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三木森吧 关注:4贴子:438
  • 6回复贴,共1

【科普】武侠小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武侠小说,是指主要人物形象为带有传奇色彩的武林人士,多以江湖之中人与人、门派与门派之间的恩怨情仇、纷争契阔为情节主线的小说。武侠小说的精神内核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浪漫情怀。当代创作武侠小说的大家有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黄易等。


1楼2014-08-08 16:11回复
    起源
      武侠文学的源头当有二:“一是汉初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游侠、刺客列传;二是魏晋、六朝间盛行的‘杂记体’神异、志怪小说。”
      火药没有发明之前,刀枪剑戟都被称为冷兵器,在冷兵器时代,个人的武术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它既可保家卫国,6609c93d70cf3bc70bb6dffcd100baa1cc11728b47107257.jpg又可以用它求取功名富贵,尤其是统治者,更是十分看重,在中国古代教学,是文武并重的,《周礼》中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六艺中的射与御,就是射箭、驾战车挥刀枪作战的。《汉书·艺文志》亦载“剑道三十八篇”和“手搏六篇”,被称为“兵技巧”,它以手足、器械的使用为基本技能,据今已有二千多年,至南朝刘宋时,已有武术之称。会武术的人,一方面进入朝廷的军队,成为职业军人,这类人为朝廷所用,自然也就会在浴血沙场的同时,求得功名富贵。
      但总有一类人,就像执政党与在野党一样,对朝廷政治以及当权者有不同看法,在武术上的在野党就是那些号称侠客的人。他们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流落民间,又自恃一身好功夫,挑战权贵、邪恶,扶危济困,这也原本没有错,但也有因所谓重感情、讲义气而犯糊涂的时候,只为报恩或复仇,可以置国家法律与他人利益于不顾,这就是韩非子说的:“侠以武犯禁”。但如果在一个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朝代,当侠客们啸聚山林,当起“绿林好汉”来“替天行道”,公然与当权者叫板时。这种行为,却得到老百姓的拥戴,这同时也是侠植根人们心中,得到人们喜爱的重要原因,如《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武松等。


    3楼2014-08-08 16:11
    回复
      武侠侠客
        最初的侠客多是独立的,个人的行为,如《史记》中记载聂政以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这样的人和事,在春秋战国时期还不少,当时由于七国之间争霸称雄,恩恩怨怨很多,各国权贵们都争相征贤纳士,这里的士,就是指武士,如当时的信陵君、平原君都养了好几百甚至上千的这类“食客”,这也就给这类武士侠客们创造了生存条件,他们大多以侠义著称,或为国,或为报主人之恩,充当刺客,甚至不惜舍生取义。这是封建时期的一大社会特点,欧洲中世纪时期的骑士,以及日本的武士,都与其类似。
        这些侠义武士,历朝历代都有,他们那种大义凛然,扶危济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畏强权,不畏残暴的武侠精神,十分为人们所敬仰。这些武术人士大多是真人真事,瓦岗寨、水浒中的侠客们不提了,如少林武功,武当派武功都是实实在在的武术流派,也有不少名家出自这些派别,宏扬了武术精神,就是近代,如清光绪年间的大刀王五,以保镖为业,被人称为大侠,他与谭嗣同交厚,戊戌变法时,还主动要求保护他出走。再有就是霍元甲,就曾击败不可一世的洋武师,大长了国术威风。而这些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武侠与武侠故事,则为武侠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与土壤。
        不过,另一类侠客就与许多武侠小说有些类似了,他们似乎总存在于事实与虚构之间,这也似乎很深地影响了后世武侠小说的产生与发展,他们总是带有神奇性和神秘性,有的甚至过分夸大了武术本身的功能及作用,但这种以超人形象出现,除暴安良的武侠,又恰好反映了人们的希冀和愿望,这当中对后世武侠小说影响最深的有三个人物形象,那就是赵处女、红线和昆仑奴。赵处女源自《吴越春秋》,红线出自唐袁郊撰《甘泽谣》,昆仑奴则出自唐《传奇》,历史上,许多身怀绝技的武侠们常常愿意退隐江湖,这是因为人心难测,即便是恩重如山的主人们也是如此,这种思想也影响了后世许多武侠的为人和武侠小说的创作。而从另一个角度讲,官场的腐败与黑暗,也使他们更愿意洁身自好,不愿意同流合污,这也是武侠们得到人们尊敬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文人们一种理想的人文精神,所以历朝历代有那么多的文人愿意记录书写创作这些武侠故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4楼2014-08-08 16:12
      回复
        魏晋六朝
          魏晋六朝在文学史上被看作是文学的“自觉性”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志怪、神异小说为主。作品中包含着先人的神仙、鬼怪观念,以及对超现实神秘力量的向往。这是洪荒时期人们对英雄崇拜的遗留,在洪荒时期,人们对一些英雄人物的崇拜和夸张的赞美产生了神话,比方神农、燧人、女娲等等。到了先秦两汉,充斥在思想领域的则是仙风道骨。魏晋以后,便是游弋着冥鬼幽魂。
          志怪小说是以记述鬼神怪异之事为主要内容,包括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等,也有野史逸闻、民间传说等等。艺术上带有传奇色彩和超现实的表现。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其它有托名陶渊明的《搜神后记》、旧题曹丕的《列异传》、张华的《博物志》、葛洪的《神仙传》、王嘉的《拾遗记》、吴均的《续齐谐记》等。鬼神观念是古代先民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是现代,劳动人民中间同样存在着神鬼的观念,它已经是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这其实是人们对自身思考的结果,现实的苦难使得他们向往着一些超出自然的东西,一种特别的能力和一些特别的工具。比如武艺、神剑、宝物等等。而这些东西却只能在想象中得到,所以便有了《三王墓》的宝剑干将、莫邪;有了《紫玉》的仙术道法;有了《刘晨阮肇》的灵丹妙药。而这些东西在后来的武侠小说中同样是屡见不鲜,似乎也已成为武侠小说之所以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


