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吧 关注:2,778贴子:33,841
  • 5回复贴,共1

【天下无二裴】裴氏人物——裴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裴楷,字叔则,生于曹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年),卒于西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享年57岁。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西晋时期重要的朝臣,也是称著当时的名士。


1楼2014-08-15 09:13回复
    1人物简介
      裴楷祖父裴茂,后汉灵帝时历任郡守、尚书;父裴徽,曹魏时官至冀州刺史。裴楷少时聪悟有识,很早就以善谈《老子》、《易经》而知名于世。曹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255年),他由大将钟会推荐,做了辅政的大将军司马昭的僚属,后升为尚书郎。魏元帝咸熙元年(264年),司马炎为中抚军大将军,副相国, 选任僚属,裴楷又被选为军事参谋。司马炎即帝位,他先后做过散骑侍郎、散骑常侍。河内太守,后入朝为屯骑校尉、右军将军、侍中。与山涛、和峤等人同为司马炎身边近臣。从咸熙元年到司马炎泰始四年(268年),他还参与了晋朝法律的制定,其中的科令条文便是由他来制定的。司马炎认为这部法律是晋朝至关重要的典章,亲自讲解,让裴楷在朝臣中宣读。满朝文武都为裴楷的口才而叹服。


    2楼2014-08-15 09:14
    回复
      3学术信仰
      老子  在学术上,裴楷信奉《老子》、《周易》,属于“正始之音”的清淡名士流派。所谓“正始之音”,即指曹魏正始年间玄学清谈之风,代表人物是何宴、王弼。其内容,正象顾炎武《日知录》中所说, “乃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自此之后,竞相祖述。”但从裴楷本人来看,他还很关心西晋的治乱,不能说不颇主之安危。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在学术上的信仰。究其原因,就是,当时的名士崇尚老庄,—方面是祟尚老庄放达自然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崇尚《周易》、《老子》中的理辨思想,所以有人说“正始之音”,实质上是“理赌”,即理辩,是很有根据的。裴楷也是善于理辩的名士,当时的人就将他与王衍相比,也说明了这一点。《世说新语》也记述了有关他豁达善辩的一些故事。例如晋武帝在登基后,曾卜卦预删西晋的命运,得了个“一’字,晋武帝很不高兴,以为只有一世,大臣们也个个相顾失色。裴揩却依照何宴的《老子注》解释说,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以为天下贞”,使得大家顿时转忧为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老子思想的阐发。对于魏晋玄学,不能用“玄虚缥缈”来概括,对裴楷的学术思想,自然也不能轻易否定。
      4名士举荐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对于官职的荐举,很大程度上以名士的品评为标准。裴楷对当时人也多所品评,举荐他们担任了一定官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能够这样做还是很可贵的。同时,他与当时的名士都有广泛的交往,对我们研究魏晋学术思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5性格特点
        裴楷性情宽厚,与物无忤,行止俭素,总是把别人赠给他的珍贵物品转送给部属和亲友,他说:『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裴楷为人正直,不巴结权贵,不结党营私,因而,虽朝廷多次发生内讧,均化险为夷,后终因积劳成疾,不乐处势。妻父多次为楷请退,但帝不允,加光禄大夫,开府仪三司,并派黄门郎前往看望,不久病卒,终年55岁,谥号日元。


