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不找银行,不找贷款公司,你还能想到找谁?上网找钱,已经成为现实。惠州第一家网络借贷平台e速贷已运营3年,该网站即时更新的数字显示,“申请贷款总额为13 .7亿元,已放款总额11.02亿元,已放款数36842笔。”这是惠州本土第一家P 2P网贷平台三年业绩的自我陈述。近期业务范围分布全国的两家网贷平台同城贷、易贷网也入驻惠州,并设实体办公地址。对于很多个体与企业主来说,P 2P仍属新鲜陌生事物。风险把控问题,则仍是平台经营方和投资人最大的担忧,业内呼吁尽早对行业准入门槛等方面进行规范。
惠州P2P尚在起步
国内的P2P借贷服务行业近年来迅速增长。7月中旬,第一财经新金融研究中心发布《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3》显示,2012年末P2P贷款服务平台超过200家,可统计的线上业务借款余额将近100亿元。如果综合线下业务来推测,P2P业务在2012年的累计借贷规模在500亿-600亿之间,年增速超300%。
据南都记者了解,惠州这一行业尚在起步阶段。目前惠州本土运作比较成熟的P2P平台仅有e速贷。其他总部位于惠州的3P银行、网速贷均未真正开展网上业务,如3P银行网贷平台页面非常新颖,但“我们目前没有展开线上业务,只在线下运作。”
e速贷负责人、惠州速贷(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简慧星称,网络借贷的兴起跟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民间借贷需求增长有较大关系。“目前很多小企业贷款基本是靠民间融资,因为它的资产、抵押等各方面条件根本达不到银行要求,必须要通过民间融资。”
据了解,全国目前P 2P有几百上千家,但在当前金融市场仍不算多。简慧星认为,“一个城市有四五家都很正常。”
苏州网贷公司进驻惠州
总部在苏州的同城贷惠州分区的办公室刚设一个星期,因为刚起步还没开展业务。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借款金额为5000元-20万,手续齐全的话,两三天就能到账,放款权利仍在苏州总公司,惠州分区负责业务开拓,以及相关材料的传递。
易贷网惠州分区的一位客户经理也称,惠州地区的业务开展时间不长。
与此同时,e速贷的简慧星认为,只要内部机制稳健,风控审核严格,随着越来越多人了解该业务,未来需求量肯定会有快速增长。他计划“先把惠州当地市场做起来,做强有名声了,再扩张到全国,计划一年后向国内其他城市进军。”
市场认知度不高 网贷公司收中介费
与《白皮书》提及的P2P成交量300%的爆炸式增长相比,简慧星认为,e速贷属于稳健发展。尽管惠州市场借贷需求很大,但“很多人对我们这行还不了解,宁愿去借可能更高利率的贷款,所以业务发展相对还是较慢。”
2010年10月e速贷正式上线,是惠州首个网络借贷平台。简慧星回顾,2011年成交量8000万,2012年为1.5亿,2013年到目前为止5个多亿。”目前网站注册用户3万人,实际投资人有两三千人,真正活跃的投资人在五六百人左右,借款人则在七八百人左右。
据介绍,e速贷专门做中小企业的借贷,期限通常在6个月以内,这个利率通常是银行同期利率的3到4倍,平台在借款交易中收取中介费,在投资人的收入中收取很低的手续费作为盈利。
[知多D ]
P2P借贷(peer topeer lending),是由具有资质的网站(第三方公司)作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的,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的行为。
[风险控制]
3工作人员跟一单 把控坏账率
《白皮书》提到,“坏账率极难达到1%以下,有的平台坏账率甚至达到5%以上。”除去风控等技术因素引发的经营困难,恶意跑路的平台也不少。从2011年开始,P2P借贷平台关闭或跑路就时有发生。
简慧星也不时提及,“这个行业风险性比较大”。对于平台来说,风险把控是最需重视的问题。e速贷成立之初针对全国范围的借款人进行网上交易,2011年起逐步将审核等流程转为线下,2012年下半年起则专注惠州本土市场。今年惠州市场的成交量占总量的70%左右。“因为必须平台自己去控制风险和成本,先做本土市场,风控更加稳妥。”
他举例,一单200万的业务,一般有3个风控人员跟进,包括对借款方的真实身份、信用报告、公司证件、企业客户、银行流水、资产状况等进行审核,包括查阅法院、公安信息等,预计分析出未来半年至一年的盈利水平,审核合格通过,才将借款帖子挂到网上。
准入无门槛 谁都可以做
目前P2P平台尚无准入门槛,谁都可以来做。简慧星说,未来平台会越来越多,投资人很难辨别,风险会很大。数量众多的平台中只要一家倒闭,将牵涉到所有的投资者,一个投资人可能投了20甚至100个平台,这不利于行业发展。
目前网贷平台只能通过自律控制风险,包括必要的财务数据透明、投资者风险说明、借款信息公开等。
[专家观点]
林江:尽快出台法规监管,避免“野蛮”生长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教授认为,目前P2P行业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对民间借贷的补充上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正是由于P2P属三不管的监管空白,所以才给了它快速发展的机会,倘若不及时出台有关法规制度进行监管,恐将“野蛮”生长,甚至冲击到金融秩序的有序性。
“如果借款人跑路了,在网上交易,人找不到怎么办,10万元收不回来,平台也许还能控制这个风险,但如果是900万,9000万收不回怎么办?相关法律保障存款人的权益,但P2P尚不属于金融机构的范畴,法律应该是保障不了的,这就是一个灰色地带。”
