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话:憩砚之白
人:女制砚师錾
虫:噬云
孩子们在化野医生家研磨一块极品砚台后,突然患上了无法治愈的寒病。制砚的少女錾告诉银古,用过砚台的人都已死于寒病,此后她便放弃了制砚。原来在砚台中栖息着名为“噬云”的虫,有风则飘浮天际,无风则沉积为石。自责的錾想销毁砚台,但银古和化野认为虫是无辜的,劝说她让噬云回归自然。在夏日晴空中,噬云化为冰雹纷纷坠落时,女制砚师也重拾起制砚的信心。
看点:噬云被气压所迫,钻出孩子们的口鼻时,非常壮观。对人心的刻画一般,银古和化野有点说教味。但重点落在世界观的进一步展现上:“你只是在后悔把不该带入人世的东西唤醒了。虫本身没有错,所以让它恢复本来的样子就好了。”原作里对随着时代进步,逐渐没落的行业有深切的同情,这种同情也反映在女制砚师从被迫放弃制砚到重操旧业的变化上,而动画对此弱化处理,使故事变得更单纯了。
译名辨析:女制砚师在原作中没有出现名字,但在某字幕组的动画中出现了“錾”的称呼(凿打坚硬物品),不知是人名还是对制砚师的称呼,待考。虫的名字有翻做“吃云”,个人觉得颇有饕餮相,不如“噬云”,有种文雅的诡异韵味。
十话小评:
这5话取自原作2-3卷的故事,无论在剧情编排上还是立意上都成熟了许多,除了第六话,总的来说故事和人物都很积极。无论是第七话的虹郎,第八话的白羽,还是第九话的祭司夫妇,第十话的制砚师,都努力把握住了自己的人生,比《旅行的沼泽》里被银古救出的姑娘积极得多。
动画制作上依旧保持了水准,第七话和九话的画面效果直追《绿之座》。第七话里,当七彩瀑布倒流时,天地间仿佛独剩虹蛇的那种气势,美得令人窒息,难怪造桥匠父子“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了。第九话里那沉甸甸黄灿灿的稻谷,在彰显丰收的喜悦时,也透露着生死轮替的悲哀与沉重。而音乐方面则越来越精彩,每一话的ED都是从剧情中延伸出来的背景乐,非常自然,有一种余音绕梁的悠远韵味。
最为深刻无奈的故事是第六话的《朝花夕露》。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所以朝生夕死的虫也就没有悲喜,不会受伤,因此成了逃避现实的最好方法。像这样的故事的故事在漫画里还有不少,而且篇篇精品。但是作为动画,恐怕还是会选择比较积极的主题吧。
和前五话一样,这一回合的故事再次结束在化野家。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制作组刻意的呢?如果是刻意的,我大概可以推测第15话会选择原作的哪个故事了^_^
立于人与虫的相临点上,虫师银古的箱子里,传说仍在继续……
*******************************************************
远眺群山,风景万千。
无限的生命,不定的形态,往返于人虫之间,虫师银古的旅程跨入了山野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