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唐朝是推翻隋朝统治而建立起来的,因此,唐太宗非常注意总结隋朝灭亡的教训,努力革除流弊,积极实行开明统治,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通过《贞观政要》的记述可见,李世民的治国思想在封建统治者中是比较进步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唐初著名谏臣魏徵曾对李世民说: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① 指出人民是社会之 本,维护统治最重要的就是要安人。李世民自身也从隋末农民起义中看到了人民的巨大力量,他曾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 不用,诚可畏也。 ”② 他深深的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进一步指出民众在国家治理中的根本地位,“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 兆庶非国家所有”③ 。在这种民贵君轻思想 的影响下,李世民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生活,重视农业生产,主张轻徭薄赋,不夺农时,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④。他采取了均 田、垦荒、兴修水利等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初农业的快速发展。
2.君臣协同的共治思想。
唐太宗结束 了家国一体和贵族门阀政治的国家体制,实行了皇帝—官僚协同的政治体制,这具有重要的历史进步意义。在他的核心统治集团中,有善于谋断的房玄龄、杜如晦,精于军事的李靖、李勣,敢于谏诤的魏徵,以及长于识人的王珪等人。这是一个年龄智能合理结合的领导群体,分工明确权责统一。李世民是核心,其他大臣各司其职,君臣携手“共同治理”。李世民曾对群臣说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 鲠议,致天下太平。 ”⑤ 他认为:“人臣必须忠良辅弼,乃得身安国宁”,并希望“君臣上下,各 尽至公,共相切磋,以成治道。”⑥ 经过君臣上 下协同,贞观时期出现了国泰民安,远夷率服的景象。此时他又将功劳推给群臣,认为这是群臣与他“同心协力”的结果,这种非凡气度,在历代帝王中的确非常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