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有“武夫宝剑,文人宝砚”之说 ,可见文人无不对砚感同心仪。无数的章词书画典籍即从“砚田”生长繁育出来,越过历史的时空,薪火相传,辉映古今,至此留下了许多轶闻逸事,被传为雅谈。
宋代大学士黄庭坚与砚有着不解之缘,他对洮河砚十分喜爱,曾在《以团茶、洮河绿石砚赠无咎、文潜》中赞叹洮河砚:“张文潜,赠君洮河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这与陆游在《剑南诗稿》诗句:“玉屑名笺来濯锦,风漪奇石出临洮。”中的赞美相得益彰。“风漪”指的是洮砚石材的天然水纹,纹路变化丰富,造型奇特,成景成画,给予创作者和使用者无限的遐想空间;又反映出洮砚发墨细腻、下笔如锋的特点。他曾为了得到一方龙尾砚,不畏艰险,翻山越岭,“步步穿云到龙尾”,亲临山中对砚石进行调查,并写下了《砚山行》的名篇。
宋代苏东坡以爱砚出名,相传为得到一方心仪的佳砚,不惜以传家宝剑相易。他收藏过不少名砚,且有自己的见解,曾赞美洮河砚:“缥缈神仙栖到山,幻出一掬生云烟。”洮砚石材质地致密、柔和、滋润,硬而不脆,触摸如婴儿肌肤般绵柔润滑,下墨如油易清洗,涩不留笔不损耗,有别并优于其他名砚,并在《鲁直所惠洮河石砚铭》赞洮砚:“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此作是在他得友赠洮砚而作。苏东坡曾编过一则谜语:“研犹有石,岘更无山。盖女既去,孟子不还。”其谜底为“砚盖”。他的砚铭“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亦别有情趣。
清代才子纪晓岚对砚情有独钟,他的咏砚诗:“枯研无嫌似铁顽,相随曾出玉门关。龙沙万里交游少,只尔多情共往还。”道出了与砚相依为伴的情景。有趣的是,一次他从友人处得一砚,爱不释手,无事用手抚摸。一天,友人请他题扇面,用的是王之焕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因爱砚入了迷,将第一句中的最后一个“间”字漏写了,留下了大文豪也有笔误的趣事。
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与砚有很深的情结,挥毫泼墨总少不了那心爱的砚。据资料介绍,他喜欢收藏砚石,其中有一方小砚,上面刻着铭文:“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这“坚净”两字恰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古代文人与砚结缘,或借砚抒怀寓意,或对砚咏史明志,此中真情实感,想必砚与以欤!今人从中即嗅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缕缕馨香。

图为老坑洮砚《墨盒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