。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证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住。心无障碍。心无障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寂然。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成正觉。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真言。是大明真言。是无上真言。是无等等真言。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真言。即说真言
                唵(引)誐帝誐帝。播(引)啰誐帝。播(引)啰散誐帝。冒(引)地娑缚(二合)贺(引)
                如是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应如是学。尔时世尊。从三摩地安祥而起。赞观世音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应如是行。如是行时。一切如来。悉皆随喜。尔时世尊如是说已。具寿舍利子。观世音自在菩萨及彼众会一切世间天人阿苏啰巘[马*犬]嚩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炖煌石室本)

                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及诸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等入甚深明了三摩地法之异门。复于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察照见五蕴体性。悉皆是空。时具寿舍利子。承佛威力。白圣者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曰。若善男子。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者。复当云何修学。作是语已。观自在菩萨摩诃萨答具寿舍利子言。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者。彼应如是观察。五蕴体性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如是受想行识。亦复皆空。是故舍利子。一切法空性。无相无生无灭。无垢离垢。无减无增。舍利子。是故尔时空性之中。无色。无受。无想。无行。亦无有识。无眼。无耳。无鼻。无舌。无身。无意。无色。无声。无香。无味。无触。无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无得。亦无不得。是故舍利子。以无所得故。诸菩萨众。依止般若波罗蜜多。心无障碍。无有恐怖。超过颠倒。究竟涅盘。三世一切诸佛。亦皆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舍利子。是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大密咒者。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诸苦之咒。真实无倒。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秘密咒。即说般若波罗蜜多咒曰
                峨帝峨帝。波啰峨帝。波啰僧峨帝。菩提莎诃
                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尔时世尊从彼定起。告圣者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曰。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彼当如是修学般若波罗蜜多。一切如来。亦当随喜。时薄伽梵说是语已。具寿舍利子。圣者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一切世间天人阿苏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6楼2005-08-15 17:44
              回复
                心经的题目是:大灵回归宙心的途径。
                使用的方法是:观行照度。
                观什麽?打坐时,通观中脉,看性能量在中脉里上下起伏的运行。
                何处行?要从中脉最深处起行。即海轮,海底。即青潭的最深处。
                何为照?用聚集在眉心处的性光去照。
                如薄伽梵歌中所言:
                心神凝於双眉间,不与外物犯牵连。
                调气息於两鼻孔,端坐犹如出水莲。
                离却欲望与惧嗔,克服诸根及心田。
                唯想解脱做牟尼,了脱生死出凡间。
                性光可以穿透一切障碍,穿透你的全身,穿透物质世界的一切。在性光照耀下,你什麽也见不到,一切荡然无存,唯余五蕴皆空。
                唯有在行法时,你才能照,才能有具足的性光能量去照见。
                也仅在五蕴皆空时,溶进性光的海洋时,你才能度一切苦厄。
                那麽,什麽是五蕴皆空时?在性光,强烈的性光能量照耀下,大灵脱体,光茫一片……如此即是了脱生死。
                舍利子,暗指仅在大灵脱体之后,你才会知道色空不二。才会明白,失去人身时,你依然存在。
                如薄伽梵女神所言:
                圣者知灵永存,仅是旧换新裳。
