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吧 关注:75,831贴子:3,385,124
  • 72回复贴,共1

(以史为鉴)宠猫杨仪和猎狗魏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知郎吧里的人是否都有过这样的感受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楼2014-08-28 20:15回复
    人之将死,应该看透人生的许多道理。诸葛亮病危五丈原,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心情相当复杂。谁后兵权托付于谁难以决断。
    当时军中文有杨仪,武有魏延,姜维。诸葛亮偏爱姜维但其资历尚浅,难以服众;秘书长杨仪虽然勤勉,但是文官没有统军经验,而魏延时任丞相司马,为北伐军中的军事负责人,顺理成章应当接任。诸葛亮却弃之不用,非要杨仪统领三军。
    这样用人当然会激起魏延不服。
    《三国志》说魏延数有战功,刘备为汉中王,须有众将镇守北方,众人说这个岗位非张飞莫属,张飞也以心自许。刘备力排众议,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并兼汉中地方政府长官。
    果然如此蜀汉北方无大威胁,而东部荆襄一带险情不断,虽有关羽镇守荆州亦不能免。魏延果真有不在关羽之下的本事。史书记载“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尊重魏延,魏延为此很愤怒,两人关系犹如水火。
    诸葛亮当然知道杨,魏两人的矛盾。刘备用魏延,用其长。知道你有本事,人际关系很差,就是用你,使你死心效力。孔明用人防其短,使人牵制不坏事。(难怪有鱼水之说)
    用人为成事,若着力于防范,则人用不好,事也难成。


    2楼2014-08-28 20:17
    回复
      用人为成事,若着力于防范,则人用不好,事也难成。
      诸葛亮果真心思缜密,防守甚严。用杨仪牵制魏延,再以朝中蒋琬,费玮防备杨仪。
      后来杨魏相斗,魏延死后,杨也出了问题,被罢官。
      一番折腾,蜀汉团队内部文武官员元气大伤。此后姜维九次北伐,终无成效。
      再看杨,魏两人过错。孔明死后,魏延断后,没有叛汉,只是找杨仪算账争兵权;而杨仪在魏延死后常感叹:当初我大权在握,应举兵降魏。可见魏延争的是官权,是面子,而真有反心的是杨仪。
      其实,像魏延这种有实力的干将犹如猎狗,可以外出衔食,虽时常闹点情绪,但因心气高傲,不以反叛。到如杨仪这等宠猫,衣食皆靠主人恩赐,自己没有寻食能力,待遇稍差就可能叛主。
      但是,主人常常喜欢宠猫。因为宠猫低眉顺眼,媚态百生,人见人爱,而猎狗呲牙裂嘴,没人喜欢。
      做猫做狗,真是不好选择。
      好在世间还有刘备这样想成大事的明主。
      当然也有修炼甚好,讨人喜爱的猎狗,那是另话了


      3楼2014-08-28 20:18
      收起回复
        郞吧的各位,你们会如何选择?
        宠猫? 猎狗?
        @麦子VS雷子
        给你贴来了,自己看吧。


        4楼2014-08-28 20:29
        回复
          耐着性子看完了 但我想说 你想多了 无论猫狗 你都没资格
          你现在不过是一介屌丝


          5楼2014-08-28 20:40
          收起回复
            已阅


            8楼2014-08-28 21:37
            收起回复
              二桃杀三士,唯有齐晏子。
              魏延和杨仪都有性格缺陷,不仅彼此无法共融,即使在国家,也会对国家造成危害。记录魏延造反的各种史书,记载都有矛盾,尤其是在诸葛亮对二人的安排上。
              当时魏延是北伐大军中仅次于诸葛亮的二号人物,诸葛亮死后,理所应当应该有魏延统兵。杨仪当时是诸葛亮身边的参赞机要,帮助诸葛亮处理中军杂务,位不高而权重。但由他统帅三军,毕竟名不正言不顺。他的撤退,也是根据诸葛亮的遗命,而非他以自身职务发布的命令。
              这就好像东吴,周瑜挂了推荐鲁肃,鲁肃之后是吕蒙,推荐之后,还需要孙权任命一下,这样才能理所当然的上任。
              北伐大军在诸葛亮死后,在后主没有新任命主将之前,理所应当由魏延暂时担任主将职务。杨仪以诸葛亮遗命的说辞撤退,甚至抛下魏延自己撤退,不仅是不给魏延面子,更是出卖魏延。换成是谁是魏延,都只能走极端。而且在这件事后,彼此势必无法共存。因此魏延撤退之后还断了杨仪归路,要杀杨仪,即使没有以往的矛盾,单单是抛下自己独自撤退,陷自己于魏军孤立之中,也足够魏延杀杨仪的理由了。
              论国法,杨仪的行为和出卖大将,陷害国家栋梁,已经是同罪了。
              但是,如果杨仪撤退真是诸葛亮的遗命的话,那么以谨慎闻名的诸葛亮会犯下这种错误吗?显然不会。那么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诸葛亮决定出卖魏延。因为在诸葛亮心中,魏延对于蜀国是有害无利。自己活着时能够制约,自己如果死了,那么就危险了。于是,必须除去。
              至于杨仪,其实以杨仪的种种行事作风可以看见,此人虽然有才,但其实无德,气量狭小,无法容人,让他办事还可以,让他掌权决策,朝中恐怕就会变成党同伐异的情况。因此,诸葛亮在后事并没有让杨仪深居高位。而杨仪和诸葛亮的关系,诸葛亮却没有推荐他,可见诸葛亮对杨仪是何种态度了。
              联系起诸葛亮年轻时好为梁父吟,恐怕诸葛亮在临死时,是把二桃杀三士的戏码重新导演一遍,以一个军权来让杨仪魏延互相残杀,最后除掉这两个潜在对蜀国有害的人。


              9楼2014-09-04 13:50
              收起回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9-08 09: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