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八极开山始祖--吴钟师祖,有着南京到北京,大枪数吴钟的声誉
吴钟师祖在少林寺随老禅师习八极拳及气功三年,深得师法奥妙,拳法精进,技艺大成。随别少林寺到处访友,曾遍及大江南北、各名山都邑。乾隆二十年(1756)吴钟游至陕西延安府梭罗寨,又拜六合大枪卓著者赖魁元为师,专习六合大枪三年,寒暑无间,技艺勇猛精进,深得大枪法奥妙。钟经数十载苦功,精八极拳,六合大枪法及其它器械。为验证所学技艺,专访武林各派极尊者和隐居江湖多年的武林异人,较技切磋。据史料记载,吴钟曾三访少林寺,三胜少林寺辈分极尊、武功卓著者。
据民国二十二年(1933)《沧县志》记载“吴钟游至杭州某寺,寺内方丈为少林派之健者,钟与较艺,方丈屡败之。方丈畏服,赠锦标一囊。”乾隆二十六年(1762)吴钟由浙北旋赴燕京(北京),恂勤郡王允禵号称天下第一枪,闻名吴钟大枪精妙绝伦,特邀至王府中较技。《沧县志》记载“钟与允禵较艺,殳端涂粉,粉沾王眉,王未觉也。王疑有幻术更试以面糊,仍着眉未觉,王始信之,因延上座,师事之。”当时,有“南京到北京,大枪数吴钟”之誉。
李书文先贤耗大枪架、挑花辘辘车轱辘,重百余斤,每天将大枪插在车轴孔中,挑车轮拧枪圈,转如风车,气色如常、大杆子拔木橛子、扎香头,扎镜子,扎苍蝇、掌出如疾风,气流将窗纸推得呼呼鼓荡,震动有声,可见其掌功精深,李书文先贤习武在名人辈出的“神枪窝”里,如鱼得水,习拳练枪到了痴狂的境界。李书文的家离师门相距约7.5公里,他每天晚上在师门练习一个时辰。每次往返的路上,他不像别人一样正常赶路,而是一步一拳,一步一掌,一步一肘练着走。练枪时,他一边走一边拧着大枪栏、拿、扎。
他修习武林绝学《易筋经》、《锻骨经》和《洗髓经》,以超常的毅力,获得了超常的劲力。几年后,他的功夫突飞猛进。在家附近捋桩靠桩,碗口粗的枣树、槐树多被他练拳脚震死,成为他的练功桩;练习打沙袋,从50公斤到300公斤的沙袋,他掌击、肘顶、肩撞、背靠,不知打烂了多少条;习练大枪,“抽撤”、“缠拿”之枪力把大门框划烂,将门前屋后的枣树全部划死。为练好“摧枪问准”,他对准粗树练,对准细树练,对准插好的高粱秆练。
昼扎铜钱眼,夜扎香火头。在他家附近枣树林中,他大枪扎枣,一枪一枣,百枪百枣。后对对着镜子练,达到触而不伤之境界。无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经过十二年勤学若练,李书文集师祖李大中、张克明,师父黄士海、张景星四人拳技、枪艺之大成,形成了自己的技击风格。只要大枪一抖,枪头闪电般划出直径一米多的圆圈,其势恰似长江之水,磅礴千里;扎枪时,恰似流星赶月,鬼恐神惊。速度快,力道猛,且精准度极高,达到出神入化、登峰造极之境界。
据民国时期《沧县志》记载:李书文长得“短小瘠瘦而精悍逼人”,在室内排掌击空,离窗五尺,穿纸震荡有声;用大枪刺壁之蝇,蝇落而壁无痕。铁锥入壁(土墙壁),力拔甚难,他以大枪搅之,锥即出。他的族人乡亲人,常传颂他帮助乡亲收粮时,背对装运粮的大马车,用脚勾起80斤重的粮袋,挑过头顶,甩到大车上。他帮助乡亲们盖房上大梁时,用大枪将一棵棵檩条挑到房山上。据跟随李书文学艺十几年的徒孙,清末宣统皇帝御前侍卫霍庆云回忆:神枪李师爷的功夫,咱们练不了。他用大枪挑起八十斤左右的大车轱辘摇风车似的呼呼转。他经常这么练,毫不费劲。
----------以上是百度搜索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