                灵魂万劫不灭,永是亘古常存。
                人若明了此理,永无忧愁感伤。
                灵魂不生不灭,形体世世毁亡。 大灵一旦脱体,才知诸法空!什麽法不法,全是假虚设,全是人为的,在宇宙时空中根本无法。才知什麽是法?空即是法,法即是空。
                人空方知法空!什麽你的法好,他的法不好,通通都是个空!通通空,空通通。
                仅相,什麽相?本相,即灵魂,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此时,方明白空中无色、无受、无想、无行、无识。无眼、无耳、无鼻、无舌、无身、无意。无色、无声、无香、无味、无触、无法。
                无眼界。何为无眼界?凡人有眼界,门关著,进不去。为什麽?因为有眼界。从北京到广州,坐在屋子里去不了,因为在距离上有眼界,有意识界。在冥色界,比人更低一个能量层次,更有各种界。哪里来的什麽巨大的灰色的出不去的大岩洞?是眼界,意识界造成的。凡人拿笔画了几下,就觉得是个非常可怕的东西,快跑,快逃。而不知就是个符!是个符号。那是因为有眼界,有意识界。
                能量具足的大灵,在大光明中,性光穿透一切,一切界限都消失了。故来去自由……
                无无明,无明是指凡人因迷惑产生的种种心理障碍。
                无老死,是说灵魂不存在老不老,少不少,活不活,死不死的问题。能量高就具足,能量低就萎靡。
                苦集灭道为佛门四圣谛,是释佛在世时主要传的就是这个法。即这个法。以及该法所说的一切,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无智。智不智,聪明不聪明,对与错,是与非也是根本不存在。
                无得。一切都不存在,自然是无所得,得不到什麽,得到的仅是不存在,是空。
                到了这一步,就叫人空法空,人法俱空,人法两忘。在梵语称这个境界为菩提萨埵。
                由此可知,按照般若波罗密多这个功法去修炼,方可达到心境上无任何障碍。正是由於心境上无任何障碍了,在心理上才没有任何恐怖。才能远离颠颠倒倒的世界所产生的心理误区。才能不受种种虚幻的梦想的摆布。从而,达到涅盘,彻底涅盘的境界。 三世诸佛,即过去的佛燃灯古佛。现在的佛释迦牟尼佛。未来的佛弥勒佛。此为竖三世佛。西方的阿弥陀佛,南方的佛释迦牟尼,东方的佛药师佛等等(此为横三世佛)。都是依照般若波罗密多这个法进行修炼,而实现和达到了成等正觉即无上正真这个境界。
                这段是什麽意思呢?是告诉以后学佛修佛的人,大灵回归宙心的唯一途径,就是依般若波罗密多这个功法。三世诸佛之所以是佛,均毫无例外,都是依照这个方法进行的。
                由此可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何为大神?大神即能量高的生灵,如薄伽梵。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西王圣母。释迦牟尼佛,亦称之为大雄如来。三清道祖。文殊师利菩萨。玄龙大帝,即真武大帝。弥勒佛。
                何为大神咒?即修成大神的功法称之为大神咒。
                又如,往生咒。人死时,往往念往生咒。认为这样就可以往生了。实际不是往生,而是再生。但是再生到何处就不知道,也许七十年后再生为人,也许再生为动物,也许再生在冥色界。只是有一点明确的,出不了三界。
                出三界的人,使用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咒,而不是使用往生咒,往生咒是专供出不去三界的人使用的,是帮助他尽可能不坠入地狱。
                何为大明?大明即是大光明,系指三界外,主要是指高的宇宙能量区。
                大明咒,就是获得进入大明时空区的功法。
                无上咒,即最高层次的功法。再没有比此更为上的功法了。
                无等等咒,是说,这个功法是至高无上的,用语言是无法表达尽的。是不可说,不可说的。是无法说,无法说的……
                仅持此咒,才能除却一切苦。仅依照般若波罗密多功法修出去了,才是真正除却一切苦,这是真实不虚的。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正是它能除一切苦,是真实不虚的,能修出三界,能回归宙心。
                心经最后一段: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如今既然已经把如此这般著大神咒告诉你了,最后就再三再四叮嘱你,好好修练吧,好自为之吧。
                最末一句:菩提萨婆诃。
                菩提:初发回归之心,依大神咒勇猛修行,日夜为道,忽然悟道,达本性空。此为发菩提心,简称为菩提。
                萨婆诃:未,最后,冲出三界,获大光明。此为萨婆诃。
                心经结尾,三呼大神咒,全文完。


                17楼2005-08-15 17:44
                回复
                  ``````


                  18楼2005-08-15 17:45
                  回复
                    我爱听梵唱最末尾那句


                    19楼2005-08-17 18:23
                    回复
                      • 60.183.128.*
                      谢谢


                      20楼2006-02-02 01: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