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斐勒大陆吧 关注:382贴子:64,400
  • 11回复贴,共1

【普及】弥斐勒演绎——指导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资料不断更新ING


1楼2014-08-16 14:18回复
    关于求助正义
    1、中世纪居民在遭到不公正待遇时,想到的是神和教廷
    弥斐勒居民可去以下三处求助:
    ↓圣浮利亚大教堂↓http://tieba.baidu.com/p/3061436459
    ↓阿依纳图尔修道院↓http://tieba.baidu.com/p/3061313461
    ↓市政厅↓http://tieba.baidu.com/p/3162674750
    2、中世纪居民起纷争时,通常懒得用语言解决问题,他们更喜欢决斗,至于决斗场所,弥斐勒提供各种郊区,以及可供大众围观之地
    ♀ 竞技场♂http://tieba.baidu.com/p/3061257262


    3楼2014-08-16 14:20
    收起回复
      弥斐勒饮食篇
      改进版本,食物品种增多,烹调技术发展,调料增多,饮料发展,主食增精细糕点。不仅注意食品的质量和卫生,而且注意食品的艺术美,要色香味俱全
      『1』
      主食:大麦、燕麦、小麦(面包和通心面)、土豆
      饮料:葡萄酒、普通葡萄酒、莓果酒、熟酒、啤酒、咖啡
      肉类:牛肉、小猪肉、羊肉、肥鸡、肥鹅、鱼肉、各种野味
      奶类:牛奶、奶酪
      腌制类:火腿、腊肉、咸肉、咸鱼
      果品:苹果、梨、李子、山梨、栗子、扁桃、木瓜、榛子、无花果、樱桃、葡萄
      蜜:蜜糖、自然蜜、蜜腊
      油:脂油、(猪油、牛油)、植物油
      调料:醋、芥末、蒜
      斋戒食品:蔬菜、鱼、干酪、植物油、蜂蜜、芥末、醋、黍米、稷、干的和新鲜的青菜、萝卜和芜青、蜜腊
      所有这些食品都必须作到“颜色好看,品质优良,制备清洁”。当时的餐具是铜的、锡的、铁的和木制的杯碗
      『2』为了消除鱼、肉中的腥臭味,人们要用调料。放入肉中的香辛味调料有薄荷叶、月桂树叶、鼠尾草、麝香草等。14 世纪《巴黎的家长》一书说蛋羹所需的调料香草有“薄荷花和艾菊,再加入薄荷叶、山艾叶、马吉兰叶、茴香、香菜、甜菜加上堇菜、菠菜、莴苣、并且要掺入一些姜粉”
      『3』中世纪的烹调方法,有熏、腌、闷、炖、烤等。菜蔬凉拌已很流行。当时用的调料除辛香草外还有盐、醋、姜汁、葱、蒜、绿酱油、糖等
      ~~~~~~~弥斐勒中世纪:新航线正在开辟~~~~~~~


      6楼2014-08-16 19:15
      收起回复
        进餐
        『1』餐数
        教会主张一天两餐:第一餐{disiunare}一般在中午举行,是为一天的主餐。另一餐在晚上{supper},餐量较少,是为晚餐
        神职人员和有教养的贵族都会遵从这规定
        不过,虽然教会认为吃得过多应感羞耻,但劳动阶层出于体力需要,仍保持吃早餐的习惯,而妇孺、长者和病人亦可以吃早餐。当然也有夜宵,称作 reresopers(奥克语 rèire-sopar)。但若一边喝酒一边喝夜宵,是件可耻的事。纵然如此,当时劳动阶层还是会用从雇主身上拿到的零用钱在休息时购买零食
        『2』礼仪
        中世纪欧洲人认为独自吃餐是有失礼仪、自我中心的,他们把吃饭看成一种群体活动。贵族饮食讲究派场,不但有专人传菜,还有人奏乐以增加气氛。盛宴男女共享,后辈应侍奉长辈、青年要服侍老人,男人得照顾女人,以免菜肴弄污女士,男士进餐时更要避免女性化的举动
        进餐顺序
        【香味水洗手】饭前,男仆会向客人递上浅水盘和毛巾让人抹手
        头盘

        副菜
        主菜
        蔬菜类菜肴
        甜品
        『3』餐具
        餐叉。


        7楼2014-08-22 11:12
        回复
          转帖
          法国中世纪服装:http://tieba.baidu.com/f?kz=259864898
          【Again】几部电影中的悲情与唯美服饰【图文并茂】:http://tieba.baidu.com/f?kz=92850225
          另:中世纪女子有“额饰“
          【从中世纪到现代的服装演化过程】:http://tieba.baidu.com/f?kz=180275345


          8楼2014-08-26 19:38
          回复
            教皇为国王加冕
            Take the tiara 戴上教皇皇冠
            which is ornamented with three crowns 由三重皇冠装饰而成
            and be aware 并记住
            that you are father of kings and monarchs 你是国王和君主之父
            lord of the globe 世界之主
            earthly resident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 引领我主耶稣基督的尘世子民
            our Redeemer 是我们的救世主
            who shall have the power and the glory forever and ever 你将生生世世永享力量和光辉
            Amen 阿门
            ——来源电视剧《波吉亚家族》


