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51a7d8cd243ad4ba62e46c8b2025a89/2ea14a1ed21b0ef447fc1877dec451da81cb3e62.jpg)
大多数孩子由于从小没有兄弟姐们的耳鬓厮磨,从小面对的是比自己大十几岁的成人,即便是家里很注意孩子与其他孩子接触的机会,也不能天天月月生活在一起,所以在与同龄孩子相处的情感经验上孩子获得的不够。只是偶尔在一起的玩耍不能使孩子情感建构的像兄弟姐妹那样深厚。孩子们从小到大很少有一直发生冲突和打架闹矛盾的机会,即使有这样的机会,也会被拉回到各自的家里,绝对没有在闹完冲突打完架后还必须在同一张桌上吃饭,在同一张床上睡觉的机会,所以现在的孩子们刚进入群体的时候都无法处理这样的复杂情感。
到了3岁,当有了朋友有了友谊之后,就会出现喜喜悲悲的复杂情感,孩子第一次尝试到丢失友谊的伤心和失落,那种痛苦是孩子不曾经历过的,所以家长很难用以前的方式使孩子摆脱这种烦恼和痛苦,而且这种痛苦挣扎的时间比较长久,有时候要持续几个星期。这会造成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或者每天早晨去幼儿园时要求妈妈陪伴他,或者在妈妈离开时会像新入园那样大哭大闹,还会出现晚上做噩梦、尿床、吃手指头、触摸身体等退化现象。这都是孩子用来缓解自己痛苦和忧伤的方法。当家长看到孩子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不必担心,这种痛苦不是来自外界的暴力,当痛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会自发地去摆脱痛苦,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奋战,孩子会获得比以前更大的喜悦。
随着多次丢失友情和获得友情,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信,就不会再为丢失友谊而痛苦了,而且再一次丢失友情造成痛苦时,孩子也会自己很快地扭转。
在孩子回来能够明确表述有人打他,有人不跟他玩,他不喜欢某某时,说明孩子开始注意他人,并跟他人有了一定的心理连接。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去幼儿园跟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状态,如果确定没有人欺负孩子,那就是孩子在友谊建构时期,内心感到烦恼所进行的倾诉,这时家长可以以请那个小朋友家长到家里来玩的理由请那个小朋友来家里玩。
如果孩子回来告状,哭哭啼啼,家长可以倾诉,并给孩子讲述自己小时候遇到的同类事情时的感受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孩子一个榜样和信心的支持。但自己的故事不要直接说出来,故事可以是根据孩子的需要编出来的,但对孩子一定要有指导意义。剩下的事情就是耐心等待孩子度过这个困难时期,又重新交到了朋友。
如果孩子出现了退化现象,比如尿床,父母千万不要着急,也不必给孩子进行其他方面的检查,只是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小时候也会尿床,但过一段时间就不尿了。不要为了鼓励孩子而说尿床是对的。如果孩子做噩梦,只要孩子没醒来,就不必打扰他,只轻轻地抚摸他的后背,将噩梦赶走即可。
文章来源:玛蒲儿(中国)多元智慧教育中心 miQTS天赋检测项目组
![](http://a.hiphotos.bdimg.com/album/s%3D1100%3Bq%3D90/sign=751a9d930ef41bd5de53ecf561eababa/359b033b5bb5c9ea1dca795bd539b6003af3b348.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