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审读小说
编辑审读小说,各有各的习惯。我的做法比较简单,就是用三个标准去套。这三个标准是:正派、刺激、智慧。
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齐备的小说,我才会推荐给我的同事讨论。
下面稍微详细地说说这三个标准。
很多话以前都说过了,这次只不过在这个题目之下再说一遍。
正派
通俗小说和一切通俗文化一样,要反映主流的价值观。曾经有作者问我,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我回答说,你起码要符合“八荣八耻”吧!小说一号主人公不符合“八荣八耻”的,写得再好,也不会在我们这里有出版的机会。因此,我提醒投稿者,首先检查主人公的思想。
一号主人公即使不能成为道德楷模,也不能有较大的道德污点,尤其不能有低级趣味。检验这一点也很容易,就看小说能不能改编电视剧。
这一点,请有意投稿的作家参考美国通俗小说和电影。
我们要求的小说,一定是:
正义战胜邪恶,真诚胜过虚伪,坏人得到应有的下场。
故事总的模式是“八路打鬼子”,不能是“鬼子打八路”,“鬼子打鬼子”的一般也不做考虑。
唉,这个老是有人提出意见,我的意思很明确,陈世美总不能把包公铡了吧?如果小说里写一帮“陈世美”在那里乱搞一气,恐怕意义不大。
特别说明1:本人是个彻底的自由主义者,一贯主张创作自由,任何题材,任何人物都可以写成小说。但是,本人的职业志趣在于编辑畅销通俗小说,那些挑战道德边界、探索人性劣根的作品,在我看来属于严肃小说,不在我的工作范围内。
特别说明2:以前说过,一号主人公不能有“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等恶习,这是反着说,从正面讲,我也说过,起码要符合“八荣八耻”,居然遭到一些非议。我这里还要再强调一下。我自己感觉,“八荣八耻”实在是很低的标准,是一个好公民的起码标准。再稍微高一些,民主、科学、法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这些是西方传进来的,我认为是普世的价值观。中国传统的,忠、孝、仁、义、信、诚、勇、毅、廉、节……直至悲天悯人的情怀,都是我们应该肯定的价值。当然,愚忠愚孝除外。金庸先生也说过,他写小说,真正宗旨,当是肯定中国人传统的美德和崇高品格、崇高思想,使读者油然而生敬仰之心,觉得人生在世,固当如是。值得深思。
特别说明3:我曾举例说,《冷战谍魂》是我欣赏的作品,有人提出异议说,这小说符合八荣八耻吗?如果熟悉好莱坞的大片,就能看出一点,这些片子基本都宣扬美国中产阶级认同的那些价值观,基本都为美国利益服务。《冷战谍魂》是高度符合美英国家利益的作品。《真实谎言》、《碟中谍》等,无不如此。
刺激
一部小说,如果不够刺激的话,我怕很少人愿意坚持看到底。这个似乎没有很大的争议。但什么样的刺激适合印出来卖钱,好像还有一些疑问。
我以前说过,要健康的刺激。这要参考第一条标准。
下面简单说下我对小说是否刺激的感觉。
据说托尔斯泰根本就看不上莎士比亚。
《战争与和平》出版,法国作家福楼拜阅读之后,极为钦佩,禁不住开口赞叹:“这是莎士比亚!这是莎士比亚!” 。
我想,托尔斯泰如果听到,肯定感觉很郁闷。
在文艺评论这个领域内,不同的意见实在是很正常。我一贯主张自由批评。
我只说自己的观点和感觉。
当然,欢迎所有真诚的批评。
所谓刺激,就是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也可以说是“阅读的黏着性”。
主要有以下因素:
1.重大的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读者心目中的英雄或者美人的命运。
3.密集的危局。
4.预期的印证与打破。当然,首先要让读者产生预期。
5.持续的笑料。
6.我感觉的最重要的一点:情感的沉迷。读者对人物产生感情,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消费这种感情。也就是以前说过的“爱恨望服痛”。