      4楼2014-08-15 09:15
      回复
        6玉人之名
        背景
          裴楷,字叔则。传说中的“八裴”,除了他本人外,还有他的父亲裴徽、兄长裴康、弟弟裴绰、儿子裴瓒、侄子裴遐和裴邈 [miǎo]以及堂侄裴頠[wěi]。此外,他还有一个被誉为“后进领袖”的堂兄裴秀。裴秀的《禹贡地域图》,确定了中国地图的绘制原则,包括比例尺、图标等等。
          裴楷一人出色,已经不容易了,何况还是一大家子的人!但转念一想,也只有如此家风,才熏陶得出如此玉人。
          堪与他们并论的“八王”,则是“卧冰求鱼”的王祥、“司马王,共天下”的王敦、支撑东晋危局多年的王导……与裴楷齐名的是“清谈宰相”王衍。王衍其实是他的表亲。有一次,他称赞裴楷的别院,裴楷索性将整所宅子都送给了他。虽然后世对王衍毁誉参半,但在当时,好容仪、好家世、好学识又好辩才的王衍,堪称一时彦秀。我们足以藉此猜想裴楷的风采。
        “玉人”之名
          裴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即使粗服乱头,亦气宇不凡,时人称他为“玉人”。
          晋人往往喜欢以玉或与之相关的天然宝器来比拟出色的人物,向往的是那份清莹明澈的意象,与庄子的“绰约若处子,肌肤若冰雪”有异曲同工之妙。“玉人”之称,当不仅仅止于貌,更重于神。有人曾如此赞他:“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想来,裴楷的美,如玉般温润雍容;他的风采,亦如玉般清修高洁,虽起于容貌,却真正发自他的才华、气度和修养。史书言:裴楷明悟有识量,弱冠知名,尤精《老》、《易》。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的父亲——冀州刺史裴徽,素喜结交名士。是以裴家门庭中,文人骚客往来不绝。裴楷天资聪颖,自小又耳濡目染了种种风雅,也难怪才识过人。
        仕途得意
        竹林七贤  钟会屡次向皇帝推荐他,并如此评价:“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王戎是“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一位,王衍的堂弟。)有意思的是,裴楷对钟会的评价却是:“如观武库森森,但见矛戟在前。”钟会并不是锋芒毕露的人。只可惜,他的智械机巧掩饰得再严实,到底叫裴楷一眼望穿了腹中的杀气。玉人慧眼,能在乱世中保持清醒,是他一生的幸运。出身名门更兼才华出众的裴楷,仕途相当得意。他当过曹魏的相国掾 [yuàn]、尚书郎、吏部郎、中书郎;司马炎任抚军时,特意选他作参军;西晋建立后,他从散骑侍郎、散骑常侍、屯骑校尉、右军将军、侍中等,一直当到类似于宰相的中书令。
          裴楷谈吐极佳,曾被召至御前执读。以史书的简略,仅以八个字来形容当时的情景:左右属目,听者忘倦。但我们仍能凭此想象他光鲜的衣饰、清俊的相貌、自信的神情、疏朗的意态、清越的声音以及从容和缓的语调。彼时,裴楷正当年少,以中书郎的身份频繁出入宫省。他的步履从容而稳健,神情泰然而端庄;意气风发,气宇轩昂,“见者肃然改容”。可见“玉人”之美,颇具威仪。
        德操高尚
          他常常把自己车马器服转赠给生活困顿的人,还劝封国富庶的梁、赵二王,每年出钱资助贫乏的亲族。有人不理解,裴楷便解释道:“损多余,补不足,天之道也。”
          他曾在朝上侃侃而谈,将汉魏的盛衰之迹分析得简明透彻,意在劝皇帝以史为鉴。晋武帝曾经问,天下人怎样评论他的得失?裴楷直言不讳,一针见血地指出:“陛下之所以不能与尧舜相比,就是因为朝中有贾充这样的人在!”贾充,就是后来的国丈,皇后贾南风的父亲。
          以裴楷的见识和德操,既不愿如潘安那样扭曲自己,亦无心学钟会的追名逐利。然而,纵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亦无法避免不测之祸。
        豁达淡然
          司马衷即位后,贾后诛杀杨骏。只因是杨骏的姻亲,无辜的裴楷竟被收捕下狱。当真是一位“玉人”,生死攸关都面不改色,只是索要纸笔,从容与亲友诀别。或许,精于玄理的他,对富贵生死都是豁达淡然的。
        西晋惠帝司马衷  幸好,转眼间柳暗花明。在侍中傅祗的极力救护下,裴楷最终只是免去官职。然而他终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的次子,与王戎齐名的裴瓒,竟被乱兵所杀。(因为裴瓒娶的是杨骏的女儿。)
          接下来,汝南王司马亮和太保卫瓘 [guàn]共同辅政。偏偏他们又是裴楷的姻亲,又都出于欣赏而想重用他。裴楷却清醒得很,拒绝了唾手可得的爵位,反而请求离开京师,去当地方官。智者固然能够见微知著,但到底晚了一步。就在当晚,楚王司马玮诛杀司马亮和卫瓘,裴楷也被列入了必杀的黑名单。真是吃够了姻亲的苦,他又一次被身不由己地卷进旋涡。那晚,他单车入城,躲在岳父王浑家,一夜间换了八个藏身之所。
          翌日,楚王司马玮因“矫诏”而被杀。九死一生的裴楷又一次加官进爵,与张华等人共掌朝政。此时,历经两次生死,又痛失爱子的裴楷,早已参透了宦海无边,福祸无常。他真的倦了。但抽身而退又谈何容易?即使连他的岳父都出面劝皇帝让他引退,却始终不能如他所愿。
        “玉人”归去
          惊涛骇浪过后,他的日子已所剩不多。家中的厨子忽然发现米下锅后,不是变成拳头的形状,就是化成血,有时还变成蔓青菜。我不信鬼神,但仍不禁恻然:难道,是上天要带走玉人吗?
          不久,裴楷当真去世了,时年五十五岁。
          但八王之乱仍在延续,接踵而至的是赵王司马伦、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再往后,匈奴先后攻陷了洛阳、长安……裴楷或许是死得其时,一生未曾折节辱身,亦得以善终。足矣。上天毕竟是厚待“玉人”的。
          弥留之际,故人王衍来探望他。他勉强回头,凝眸视之,久久,只道出四个字:“竟未相识。”这是怎样一种心境呢?始终不懂。纵然不懂,却无端怅然。
        附注
          关于裴楷死前异兆的记载,出自《晋书·裴楷传》,《五行记》中也有。原文如下:
          家中炊,黍在甑 [zèng],或变为拳,或化为血,或作芜菁子。楷未几而卒。
          无独有偶,在《晋书。卫瓘传》亦发现了相似的记载:家人炊,饭堕地,悉化为螺,出足而行。寻为贾后所诛。


        5楼2014-08-15 09:15
        回复
          好棒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8-15 13:39
          回复
            名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8-16 00: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