林江认为,相关部门应尽早进行规范,“哪些人能够来做P2P平台,需要什么资质,准入门槛要规范,利率要有规范和限制。”此外,他认为,在贷款金额上也可考虑区分,“比如小额的10万可以在网贷平台做,10万以上不可以,把金融风险降到最低。”
惠州P2P尚在起步
国内的P2P借贷服务行业近年来迅速增长。7月中旬,第一财经新金融研究中心发布《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3》显示,2012年末P2P贷款服务平台超过200家,可统计的线上业务借款余额将近100亿元。如果综合线下业务来推测,P2P业务在2012年的累计借贷规模在500亿-600亿之间,年增速超300%。
据南都记者了解,惠州这一行业尚在起步阶段。目前惠州本土运作比较成熟的P2P平台仅有e速贷。其他总部位于惠州的3P银行、网速贷均未真正开展网上业务,如3P银行网贷平台页面非常新颖,但“我们目前没有展开线上业务,只在线下运作。”
e速贷负责人、惠州速贷(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简慧星称,网络借贷的兴起跟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民间借贷需求增长有较大关系。“目前很多小企业贷款基本是靠民间融资,因为它的资产、抵押等各方面条件根本达不到银行要求,必须要通过民间融资。”
据了解,全国目前P 2P有几百上千家,但在当前金融市场仍不算多。简慧星认为,“一个城市有四五家都很正常。”
苏州网贷公司进驻惠州
总部在苏州的同城贷惠州分区的办公室刚设一个星期,因为刚起步还没开展业务。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借款金额为5000元-20万,手续齐全的话,两三天就能到账,放款权利仍在苏州总公司,惠州分区负责业务开拓,以及相关材料的传递。
易贷网惠州分区的一位客户经理也称,惠州地区的业务开展时间不长。
与此同时,e速贷的简慧星认为,只要内部机制稳健,风控审核严格,随着越来越多人了解该业务,未来需求量肯定会有快速增长。他计划“先把惠州当地市场做起来,做强有名声了,再扩张到全国,计划一年后向国内其他城市进军。”
市场认知度不高 网贷公司收中介费
与《白皮书》提及的P2P成交量300%的爆炸式增长相比,简慧星认为,e速贷属于稳健发展。尽管惠州市场借贷需求很大,但“很多人对我们这行还不了解,宁愿去借可能更高利率的贷款,所以业务发展相对还是较慢。”
2010年10月e速贷正式上线,是惠州首个网络借贷平台。简慧星回顾,2011年成交量8000万,2012年为1.5亿,2013年到目前为止5个多亿。”目前网站注册用户3万人,实际投资人有两三千人,真正活跃的投资人在五六百人左右,借款人则在七八百人左右。
据介绍,e速贷专门做中小企业的借贷,期限通常在6个月以内,这个利率通常是银行同期利率的3到4倍,平台在借款交易中收取中介费,在投资人的收入中收取很低的手续费作为盈利。
[知多D ]
P2P借贷(peer topeer lending),是由具有资质的网站(第三方公司)作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的,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的行为。
[风险控制]
3工作人员跟一单 把控坏账率
《白皮书》提到,“坏账率极难达到1%以下,有的平台坏账率甚至达到5%以上。”除去风控等技术因素引发的经营困难,恶意跑路的平台也不少。从2011年开始,P2P借贷平台关闭或跑路就时有发生。
简慧星也不时提及,“这个行业风险性比较大”。对于平台来说,风险把控是最需重视的问题。e速贷成立之初针对全国范围的借款人进行网上交易,2011年起逐步将审核等流程转为线下,2012年下半年起则专注惠州本土市场。今年惠州市场的成交量占总量的70%左右。“因为必须平台自己去控制风险和成本,先做本土市场,风控更加稳妥。”
他举例,一单200万的业务,一般有3个风控人员跟进,包括对借款方的真实身份、信用报告、公司证件、企业客户、银行流水、资产状况等进行审核,包括查阅法院、公安信息等,预计分析出未来半年至一年的盈利水平,审核合格通过,才将借款帖子挂到网上。
准入无门槛 谁都可以做
目前P2P平台尚无准入门槛,谁都可以来做。简慧星说,未来平台会越来越多,投资人很难辨别,风险会很大。数量众多的平台中只要一家倒闭,将牵涉到所有的投资者,一个投资人可能投了20甚至100个平台,这不利于行业发展。
目前网贷平台只能通过自律控制风险,包括必要的财务数据透明、投资者风险说明、借款信息公开等。
[专家观点]
林江:尽快出台法规监管,避免“野蛮”生长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教授认为,目前P2P行业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对民间借贷的补充上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正是由于P2P属三不管的监管空白,所以才给了它快速发展的机会,倘若不及时出台有关法规制度进行监管,恐将“野蛮”生长,甚至冲击到金融秩序的有序性。
“如果借款人跑路了,在网上交易,人找不到怎么办,10万元收不回来,平台也许还能控制这个风险,但如果是900万,9000万收不回怎么办?相关法律保障存款人的权益,但P2P尚不属于金融机构的范畴,法律应该是保障不了的,这就是一个灰色地带。”
林江认为,相关部门应尽早进行规范,“哪些人能够来做P2P平台,需要什么资质,准入门槛要规范,利率要有规范和限制。”此外,他认为,在贷款金额上也可考虑区分,“比如小额的10万可以在网贷平台做,10万以上不可以,把金融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