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动植物保护吧 关注:14贴子:479
  • 1回复贴,共1

黑龙江省提前入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省防指:抓薄弱环节做好防汛
2014年6月12日14:00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
  黑龙江新闻网11日讯(刘刚 记者 贾红路)当前,我省已经提前进入汛期,防汛备汛工作进入紧张、关键时期,11日召开的全省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暨省防指全体成员会议,在总结去年防汛抗洪工作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并找准存在的问题后,要求各地要狠抓薄弱环节,扎扎实实做好今年各项防汛抗旱工作。
  副省长吕维峰参加会议并讲话。
  省气象局预测,今年汛期全省平均降水量比常年略多,初夏多局地强对流天气;盛夏降水集中,多局地暴雨,易导致短时洪涝。气温正常略低,盛夏有阶段性低温。主要气象灾害有强对流天气、暴雨洪涝和阶段性低温。此外,国家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东北北部和东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松花江流域可能出现较大汛情。进入5月份以来,我省降雨明显偏多,导致我省土壤饱和,江河底水和部分水库水位偏高,个别市县遭受洪涝灾害。根据我省未来气候形势和当前水情情况,省防指依据相关规定,决定提前进入汛期,并从6月1日起开始防汛值班。
  会议要求各地充分认识当前防汛抗旱工作的严峻形势,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从最不利情况出发,向最好结果努力,切实做好各项防汛抗旱工作。今年,全省防汛抗旱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确保大江大河、水库和城市防洪安全,做到标准内洪水不决堤、不垮坝,城市不受淹;力保主要交通干道、重要工矿企业、重点产粮区安全;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努力满足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发生超标准洪水时,采取应急措施,科学调度,奋力抢险,竭尽全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为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会议要求,各地要抓好水毁工程修复和防洪工程建设、水库安全度汛工作、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小河流洪水防范工作、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在建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度汛工作。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必须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从当前情况看,今年全省土壤墒情和各项水源条件较好,但也极可能因降水分布不均导致一些地区出现夏旱。各地要统筹考虑、统筹安排防汛抗旱工作,及时掌握旱情发展动态,切实做好应对可能发生的苗期干旱准备。会议强调,当前,我省已经进入汛期,防汛工作即将由备战阶段转向实战阶段。各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必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坚持“有汛无汛按有汛准备,大汛小汛按大汛准备”的原则,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严格落实责任制、深入开展防汛检查、提高应急抢险救灾能力、严明工作纪律、强化协调配合,保障各项防汛抗旱工作顺利进行。


1楼2014-07-12 05:02回复
    黑龙江省多地持续降雨缓解部分地区旱情 嘉荫等地内涝
    7月8日20点50分,受强降雨影响,黑龙江省嘉荫县朝阳镇道路严重积水。(图片来源:嘉荫县气象局)
      从7月3日夜间开始,受冷空气影响,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开启了降雨模式,雨水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省,降雨缓解了齐齐哈尔部分地区的旱情,但是,短时强降雨也造成了绥化市、铁力市等地农田和房屋被毁。预计未来几天,黑龙江省仍将多阵雨或雷阵雨天气,需加强防范连续降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以及城市内涝等灾害的发生。
      进入6月下旬以来,齐齐哈尔的龙江县、泰来县部分地区一直没有有效降水,土壤偏旱,7月3日夜间,伴随着雷电,重旱区齐齐哈尔迎来了一场短时强降雨,五个自动雨量站一小时降雨量都超过了30毫米,3个区域站降下暴雨,其中克山县古北区域站以73.0毫米的降水量高居首位。这场降雨有效缓解了当地旱情。
      不过,此次降雨过程也给一些地区带来灾情。受强对流天气影响,7月4日下午18时30分绥化市庆安县发展乡发源村、发祥村、发富村、发达村遭受大风灾害,瞬间最大风力8-9级,致使部分房屋损坏、树木折断、输电线杆折断,玉米、黄豆等作物茎叶折断。经初步统计,农作物受灾面积2000公顷,受灾人口5700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近500万元。
      7月5日13时至6日07时,铁力市朗乡镇累计降水144.7毫米。持续降雨导致铁力市2.58万人受灾,1350公顷农作物受灾。
      7月6日至7月7日,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的佳木斯市有三个站点降水量超过了30毫米。昨天西部和北部降雨有所加强。8日08时至9日08时,伊春北部地区出现暴雨,其中嘉荫90.3毫米、乌伊岭55.3毫米。
      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依然笼罩在阴雨当中,黑龙江省气象台预计,未来几天全省受冷空气影响,各地仍多阵雨、雷阵雨,并可能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同时气温将明显下降。
      降雨频繁,需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城市内涝、山洪、滑坡等灾害,请有关部门要做好预防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农田和城镇排涝工作;干旱区域要积极充分利用降水资源,加强农业蓄水,保证作物后期生长发育用水;土壤偏湿地区要及时清沟排水,防止农田内涝。


    2楼2014-07-12 05: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