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双秀,逐灯】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一身疲劳的行者漫步喧嚣的夜市,水乡温柔的夜风拂去满身奔波风霜,熙熙攘攘的人声回响耳边,不远处的石桥上,河岸旁,着了新衣罗裙的妙龄少女相伴夜游,间或谁家俊俏儿郎经过,惹了一阵侬语莺声。
笑的和善的老汉在石桥上吆喝,手中盏盏河灯形状各异,小巧精致,却是一水的素淡。
“买一盏吧,平安喜乐,事事顺心哩。”说着朴素的吉祥话,在行者不收回多给的铜钱后加送了一盏红烛,“灯里点上红烛,默念自己的愿望就能成真,心想事成啊。”
行者接了精致的河灯,手中握着未点燃的红烛漫步水乡蜿蜒的河道边,放灯的有平日浣纱的温婉少女,也有不拘小节的江湖侠客,多是三五成行,唯行者一人满身风尘,喁喁独行岸边,格格不入身旁的热闹景象。
寻了人迹稍稀的一处,行者点了红烛,无声的放了精致的河灯。
明灭的河灯顺流水浮沉,耳边人声喧闹,纷纷扰扰,行者勾了唇苦笑,心中不信小小河灯就能为人实现心中祈愿,但还是忍不住阖了眼,把河灯当成寄托。
“愿,山河靖平,愿,你们安好……”行者也不明为什么无牵无挂的他会脱口而出愿两人安好,无迹寻踪的人一双染了世俗的眼随着浮灯远去,一瞬的揪心。
心血来潮的想知道河灯随水逐流最远能到达何方,行者难得起了孩童心性,逐着浮灯沿河而去。
百川终归海,行者想也许终途是瀚莽的大海,但转念不过是一时兴起,怎可能真的逐着一盏纸灯远去重洋。
也许,逐灯而去,寻踪之途便可完结。
喧嚣已远,行者渐渐慢了脚步,任素淡的浮灯随水逐流。
忽觉不远处有人声,行者起了好奇,循声而去。
江南水乡之外娴静安雅,依稀几颗扶风翠柳,间歇几株隐淡芳花,夜色之中行者的脚步声在软实的草地上回响,和着流水潺潺,步步向前,绕过地上伸出的树根,跨过积雨而成的水洼,只见一株绽了槐花的老树下若清辉温雅的身影似乎融入了曜曜月色,长襟当风,银发垂洒,沛然道影,清贵闲适。
行者的脚步声让道影回身,那道者向他示意不要发声,然后将一盏淡金色的河灯放入流水,伴着水声潺潺,目送着浮灯远去。
道者朝他微微一笑,脚步随浮灯而行。
似乎是心血来潮的想得知披了一身银辉的道者行去何方,行者远远缀着道者默默而行,脚步声轻缓,夜风轻抚的草木声沙沙,伴着流水声缠绵的像是一个梦境。
浮灯缓缓顺水漂流,明明该是悄无声息,偏偏花灯破水的声音慢慢放大,在微凉的夜风中回响在耳畔。
行者有些惊讶的停了步,看着一盏银色的花灯在溪水中异乎常理的逆水漂流,最后和道者所放的金色浮灯一同停下,就像缠绵在水中并生的塘荷。
一身月辉的道者驻足,然后就如同约定好的一般,一道曙光般璀璨的道影从远处走来,一步一步,直直走到银发的道者身前。
辉映的人影,金银两色仿若天道的双极,静静面对就是流年悄然淌去的岁月。
刹那天地止了喧嚣,水声止息,夜风止息,唯独水中的浮灯停驻,微微破水声。
相对的道者也是静默,沉郁的气息在微微透明的月华中流淌,银发的道者抬手,却迟迟不曾交握。
行者悄悄离去,背转身的一霎,金色的道者伸出手,两色交错,定格成韶光不变的契约。
却未见浮灯破水处,只银灯发着淡雅的光,金灯已熄。
至此,梦碎,人觉。
道真的上元亦是要好好庆祝的,门徒都说掌教是十分宽容温和的人,也就没什么顾忌的三三两两嬉闹起来,一整个白日过去,却没见过掌教的面,于是几个胆大的就聚集到掌教屋前,准备唤掌教一同过节。
掌教随侍的道童止了几个在门外喧哗太过的弟子,推了门进去。
难得见掌教困倦的睡着在桌案上,道童本想为他盖上披风,却不小心惊醒了在梦中也带着温雅笑容的道者。
小小的道童急忙道歉,“抱歉,掌教,吾……”
“无碍。”银发的道者朝他微笑,一边收拾了一下书桌,“掷秋,今日上元,是俗尘的灯节,你不必跟在吾身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道者言罢离开,径直化光而行。
小小的道童小大人般叹了口气,准备将披风叠好放回,弯腰的时候却见桌下有一盏坏了的淡金莲灯。
托起河灯,仔细的打量,道童歪了歪头,不由想起了昨晚记忆模糊地梦境,他是寻踪的行者,喁喁行在流年中。
喃语一句真像,道童不甚在意已经近乎忘却的梦境,将灯放在桌面,转身也出了门。
步出门的一霎,金盏莲灯散成灰。
