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化学,我从初一就认识了它。那是一箱“小实验家”的蓝色盒子,里面盛放着十几种试剂,以及必备的实验室用品。就是它,让我看到了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的美丽,听到了锌与酸反应的呲呲作响,摸到了中和反应的微热,培养起了我对化学的兴趣。当时,化学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长串的化学方程式,我用歪歪扭扭的字体,模仿着,写下了认识的第一个化学方程式。现在看来,那时犯的错误有些可笑:“NaHCO3”写成了“NAHCO3”,没有气体符号、沉淀符号,甚至还把“NaCl”写成了“ClNa”……
初一沉迷于现象,培养了我对化学的兴趣,而初二便转向理论。正好借到了初中化学课本,开始了我对化学世界的探索。渐渐地,我感觉,化学并不是那么神奇,在其中总有些“规律”可言。而正是我在实验中碰上了某个“规律”,出现了其妙的现象。从那以后,我便更加注重“规律”的探索,带着“规律”去做实验,而乐亦无穷也。整个初二,我看完了初中的两本化学课本,甚至进入了高一。正好我爸是化学专业,每当我有不懂的问题就会问我爸,我爸都能解决,我的化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不喜欢玩游戏,初二暑假,闲来无事的我就用我小小的知识储备,写了一本《无师自通化学手册》,这是我的第一本书。“无师自通”有两层含义,一是我“无师自通”学习了化学,编写的这本书。二是看了这本书,化学就可以“无师自通”(虽然有些夸张,但我实在没法找出更合适的书名了)。其实,那本书大多数都是课本上的定义,还有不少不太专业的话。完成初稿以后,我在没事的时候就审一下稿,修改了不少错误,其中不少是编辑输入上的,比如说“Cu(OH)2↓”竟然打成了“Cu(OH)2↑”跑出去了。后来由于时间原因,没能完成高中知识点的总结,只好从网站上“copy”了一部分,才完成了书稿。
初一沉迷于现象,培养了我对化学的兴趣,而初二便转向理论。正好借到了初中化学课本,开始了我对化学世界的探索。渐渐地,我感觉,化学并不是那么神奇,在其中总有些“规律”可言。而正是我在实验中碰上了某个“规律”,出现了其妙的现象。从那以后,我便更加注重“规律”的探索,带着“规律”去做实验,而乐亦无穷也。整个初二,我看完了初中的两本化学课本,甚至进入了高一。正好我爸是化学专业,每当我有不懂的问题就会问我爸,我爸都能解决,我的化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不喜欢玩游戏,初二暑假,闲来无事的我就用我小小的知识储备,写了一本《无师自通化学手册》,这是我的第一本书。“无师自通”有两层含义,一是我“无师自通”学习了化学,编写的这本书。二是看了这本书,化学就可以“无师自通”(虽然有些夸张,但我实在没法找出更合适的书名了)。其实,那本书大多数都是课本上的定义,还有不少不太专业的话。完成初稿以后,我在没事的时候就审一下稿,修改了不少错误,其中不少是编辑输入上的,比如说“Cu(OH)2↓”竟然打成了“Cu(OH)2↑”跑出去了。后来由于时间原因,没能完成高中知识点的总结,只好从网站上“copy”了一部分,才完成了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