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吧 关注:35,040贴子:242,453

【归梦难成】古城寻根,故地溯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因为八月中旬去金陵,想了想就把七夕祭写成了游记,旅行期间没什么时间,回来以后又因为各种事情耽搁,现在才写好发出。 可以看成是草草赶工吧- -//大家当笑话看就好了。
发的时间会比较长,麻烦不要插楼→_→如果有的话。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8-21 13:58回复

    也没想到会这么快来到这里。虽说南京已非金陵,但它毕竟是你的故都,是你三载归梦牵挂的所在。
    南唐旧景,或许仅余蔓草残垣,历史的笔墨也不会留给偏安一处的小国太多。但本应不起眼的一方南唐,却引得多少谒者记挂。
    此行,夙愿算是得偿了一半。另一半,在洛阳邙山。


    IP属地:上海2楼2014-08-21 13:59
    收起回复
      二陵瞻望
      二陵一站,是铭记。先主李昪励精图治,令南唐能于五代兵荒中立足,而后更有了能于乱世中争雄逐鹿的实力。那时的南唐,国势昌隆,库房充盈。先辈所为,不应忘却。
      踏足二陵的青石砖,石砖路似是丈量着回溯历史的步长。道旁满是碧色,树间尚有虫声鸟鸣。不同于中山陵的宏伟庄严,却自有一份宁静。行人甚少,倒也不曾破坏陵寝的安然宁谧,挺好。
      中山陵齐整条砖铺就的长道已不知经多少游人行过,而二陵青石小径之上的斑驳苔痕却无声诉说着行者的寥寥。长眠在世人瞻仰的目光下,除了荣光,更多的怕是难觅安宁的无奈。但二陵,静静地深埋一隅,只带来客默默追溯那段并不如何起眼的历史,如静夜中绽放光华的明珠,璀璨但不刺目。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8-21 14:07
      回复
        钦陵墓葬,用以夯墙的糯米碾浆被千年岁月洗得泛黄,拱石穹顶也已增架梁柱。陵寝的架构终究难挡时间的侵蚀,主墓室前的木门已是腐化大半。墓壁有刻画,只是过去如此之久,壁画壁刻已风化剥落,余下的刻印更增了陵寝的沧桑之感。
        随葬物品,有些遗失,亦有遭窃,或是收入博物院,小墓室内仅余今人放置的照明灯,却无任何一件随葬物留下。
        如此一看,二陵更添了几许没落之感。
        透过陵墓的规模,似也望见曾经繁华。却不过是翩然惊鸿一现,辉煌刹那罢了。
        纵烈祖时南唐可称五代强国,但时经千年,世人只记唐宋元明清,一个割据小国,又有几人会去认真观阅史册上属于它的一笔?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8-21 14:09
        回复
          顺陵在侧,与钦陵一相比便觉出其简陋。墓室颇小,亦是中主时国力衰微的佐证。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8-21 14:11
          回复
            墓园中有凤凰池,菡萏满开,香荷亭亭。荷花仍是蓬勃,但二陵却是已经千年风霜。也许,二陵所象征的历史,正如荷花,不与参天古木争高,只无声以清香润物,卓然立于五代乱世之中,只等爱荷之人静静细嗅。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8-21 14:15
            回复
              补图:
              二陵博物馆,钦顺二陵门前刻文简介。
              客户端传图可能不太清楚- -//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8-21 14:17
              回复
                清凉思古
                清凉一站,是缅怀。后主尊崇佛法,曾留宿于清凉山中清凉寺。寻旧清凉,思怀旧事,可还能觅到当年你于德庆堂匾额上挥下的那遒劲一笔?
                微雨后的清凉山山木苍翠,于山麓下观望,满山的碧色便挟着无尽凉意包围而来。林间小路湿滑泥泞,也令行人只得缓步慢行,褪去急躁,心清而宁。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8-21 14:19
                回复
                  我去时人极少,只在山前右手边凉亭内有一人歇脚。自右侧上山,于崇正书院门前驻足。乌漆木门紧闭,将我拒于门外。
                  仰头看过门梁上高悬的“古崇正书院”五字,曾听闻内有后主雕像,只是无人开门,未能得见。
                  书院虽还是黛瓦白墙的古朴样子,但柱上彰显其现今用途(新金陵画派,凤凰书院)的金字却透露着浓厚的现代气息,想来,如今的崇正书院,个中内涵已同当年相去甚远了吧。
                  不知其间你的雕像,是留存,还是丢失,或者……本就是个讹传。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8-21 14:22
                  收起回复
                    继续自山路前行,清凉山并不高大,不多时便已转向下山的路。不知何故,有一处正在施工,沿围栏往下,便是南唐古井亭。
                    井名还阳,虽是今人复原,但毕竟那泓清流始掘于南唐,可上溯至保大年间。亭中有人小憩,井已被漆红木栏围挡。透过木栏俯观井内,可以看见微微的涟波于井底泛动。
                    井台上已是留下时光斑斑刻痕,沧桑如斯。古井已历经金陵多少人事变迁,流淌至今,仍未枯竭。但,它怕是清凉山,唯一留下的南唐古迹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8-21 14:25
                    回复
                      直到下山方才前去山下清凉古寺。寺内仍是寂静,也少人会在雨后傍晚来此进献香火。
                      古寺只得入前殿,旧日正殿已然破败,后主亲手所题的牌匾,想来也是无存。禅房已作了所谓的陶艺中心。清凉古寺,后主曾经的避暑宫殿,还是未能敌过岁月。旧迹倾塌,清凉寺其名未改,却不如故。
                      寺前有李煜礼佛碑与《虞美人》词碑,礼佛碑引起的心酸更甚。你痴于禅宗,虔信释迦,可你的虔诚换不来古寺的长存,时间终是渐渐洗去了你于清凉山留下的足迹。
                      南唐时的清凉山,应该也如我所见般苍翠。那个曾携书于清凉盛景避暑阅经的翩翩少年,怕是我来清凉寻旧的全部意义了。可如今,物非人去,只有厚重的陌生感,徒余荒凉。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8-21 14:27
                      回复
                        后记
                        离开南京前曾夜游秦淮,夜晚的夫子庙灯火辉煌,十里秦淮千年流淌 ,蕴怀多少前朝旧事。秦淮河的历史太过悠久,六朝金粉,乌衣王谢,秦淮八艳都极是引人注目。相比之下,南唐显得极为不起眼。秦淮河畔历史人物石雕廊也没能觅到你的踪影。
                        只是不起眼并不代表着忘却。
                        遥想当年,那犹照玉楼瑶殿影的秦淮河,繁华应是不输今日。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8-21 14:31
                        回复
                          拜谒二陵时于碑刻长廊前驻足,虽是今人作品,但却可隐约觅到后主旧影。二十七块二主词碑,中主录有三词。我观遍长廊,却并未寻到那阕《清平乐·别来春半》。
                          但至少,我还记得,你曾在悲切苦痛中吟咏一句归梦难成。而今,我为行者,回溯归程,寻访你过往的足迹。 旅途遥遥,但谒者从未停步。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8-21 14:33
                          回复
                            ——完——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8-21 14:33
                            回复
                              同样的地点,不同人拍的照片,别有一番滋味。喵,小白白站在昕姨曾经站过的地方。
                              中秋去洛阳的车票已经买好了,耶!
                              这次没能面基,来日方长,有缘相聚。


                              IP属地:江苏17楼2014-08-21 15: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