而破晓回来的原无乡提着一盏银色的莲灯,笑容温雅,一身月辉披洒,踏乱了一地曙光。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一身疲劳的行者漫步喧嚣的夜市,水乡温柔的夜风拂去满身奔波风霜,熙熙攘攘的人声回响耳边,不远处的石桥上,河岸旁,着了新衣罗裙的妙龄少女相伴夜游,间或谁家俊俏儿郎经过,惹了一阵侬语莺声。
笑的和善的老汉在石桥上吆喝,手中盏盏河灯形状各异,小巧精致,却是一水的素淡。
“买一盏吧,平安喜乐,事事顺心哩。”说着朴素的吉祥话,在行者不收回多给的铜钱后加送了一盏红烛,“灯里点上红烛,默念自己的愿望就能成真,心想事成啊。”
行者接了精致的河灯,手中握着未点燃的红烛漫步水乡蜿蜒的河道边,放灯的有平日浣纱的温婉少女,也有不拘小节的江湖侠客,多是三五成行,唯行者一人满身风尘,喁喁独行岸边,格格不入身旁的热闹景象。
寻了人迹稍稀的一处,行者点了红烛,无声的放了精致的河灯。
明灭的河灯顺流水浮沉,耳边人声喧闹,纷纷扰扰,行者勾了唇苦笑,心中不信小小河灯就能为人实现心中祈愿,但还是忍不住阖了眼,把河灯当成寄托。
“愿,山河靖平,愿,你们安好……”行者也不明为什么无牵无挂的他会脱口而出愿两人安好,无迹寻踪的人一双染了世俗的眼随着浮灯远去,一瞬的揪心。
心血来潮的想知道河灯随水逐流最远能到达何方,行者难得起了孩童心性,逐着浮灯沿河而去。
百川终归海,行者想也许终途是瀚莽的大海,但转念不过是一时兴起,怎可能真的逐着一盏纸灯远去重洋。
也许,逐灯而去,寻踪之途便可完结。
喧嚣已远,行者渐渐慢了脚步,任素淡的浮灯随水逐流。
忽觉不远处有人声,行者起了好奇,循声而去。
江南水乡之外娴静安雅,依稀几颗扶风翠柳,间歇几株隐淡芳花,夜色之中行者的脚步声在软实的草地上回响,和着流水潺潺,步步向前,绕过地上伸出的树根,跨过积雨而成的水洼,只见一株绽了槐花的老树下若清辉温雅的身影似乎融入了曜曜月色,长襟当风,银发垂洒,沛然道影,清贵闲适。
行者的脚步声让道影回身,那道者向他示意不要发声,然后将一盏淡金色的河灯放入流水,伴着水声潺潺,目送着浮灯远去。
道者朝他微微一笑,脚步随浮灯而行。
似乎是心血来潮的想得知披了一身银辉的道者行去何方,行者远远缀着道者默默而行,脚步声轻缓,夜风轻抚的草木声沙沙,伴着流水声缠绵的像是一个梦境。
浮灯缓缓顺水漂流,明明该是悄无声息,偏偏花灯破水的声音慢慢放大,在微凉的夜风中回响在耳畔。
行者有些惊讶的停了步,看着一盏银色的花灯在溪水中异乎常理的逆水漂流,最后和道者所放的金色浮灯一同停下,就像缠绵在水中并生的塘荷。
一身月辉的道者驻足,然后就如同约定好的一般,一道曙光般璀璨的道影从远处走来,一步一步,直直走到银发的道者身前。
辉映的人影,金银两色仿若天道的双极,静静面对就是流年悄然淌去的岁月。
刹那天地止了喧嚣,水声止息,夜风止息,唯独水中的浮灯停驻,微微破水声。
相对的道者也是静默,沉郁的气息在微微透明的月华中流淌,银发的道者抬手,却迟迟不曾交握。
行者悄悄离去,背转身的一霎,金色的道者伸出手,两色交错,定格成韶光不变的契约。
却未见浮灯破水处,只银灯发着淡雅的光,金灯已熄。
至此,梦碎,人觉。
道真的上元亦是要好好庆祝的,门徒都说掌教是十分宽容温和的人,也就没什么顾忌的三三两两嬉闹起来,一整个白日过去,却没见过掌教的面,于是几个胆大的就聚集到掌教屋前,准备唤掌教一同过节。
掌教随侍的道童止了几个在门外喧哗太过的弟子,推了门进去。
难得见掌教困倦的睡着在桌案上,道童本想为他盖上披风,却不小心惊醒了在梦中也带着温雅笑容的道者。
小小的道童急忙道歉,“抱歉,掌教,吾……”
“无碍。”银发的道者朝他微笑,一边收拾了一下书桌,“掷秋,今日上元,是俗尘的灯节,你不必跟在吾身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道者言罢离开,径直化光而行。
小小的道童小大人般叹了口气,准备将披风叠好放回,弯腰的时候却见桌下有一盏坏了的淡金莲灯。
托起河灯,仔细的打量,道童歪了歪头,不由想起了昨晚记忆模糊地梦境,他是寻踪的行者,喁喁行在流年中。
喃语一句真像,道童不甚在意已经近乎忘却的梦境,将灯放在桌面,转身也出了门。
步出门的一霎,金盏莲灯散成灰。
而破晓回来的原无乡提着一盏银色的莲灯,笑容温雅,一身月辉披洒,踏乱了一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