            9楼2014-09-05 10:21
            回复
              中世纪
              【领主】是指受封后拥有自己的采邑,并在采邑中行使大部分权利的贵族,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立法权,裁判权,甚至铸币权等权力。领主需向国王或大领主宣誓效忠,并履行应尽的义务(主要是作战和纳贡)。大领主可以拥有一批向其效忠的小领主,根据中世纪的法则,国王的附庸的附庸不是国王的附庸。也就是说,向大领主的效忠的小领主,对国王并不承担任何义务。比如《冰与火之歌》中的史塔克,兰尼斯特就是大领主,队伍里有大批效忠于他们的各级领主。
              【骑士】本意是受过训练的骑兵,处于贵族阶层的低层,因为骑士并不一定是世袭贵族,可以从僮仆(page)或者侍从(squire)晋升为骑士,也可以因为各种战功而得到受封。当然,大多数骑士也是贵族出身的,在长子继承制的情况下,次子们一般都只能从骑士进入贵族阶层。骑士也有自己的封地,可以视作是一个小领主,但是其主要的责任并非管理采邑而是为大领主,国王或者教会作战。
              【国王】从名义上来说,是大领主们的首领,在封建君主制的时代,国王的权力并不大,充其量是国内最大的领主而已,国王的权力大小,完全依赖对大领主的控制,或者是联姻关系。在需要的时候,有多少领主愿意出来帮忙。但是国王毕竟拥有名义上的地位,比如建立常备军,对大领主发出免役令,改为收钱,这是在军事上摆脱领主的主要步骤。同时,国王也并不认为附庸的附庸,就不是我的附庸,这点上和领主的矛盾也非常深。
              【教会】这里应该指的是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在这个时代拥有比国王更高的名义权力和实际权力,首先是征税(十一税),可以在欧洲全境征税(是不是真的能征上来,另当别论),国王的地位,也需要教会的认可,必须由教会来给国王加冕,还有就是组织军队,各种骑士团在各种宗教名义下组织起来,通常都与国王和领主关系不佳。虽然名义上如此,但是国王也不一定买账,英国的亨利八世就把天主教会势力赶出了英国,自己建立了以国王为中心的圣公会天主教。到了后期,教会和教皇更是成立国王手里的棋子。
              ————————————————————摘自知乎Cavier
              【教皇】在天主教会的教阶体制中,教皇享有最高的立法权和司法权,能制定或废除教会法规,指定人员组成教廷,创立教区,任命主教,而且“在伦理和信仰上永无谬误”
              目前,弥斐勒的教皇由枢机主教选举产生,同时须经世俗君主或弥斐勒贵族遴选或认可
              教皇登基后任职终身,不受罢免,但可自行辞职


              10楼2014-09-05 11:37
              回复
                侯爵封地问题


                【皇室】皇室男子成年后可选封地常驻
                亲王(封地数:5)
                【封地一个,可开四个封地场景贴】
                ----------------------------------------------------------------------------------
                【吧内男性贵族等级到达侯爵则开贴领实际封地(限人类身份)
                一级:公爵(封地数:4)——贵族的第一等级,地位最高。地方军政长官统帅。可世袭
                【封地一个,可开三个封地场景贴】
                二级:侯爵(封地数:3)——贵族的第二等级。指具有特别全权的边区长官,相当于藩侯。可世袭
                【封地一个,可开两个封地场景贴】
                三级:伯爵——贵族的第三等级。皇帝的侍从,掌管军、民、财政大权,有时也出任地方官吏。可世袭
                四级:子爵——伯爵的副手,可世袭
                五级:男爵——国王的直接附庸。终身贵族,不可世袭
                『晋级制度1.0』http://tieba.baidu.com/p/3140481593
                『温森特王朝封地领取处』http://tieba.baidu.com/p/3363007325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14-10-21 10:10
                回复
                  中世纪的乐器
                  1 竖琴(harp)。竖琴要算具有中世纪特征的最老的乐器了,九世纪前由爱尔兰与英国传入欧洲大陆

                  2 提琴(fiedel)。提琴有多种形状与大小,是中世纪最常见的弦乐器。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维奥尔琴与现代小提琴的原型。十三世纪提琴有五根弦,其中一根通常是低音。我们常在以游吟诗人为主题的画作中见到它,在吟唱诗歌时它是伴奏乐器

                  3 摇弦琴(organistrum)。看英文名这个似乎是管乐器,其实它是一种古老的弦乐器,在中世纪早期,两名演奏者才能拿下这个大型乐器,到了十世纪,我们从论文中见到它的形态:通过曲柄转动轮子,各个横杠扫过提琴的三根线发出乐音。十三世纪,摇弦琴的身量变小了,而现代手风琴也由此而来。

                  4 索尔特里琴(psaltery)。中世纪文学作品中常见到索尔特里琴,它是一种类似于齐特琴(zither,算是吉他的始祖了)的拨弦乐器,那时候可不是温柔地撩拨琴弦,而是击打,可以说它算是羽管键琴和翼琴的老祖宗了。

                  5 鲁特琴(lute)。最早见于九世纪的记载,由阿拉伯征服者带入西班牙,但是直到文艺复兴它才变得受欢迎起来。

                  6 管乐器。中世纪的管乐器主要有横/竖长笛,芦笛,芦苇制作的单簧管等等。四处流荡的乐师也演奏小号,后来这一乐器在嘹望塔士兵中流行开来。另一种芦苇制乐器——风笛则是民歌方面的常青树。

                  7 。十二世纪开始使用,主要用于歌舞节点计量。
                  8 风琴。除了教堂中常见的大型管风琴,中世纪还有两种小型风琴,分别是轻便(portative)风琴与positive风琴。轻便风琴非常小巧,有时演奏者就用绳系着挂在脖子上,它由一排风管构成,演奏时乐师左手控制风箱,右手控制音调。Positive风琴则必须固定在某处才能演奏,还需要助手鼓动风箱。

                  大多数欧洲中世纪乐器都由亚洲带入,要么经过拜占庭要么由北非或者西班牙的阿拉伯人而来,它们早期的发展历史已无法追溯,所以我们也无法确定所见到中世纪画作或雕塑中的乐器就是它们起初或当时的模样。
                  【17世纪末出现钢琴】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14-10-21 17: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