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南大大气毕业的学生。就我对于气象的了解来说,我国甚至是世界的气象行业才都是刚刚起步,这个学科太年轻了,并且它的发展是建立在超级计算机的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的。我不太同意6L说的一些东西,我觉得虽然大气科学的确是来源于物理,根基也是微观流体力学和热力学,但所衍生出来的不确定性和科研究性是物理行业有时候所无法比拟的。
对于气象预报有这样一个比喻,此时此刻我往一条河里扔了一个空瓶子,然后你告诉我这个瓶子明天在什么地方。这就是气象预报。
这么来说吧,气象行业以后的工作可以分为科研和就业这两个方向,其实分成两个方向,有时候也是殊途同归。
就业来说,最通常的就是气象局和机场。两者相比而言,机场会比气象局待遇稍好一点。6L说的不错,大气毕业大部分去了气象局,可是那是研究生,本科生毕业工作的基本都去了机场,而且作为南京大学这么个牌子摆在这里,去县城的气象局很少很少,基本都是省局或者市局,很多人选择回到家乡的气象局,这个本身也没什么,求一个安稳也挺好的。再说江苏这种地方县城的气象局也不是普通没有关系的人进得去的地方啊……机场的话,基本是做了空管的监测和预报,与气象局的工作很相似,但是待遇方面会好不少。
上面是两条最主要的就也途径,其他的话,包括新能源开发(主要是风能),污染评估(包括环境评估和核电站建设评估),航空航天军事工业(涉及空气动力和发射窗预报),甚至包括雷达监测,遥感信息,农业林业等等都会应用到气象,这些都有很多的专业方向的交叉点,都可以作为日后工作的方向。
科研的话,也有偏向应用或者偏向理论研究,也有模式发展,但归根结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于整个气象行业的进步,使得预报更准确,环境更美好,灾害损失更少,因此也并不是脱离了实际的不接地气的科研项目。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学弟,南大是一个很好的学校,大气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专业,4年的本科不仅仅是让你掌握技术,也能让你在坐看云卷云舒,漫步沥沥小雨的时候知道其中背后的知识,让你在看蓝天白云的时候不仅仅只是感叹一句啊好美啊好像棉花糖啊。
这是一门很美丽的学科,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有太多的空白等待人们去解决和探索,混吃等死是个人的态度,即便是体制内的工作,也可以有自己的规划和发展。
可以多了解了解关于气象的科普性质的东西,需要做的东西太多,我们能做的又太少,有时候,外表看起来的这个行业的倦怠感可能也来源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