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吧 关注:31,891贴子:433,711
  • 3回复贴,共1

乡关何处——“消失”中的苇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苇塘,从煤矿到公司再到社区,地名更迭映衬的是历史变迁,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苇塘却在这股变革的大潮中出局了。
凋零与破败是现状最真实的写照,曾经生机勃勃的矿区变成了今天时代的弃儿,能拆的都拆了,能走的也都走了,残存的是失望、忧伤和记忆……
资源的过度与无序开发,使得这里整体变成了塌陷区,土地失去了开发与使用价值,苇塘几乎没有未来,也许回归自然是她最好的归宿。
2014年7月回乡,随手拍下了苇塘部分“地标”建筑以及劫后场面,送给所有的苇塘人们收存和留念。


IP属地:刚果民主共和国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楼2014-08-10 20:01回复
    每一位在外的苇塘人面对此情此景,或多或少都会陷入一种难言的情绪。
    照片是想送给苇塘人收存的,以5D3拍摄,但上传后变得模糊了,不知何故?
    上传时急了,照片未作解释,估计离乡已久的人很难辨识,特补充说明。
    1、著名的养鱼池,从前是有鱼的,也是光屁股少年们嬉水的乐园,还淹死过人,听说后来池水干涸种了庄稼,如今已经长满了树。
    2、社区建筑是后来才有的,对面那个不起眼的房子可是当年最大的商场,拐角的布局,一面是日用百货,另一面是副食杂品。
    3、进入苇塘后路左的居民区,上面有条坡道,是冬季小伙伴们放爬犁的好地方,走过去是一条小河,还有一座双眼桥洞,现在已经完全消失了。
    4、水泥厂,产能好象只有10几万吨,当时已是大手笔,给苇塘带来了污染,也给苇塘带来了希望。数百青工们在此留下了珍贵的青春记忆,车间的迪斯克舞会曾经颇有影响。
    5、这就是那条煤炭专用铁路,后来煤矿破了产,铁轨拆除后的路基变成了一条小路,丝毫看不出原来的模样了。
    6-7、早期的化肥厂,后来成了棉织厂,后来又几经辗转。4层小楼是化肥厂的车间,也是苇塘历史上的最高建筑,2层的是办公室,当时里面有苇塘第一抑或唯一的电视机。
    8-9、通往中学的道路,每当上学和放学的时刻,这条宽广的马路是何等的热闹与拥挤,也许你的家就住在道路的两旁,也许你在这里瞄上了邻家的姑娘。
    待续……


    IP属地:刚果民主共和国8楼2014-08-11 13:36
    回复
      续:
      l 从孙家堡子通到井口附近的专用线,后来煤矿破了产,铁轨拆除后的路基变成了一条林间小路,地面仍残留了些路渣石,丝毫看不出原来铁路的模样。
      l 社区建筑是后来才有的,对面那个不起眼的房子可是当年最大的购物场——苇塘商店,L型的布局,门就设在拐角处,向左走是副食杂品,向右行是日用百货,依稀还能记起几位售货员的形象。
      l 这座不起眼的灰黑小楼建于80年代初,是苇塘甚至周边区域第一栋居民楼,记得跟随家长初次走进朋友家分得的半成品房子时,羡慕、嫉妒还有些小恨,长期困扰我的问题是睡在楼房的感觉与平房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l 办公大楼在当年是有几分威严的,感觉一般人进不去。这座大楼是后建的,初期的矿办公室是楼后面一排左右对称型的红色平房,最右边的是工资科,“文明礼貌月”的年代集体去感谢过党。
      l 游艺室或叫图书馆有些神秘,从来就没搞清里面是干什么的?听说有好看的还有好玩的,但不知道是为哪些人民服务的,孩子们只能花上几分钱,在俱乐部旁边的地摊上看小人书,对于这个扭头就能看见建筑物,心中一直充满了向往。
      l 近景拍下的二层楼是因为上面仍有“苇塘综合经营公司”的字样,连在一起的三层建筑是原来的街道所在地,二层楼下后来办起了个苇塘的第一家饭店,饭菜口味要好于职工食堂,能够记起的另一个诱惑来自矿上的面包房。
      l 三幅照片是在桥头拍摄的,道路向上的最高处曾是苇塘医院,老市场分布在桥的两边。苇塘最早的李瘸子小卖店,后来的桥头堡生意都很红火,如今人去楼空,门庭冷落,只有年迈的老桥还默默的守护在原地,身下流过的淙淙河水,时时提醒人们不要忘记1976年8月1日的那次煤殇。


      IP属地:刚果民主共和国16楼2014-08-15 18:18
      回复
        l 荒芜的家园——曾经一排排整齐的红房,曾经多少人羡慕的地方,眼前只剩下残垣断壁、破瓦倒墙,菜地旁还在坚守的几户人家,心系何方?
        唯愿苇塘人们——各自安好,有事相帮!


        IP属地:刚果民主共和国21楼2014-09-16 18: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