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下半年广州公务员考试于9.23举行,虽然本次广州公务员考试只限06年或之前的毕业参加考试,07年的毕业生不能参加本次考试,但报考人数依 然高居不下。据统计,9.23一共有31000多人竞夺778个职位,考录比例为40∶1,达到广州公务员报考考录比例最高峰。而本次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考 试话题是有关“专家信用(诚信)危机”的社会问题,这一出题角度可以说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为什么这样说呢?中宜教育的戴斌认为因为首先从出题的热点程度来看,专家出现信用危机这一社会问题确实是对目前社会影响比较大的一个社会问题,相关的许多媒体杂志都曾对该社会问题有过报道和评论。因此可以说这一命题并不是一个偏题,而是一个已经被广泛讨论过的热点话题,因此是在情理之中的一个考题。但现实的考生反馈来看,相当多的考生在考试后的反映都是认为本次考试的话题出乎意料,根本没想到会考这样一个话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在于,广州公务员考试的命题从来都是考社会热点话题,但是考的热点话题通常不是“近期”的热点话题,而是“往期”的热点话题。
可能说到这里,相当多的人可能会感到不解,什么是“往期的”“热点”话题呢?简单地说就是这一社会话题曾经在过去的某一时间段曾经是公众相当关注的话题, 在当时曾经被广泛讨论过,但现在公众焦点已经不是主要集中在该话题上了,这就是“往期”时事。为什么还是“热点”话题呢,是指该话题虽然已经不是目前公众 注意力的焦点所在,但这一话题仍然对现在的社会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它还是“热点话题”。
就本次广州公务员申论考试的话题——“专家信用(诚信)危机”的社会问题来说,中宜教育的戴斌认为这一话题的在社会上的广泛讨论其实源于2005年 《中华工商时报》对香港教授丁学良的访谈。在访谈中丁学良批评国内经济学家一心为利益集团代言的,并放言:中国合格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这一言论在当时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公众和传媒的广泛谈论,而专家的诚信问题也就开始被公众所关注,可以说这是2005年的一大新闻。但我们要注意的是,此次是2006年下半年的广州公务员考试,但考试的话题却是2005年开始被广泛关注并讨论的话题。因此考生们在备考的时候,应不仅仅关注近期的热点时事,而应同时留意近几年发生的热点时事。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纳闷,出题人究竟是存在一个怎样的出题思路呢?中宜教育的戴斌认为首先公务员的申论考试的题目必须体现一个“热点性”,就是不能拿一些广大 考生认知度不强的话题来作为考题,因为一旦出现这样的考题,很可能绝大部分考生都无法发挥水平,大家都一起低分,也就失去从考试中发现合适公务员人选的考查意义。但是申论考试的题目也必须要体现一个“不可预测性”,为什么呢?首先从考试的区分度来说,如果考试的题目是所有或绝大部分的考生都熟知的话题,很可能所有的考生都能对该话题“侃侃而谈”,大家都考得很好,考生间的分数就会拉不开,这也同样会失去了从考试中发现合适公务员人选的考查意义。
这个时候就存在这样一个矛盾:“热点的”话题往往是“可预测的”,而“不可预测的”话题往往又不是“热点”话题。那怎么解决这一矛盾呢?出题人的思路是, 虽然是要体现“热点性”,但可以体现“过去的”热点性,而不是“目前的”热点性。因为公众的关注焦点是会随着时间而推移的,而且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热点话题可说是层出不穷,所以虽然曾经的热点话题可能会一直对社会有较大的影响,但随着许多新社会问题的出现,很容易被公众所淡忘,所以往期的热点话题也就有 了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因此,往期的热点话题常常就成为了命题者需找出题方向的首选。在这点来看,考生无论是从备考角度,还是从押题角度,都应该注意这 一命题趋势。以下笔者将以广州2006年的两次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题目做一个分析:
回顾今年上半年广州公务员申论考试,其主题是“听证”,给出8段关于听证的材料,从2003年的民航票价听证到2004年的北京景点门票听证,再到去年的个税起征点听证,以及广州市地铁票价调整听证和重庆市的依法行政网上听政等,要求考生以此写出两篇文章,一篇是根据材料文章用300字概括出我国近5年的听证制度发展;第二篇要求用800字,分析如何完善听证制度,以提高公众在政府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从上半年广州公务员申论考试来看,听证问题就是一个 “往期”热点话题,是一个从2003年就开始被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但在考试的前后时间段并不是舆论的焦点,但同样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话题。所以可能考生 并不一定很熟悉,但却不能否认其热点性。
这次广州公务员的申论考试,据部分考生离场后的回忆,本次考试有两道题目,大致的题目内容如下:1. 根据给定资料,概述专家言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概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300字。2. 如何正确看待“专家信用危机”,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字数在1000字左右。在出题形式,和上半年的广州公务员申论考试差不多,但是 第二个题目的写作字数有所上升。而且据部分考生考后反映,材料字数也比上半年有较大的增幅,虽然只有6-7则材料,但好几则材料都是篇幅较长的材料,因而 阅读量增大了不少。同时据部分考生离场后的回忆,其材料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2005年 《中华工商时报》对香港教授丁学良的访 谈,在访谈中丁学良批评国内经济学家一心为利益集团代言。2.公众对专家的信任度降低3.许多专家甚至在短时间内说活前后矛盾。4.现在社会有迷信专家意 见的倾向5.许多专家不专心于学术研究,却只在乎经济利益。6.现在社会上充斥着一些“假专家”。