        5楼2014-08-08 16:12
        回复
          明清白话
            自宋以后,文言武侠逐渐衰落下来。白话公案、侠义小说则成了中下层劳动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式样。
            明代的《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被誉为武侠小说的萌芽,这部书里最具有武侠特征的人物是武松和鲁智深身上都有先秦侠风,而鼓上蚤时迁又是第一个能穿房越脊的人物,对后世武侠起来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到了清代中期出现的《三侠五义》,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长篇武侠小说,对中国后世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称得上是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由此掀起了各类武侠题材文学作品的高潮。《三侠五义》有关武功技击(如点穴、暗器、剑诀、刀法、轻功提纵术等)、江湖勾当(如闷香、百宝囊、千里火、夜行衣靠、用毒、皮脸面具等)以及机关埋伏(如八卦连环堡)种种名目之演述,均对以后武侠小说之内容素材有决定性之影响。此后武侠公案、短打评书盛极一时,例如《五女七贞》、《永庆升平》、《小五义》,民国《三侠剑》、《雍正剑侠图》等纷纷问世,清末民初亦有大量知识分子投身武侠小说创作,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比如王度庐的《卧虎藏龙》,还珠楼主的《蜀山奇侠传》,一直到港台的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古龙的《楚留香传奇》、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等等武侠小说都在它的影响之下。
            这两部作品它们奠定了武侠小说的基本形式和模式,直到今天的武侠小说也没走出这个模式,但得到真正发展并呈现出一种繁荣现象,却是民国期间的事。


          8楼2014-08-08 16:12
          回复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后,人们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各种思想流派涌入中国,报业、出版业得到空前繁荣,文学艺术得到大力发展,各种风格流派的文艺作品异彩纷呈,武侠小说也异军突起,它以独特的武侠们的侠义精神传统深得人们喜爱。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首先有被称为“南向北赵”的等一批开风气的武侠小说作家,其代表作有《江湖奇侠传》、《侠义英雄传》等;赵焕亭则有《奇侠精忠传》留世。
              在三十年代后,最有名的武侠小说家便有北派五大家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朱贞木和王度庐。这主要分为还珠楼主的神怪武侠小说,白羽的社会武侠小说,郑证因的技击武侠小说和王度庐的言情武侠小说等四大派武侠小说。
              在民国武侠小说作家中,还珠楼主也许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半文半白的语言,儒、佛、道的精神哲理,都溶汇贯通于小说之中。其著名小说有《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和《云海争奇记》等40部。宫白羽的社会武侠小说在武侠与社会生活方面结合得是十分紧密的,他受鲁迅、周作人兄弟和新文化运动影响很深,本身又是记者出身,他常常是通过武侠思想与社会现实的脱节来批判社会的黑暗,在写武侠们的可敬可爱的同时,也写出了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悲壮、感慨与无奈。他的代表作是《十二金钱镖》和描写白莲教起义的《黄花劫》等。郑证因当年的《鹰爪王》八部曲出手就不凡,他将武侠的豪气与精妙的武术与惊险的情节融为一体,并特别注重武术技巧的描写。其一生一共创作了一百〇二部作品,为当时作家之最。被人称为技击武侠小说一点也不为过。
              而王度庐的武侠小说则重言情,写到生死缠绵处,常感人至深。后起的港、台武侠小说,也大多走的他开拓的这条“悲剧侠情”的路子。他的主要代表作就是《卧虎藏龙》等“鹤铁五部作”。而他们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则是还珠楼主李寿民,他七岁便登峨眉、青城学气功,十六岁与才女文珠相恋,因家变而失恋,写《蜀山剑侠传》时,笔名还珠楼主,就是用于纪念文珠的。后与大富豪之女孙经洵的婚姻更是轰动一时,孙父曾反对这桩婚姻以“拐带良家妇女”的罪名将其告上法庭,而孙经洵则在庭审时勇敢站出来捍卫自己的婚姻自由,使其无罪开释,一时传为美谈,而更值得一提的是,还珠楼主李寿民本人,在“七七”事变后,因拒绝出任日寇伪职,被抓到日本宪兵队受尽严刑拷打达七十天,仍威武不屈,令人敬叹!他的作为本身,也充满着一种侠义精神。一九五八年,一篇“不许还珠楼主继续放毒”的文章,却使他读后因悲愤而脑溢血,此后病榻两年有余,口授完长篇小说《杜甫》后,对夫人孙经洵说你要多保重后,溘然长逝,令人感叹!


            9楼2014-08-08 16: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