编辑审读小说,各有各的习惯。我的做法比较简单,就是用三个标准去套。这三个标准是:正派、刺激、智慧。
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齐备的小说,我才会推荐给我的同事讨论。
下面稍微详细地说说这三个标准。
很多话以前都说过了,这次只不过在这个题目之下再说一遍。
正派
通俗小说和一切通俗文化一样,要反映主流的价值观。曾经有作者问我,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我回答说,你起码要符合“八荣八耻”吧!小说一号主人公不符合“八荣八耻”的,写得再好,也不会在我们这里有出版的机会。因此,我提醒投稿者,首先检查主人公的思想。
一号主人公即使不能成为道德楷模,也不能有较大的道德污点,尤其不能有低级趣味。检验这一点也很容易,就看小说能不能改编电视剧。
这一点,请有意投稿的作家参考美国通俗小说和电影。
我们要求的小说,一定是:
正义战胜邪恶,真诚胜过虚伪,坏人得到应有的下场。
故事总的模式是“八路打鬼子”,不能是“鬼子打八路”,“鬼子打鬼子”的一般也不做考虑。
唉,这个老是有人提出意见,我的意思很明确,陈世美总不能把包公铡了吧?如果小说里写一帮“陈世美”在那里乱搞一气,恐怕意义不大。
特别说明1:本人是个彻底的自由主义者,一贯主张创作自由,任何题材,任何人物都可以写成小说。但是,本人的职业志趣在于编辑畅销通俗小说,那些挑战道德边界、探索人性劣根的作品,在我看来属于严肃小说,不在我的工作范围内。
特别说明2:以前说过,一号主人公不能有“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等恶习,这是反着说,从正面讲,我也说过,起码要符合“八荣八耻”,居然遭到一些非议。我这里还要再强调一下。我自己感觉,“八荣八耻”实在是很低的标准,是一个好公民的起码标准。再稍微高一些,民主、科学、法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这些是西方传进来的,我认为是普世的价值观。中国传统的,忠、孝、仁、义、信、诚、勇、毅、廉、节……直至悲天悯人的情怀,都是我们应该肯定的价值。当然,愚忠愚孝除外。金庸先生也说过,他写小说,真正宗旨,当是肯定中国人传统的美德和崇高品格、崇高思想,使读者油然而生敬仰之心,觉得人生在世,固当如是。值得深思。
特别说明3:我曾举例说,《冷战谍魂》是我欣赏的作品,有人提出异议说,这小说符合八荣八耻吗?如果熟悉好莱坞的大片,就能看出一点,这些片子基本都宣扬美国中产阶级认同的那些价值观,基本都为美国利益服务。《冷战谍魂》是高度符合美英国家利益的作品。《真实谎言》、《碟中谍》等,无不如此。
刺激
一部小说,如果不够刺激的话,我怕很少人愿意坚持看到底。这个似乎没有很大的争议。但什么样的刺激适合印出来卖钱,好像还有一些疑问。
我以前说过,要健康的刺激。这要参考第一条标准。
下面简单说下我对小说是否刺激的感觉。
据说托尔斯泰根本就看不上莎士比亚。
《战争与和平》出版,法国作家福楼拜阅读之后,极为钦佩,禁不住开口赞叹:“这是莎士比亚!这是莎士比亚!” 。
我想,托尔斯泰如果听到,肯定感觉很郁闷。
在文艺评论这个领域内,不同的意见实在是很正常。我一贯主张自由批评。
我只说自己的观点和感觉。
当然,欢迎所有真诚的批评。
所谓刺激,就是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也可以说是“阅读的黏着性”。
主要有以下因素:
1.重大的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读者心目中的英雄或者美人的命运。
3.密集的危局。
4.预期的印证与打破。当然,首先要让读者产生预期。
5.持续的笑料。
6.我感觉的最重要的一点:情感的沉迷。读者对人物产生感情,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消费这种感情。也就是以前说过的“爱恨望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