从上述的有关2006年下半年广州公务员考试的资料来看,同样本次考试的考试话题也是目前的社会的热点,但同样不是舆论的焦点所在,为什么?众所周知,最近广州最热的话题管圆线虫事件,原来一部分人曾认为这次可能会考这一热点事件的延伸话题,即有关公共卫生和公共医疗的话题,因此突然考与此风马牛不相及的 “专家信用危机”问题,当然会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特别留意这一命题规律,最后祝广大考生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为什么这样说呢?中宜教育的戴斌认为因为首先从出题的热点程度来看,专家出现信用危机这一社会问题确实是对目前社会影响比较大的一个社会问题,相关的许多媒体杂志都曾对该社会问题有过报道和评论。因此可以说这一命题并不是一个偏题,而是一个已经被广泛讨论过的热点话题,因此是在情理之中的一个考题。但现实的考生反馈来看,相当多的考生在考试后的反映都是认为本次考试的话题出乎意料,根本没想到会考这样一个话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在于,广州公务员考试的命题从来都是考社会热点话题,但是考的热点话题通常不是“近期”的热点话题,而是“往期”的热点话题。
可能说到这里,相当多的人可能会感到不解,什么是“往期的”“热点”话题呢?简单地说就是这一社会话题曾经在过去的某一时间段曾经是公众相当关注的话题, 在当时曾经被广泛讨论过,但现在公众焦点已经不是主要集中在该话题上了,这就是“往期”时事。为什么还是“热点”话题呢,是指该话题虽然已经不是目前公众 注意力的焦点所在,但这一话题仍然对现在的社会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它还是“热点话题”。
就本次广州公务员申论考试的话题——“专家信用(诚信)危机”的社会问题来说,中宜教育的戴斌认为这一话题的在社会上的广泛讨论其实源于2005年 《中华工商时报》对香港教授丁学良的访谈。在访谈中丁学良批评国内经济学家一心为利益集团代言的,并放言:中国合格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这一言论在当时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公众和传媒的广泛谈论,而专家的诚信问题也就开始被公众所关注,可以说这是2005年的一大新闻。但我们要注意的是,此次是2006年下半年的广州公务员考试,但考试的话题却是2005年开始被广泛关注并讨论的话题。因此考生们在备考的时候,应不仅仅关注近期的热点时事,而应同时留意近几年发生的热点时事。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纳闷,出题人究竟是存在一个怎样的出题思路呢?中宜教育的戴斌认为首先公务员的申论考试的题目必须体现一个“热点性”,就是不能拿一些广大 考生认知度不强的话题来作为考题,因为一旦出现这样的考题,很可能绝大部分考生都无法发挥水平,大家都一起低分,也就失去从考试中发现合适公务员人选的考查意义。但是申论考试的题目也必须要体现一个“不可预测性”,为什么呢?首先从考试的区分度来说,如果考试的题目是所有或绝大部分的考生都熟知的话题,很可能所有的考生都能对该话题“侃侃而谈”,大家都考得很好,考生间的分数就会拉不开,这也同样会失去了从考试中发现合适公务员人选的考查意义。
这个时候就存在这样一个矛盾:“热点的”话题往往是“可预测的”,而“不可预测的”话题往往又不是“热点”话题。那怎么解决这一矛盾呢?出题人的思路是, 虽然是要体现“热点性”,但可以体现“过去的”热点性,而不是“目前的”热点性。因为公众的关注焦点是会随着时间而推移的,而且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热点话题可说是层出不穷,所以虽然曾经的热点话题可能会一直对社会有较大的影响,但随着许多新社会问题的出现,很容易被公众所淡忘,所以往期的热点话题也就有 了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因此,往期的热点话题常常就成为了命题者需找出题方向的首选。在这点来看,考生无论是从备考角度,还是从押题角度,都应该注意这 一命题趋势。以下笔者将以广州2006年的两次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题目做一个分析:
回顾今年上半年广州公务员申论考试,其主题是“听证”,给出8段关于听证的材料,从2003年的民航票价听证到2004年的北京景点门票听证,再到去年的个税起征点听证,以及广州市地铁票价调整听证和重庆市的依法行政网上听政等,要求考生以此写出两篇文章,一篇是根据材料文章用300字概括出我国近5年的听证制度发展;第二篇要求用800字,分析如何完善听证制度,以提高公众在政府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从上半年广州公务员申论考试来看,听证问题就是一个 “往期”热点话题,是一个从2003年就开始被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但在考试的前后时间段并不是舆论的焦点,但同样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话题。所以可能考生 并不一定很熟悉,但却不能否认其热点性。
这次广州公务员的申论考试,据部分考生离场后的回忆,本次考试有两道题目,大致的题目内容如下:1. 根据给定资料,概述专家言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概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300字。2. 如何正确看待“专家信用危机”,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字数在1000字左右。在出题形式,和上半年的广州公务员申论考试差不多,但是 第二个题目的写作字数有所上升。而且据部分考生考后反映,材料字数也比上半年有较大的增幅,虽然只有6-7则材料,但好几则材料都是篇幅较长的材料,因而 阅读量增大了不少。同时据部分考生离场后的回忆,其材料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2005年 《中华工商时报》对香港教授丁学良的访 谈,在访谈中丁学良批评国内经济学家一心为利益集团代言。2.公众对专家的信任度降低3.许多专家甚至在短时间内说活前后矛盾。4.现在社会有迷信专家意 见的倾向5.许多专家不专心于学术研究,却只在乎经济利益。6.现在社会上充斥着一些“假专家”。
从上述的有关2006年下半年广州公务员考试的资料来看,同样本次考试的考试话题也是目前的社会的热点,但同样不是舆论的焦点所在,为什么?众所周知,最近广州最热的话题管圆线虫事件,原来一部分人曾认为这次可能会考这一热点事件的延伸话题,即有关公共卫生和公共医疗的话题,因此突然考与此风马牛不相及的 “专家信用危机”问题,当然会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特别留意这一命题规律,最后祝广大考生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