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翠赋吧 关注:10贴子:17,932
  • 40回复贴,共1

中秋节快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一篇文章,祝大家中秋快乐


IP属地:河南1楼2014-09-08 00:05回复
    人间就因为阴晴圆缺,飘忽不定,才会去憧憬。月亮的圆满就是我们憧憬中一种永恒的梦想。
    中秋是全家人,尤其老年人的节日。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守望在家中的老人把岁月一点一点收集起来,浓缩成一盘月饼,丰满成一个佳节。儿女们就像那轮又圆又亮的中秋月,准时围坐在父母的身边,将素雅的清辉映照在父母那慈祥的脸上。一轮明月当头,一口月饼浅笑,儿女共话婵娟,其乐也融融。
    亲人们团聚在一起把酒话丰年,共享团圆。也许中国人的中秋情结就在于此。


    IP属地:河南2楼2014-09-08 00:06
    回复
      月亮是国人生命哲学的品质
      在中国人心中,月亮始终是团圆、柔美、光明的象征,寄托着中国人的美好向往。月亮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着深厚的意义。古人曾说“像莫大于日月”,即我们这个世界除了天、地以外,自然界所显示的最大形象就是太阳和月亮。
      有关月亮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帝俊的神话中,《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这说明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中华民族的先人就已关注到月亮,并且尝试对月亮进行解释,他们把月亮当作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时间单位。在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的《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了“嫦娥奔月”的神话,“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另说是嫦娥为了不让蓬蒙抢走而自己吞食(见《淮南子·外八篇》)。不管是嫦娥自己偷吃了仙药成仙,还是被迫吃了仙药成仙,她在月宫里都是同样地思念着丈夫,渴望与丈夫相聚。中华民族常常借“嫦娥奔月”表达对长生不老、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寄托渴望亲人相聚的美好愿望。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把月亮当作团圆的象征,以月亮寄相思,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必定全家团聚共同赏月,分享传统、分享月饼、分享生活、分享甜蜜。在民间流传的月亮传说中,古人不忍嫦娥在月宫里孤单寂寞,又为她想象了玉兔和蟾蜍,以此寄托善良、美好的向往。嫦娥吞下的不死药及吴刚砍伐的月桂树“随砍随合”的奇异能力,都暗示着一种不死的生命精神。月亮的盈亏晦明循环,不仅缔造了中国的农历,也影响了中国哲学对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与宁静神秘的智慧品格的追求。


      IP属地:河南3楼2014-09-08 00:06
      回复
        月亮是文学灵感的源泉
        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人们为月亮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月亮在中国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中国的月亮文化以诗词意境为灵魂,以文人之笔传达人们千年不变的感怀,与中国山水画一样,含蓄、清逸、淡远、宁静。诗词里有因诗人对月亮神秘未知感到好奇,从而迸发的灵感;还有诗人因月亮阴晴圆缺的形象变化感到触动,而引发的各种情愫。神秘的月亮激发了众多诗人、词人的灵感,激发出了“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历来脍炙人口,妇孺能咏。又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诗词,根植于月亮的客观意向,引发联想,寄托情思,融入哲理,不仅表现了人生有限,岁月无穷的感悟,还隐含着无论是古人、今人乃至后人,都接受着同一个月亮的审视与见证,以及“生命渺小,历史永恒”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IP属地:河南4楼2014-09-08 00:06
        回复
          “中秋”是现代诗意的诉求
          当代人常常与“社会角色”和“责任”走得最近,而离“风花雪月”越来越远,正是中秋,又让我们再一次仰望天空,长久地肃穆,还能够重新想起嫦娥的故事,还能够重新去揣测“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还能与最亲最近的家人共同品尝点心的蜜意,还能够想一想神话中的那一切在今天这个繁忙的和科技的时代里并没有远离。科学和童话并不是一种对立的力量,它们同时托着我们的心,科学滋养我们有了更多的理性,而童话则让我们永远都是丰盈的,永远都是诗意盎然的。
          中秋这天,人们为什么愿意花时间去看月亮呢,因为她圆满的时候太稀少了——月在初一,古人称为朔,几乎是看不见的,到了初二,有一点点月牙,到十五,古人称为望,这个时候就是圆满的,望朔之间,阴晴无定,盈极而亏,亏极而盈。这个变化其实就是我们的平常心,这个流转就是人心的牵挂。在这一时刻,人们可以名正言顺地放下所有的忙碌,理直气壮地表达最平凡的快乐,所有的人也都可以克服交通上的种种障碍走到一起,表达最本真的牵念,享受最温暖的团圆。
          人到了一起,有心意圆融,这就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就是中秋跨越历史与鸿蒙所要传递的真正内涵。如果人心缺了这点诗意和牵挂,即使有假期,即使有充裕的时间,人们可能跟月饼流通打交道的频率要比跟月亮打交道的机会多得多。然而事实上,月饼之价值不是礼尚往来,而更多的是对于中国人自己内心的解读,是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家庭观念的阐述,这个信物让我们平和地追寻传统与文化的根本,就如同“本”字,一个枝繁叶茂的大树,在根上打的那个点提醒你,这叫本,这个本要是没了的话,所有的枝叶全都没有了,所以君子固本,本固而万物都能够勃兴,也许,这是月饼代表月亮,给予我们最深沉的启发。
          面对诗意的佳节,面对澄澈的明月,面对欢笑的家人,面对温馨的情结,面对醇厚的月饼,我们为什么不更多地敞开情怀,回归本真,去拥抱月亮,去交流生活,去表达爱呢?


          IP属地:河南6楼2014-09-08 00:07
          回复
            【作者简介】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著名电视策划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同时她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中,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IP属地:河南7楼2014-09-08 00:07
            回复



              IP属地:河南8楼2014-09-08 00:09
              收起回复


                IP属地:河南9楼2014-09-08 00:16
                收起回复
                  再发一首阿菲的,看到王菲就好像看到我小六儿的身姿.......


                  IP属地:河南10楼2014-09-08 00:18
                  收起回复
                    张浩哥哥,中秋节快乐


                    12楼2014-09-08 21:5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