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战吧 关注:906,930贴子:40,426,613
  • 5回复贴,共1

【2014最燃应援】无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应援角色:高渐离
「秦时明月all高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9-13 08:47回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以诗经中这首《无衣》开篇来写荆高,自认也有不妥之处,但却是心中所思荆高时最先想起的诗句。思量再三还是以此开篇,以此为线,因为它就是我心之所向的荆高。
    此诗产于秦地是秦国人的一曲战歌,秦人尚武成风,这首诗便是秦国儿郎共赴国难的请战书。
    于荆高来说咸阳宫便是战场,秦王嬴政的一举一动便是牵涉到天下风云变幻的砝码。
    战国末年,荆轲和高渐离经历着我们华夏历史上,不管是文化还是军政都发生着重大变革的时代。而这些改变都来自于一个人,那就是当时天下的霸主秦王赢政。在秦国攻破赵国的过程中统一天下的剑锋直指燕国,而燕太子丹策化了一场刺杀行动,刺客便是荆轲。
    喜欢读书和剑术,为人慷慨侠义又喜欢游历的荆轲,在燕国时遇到性情中人的狗屠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遂成好友。也许男人的友谊都可以从酒开始,荆轲好饮,日饮于燕市,而狗屠与高渐离便是自己能够对酒当歌互慰平生的知己。
    侠士遇上筑师,本道不同不相为谋,却能奇迹般地筑歌而合,犹如伯牙子期,渔樵贩夫亦可通达乐理,只道是知音难觅一人足矣。
    后来荆轲受命于燕丹刺杀秦王,田光以死相酬,刺秦已成定局。荆轲拟定的刺秦计划一步步实行,督亢地图、樊于期的头颅以及徐夫人所铸的天下最锋利的淬毒匕首,完成了刺秦的所有先决条件。
    不管荆轲刺秦是否出于本意,燕丹是否值得国士以相死相报,高渐离得知荆轲刺秦的原委后是又怎么样,它们早已湮灭于历史的尘埃当中——登场于历史书的角色们的所思,所想,所憎,所爱,这些通通都不得而知。
    荆轲出发之际众人于易水送别,高渐离为他击筑送行,筑音悲呜却又慷慨激昂,在这里或许可以从高渐离的筑音中听出心声之一二,羽声哀绝,说明高渐离对荆轲的离开有不舍、担忧和难过,这是朋友之情,慷慨激昂则是支持荆轲自己所选择的道路,这是知己之谊。
    即便再见无期却能思他所思,想他所想,得友如此想来荆轲此生无憾。
    纵观所有历史的笔墨中记有荆高的只有两个断章,一个是燕市筑歌相合,另一个便是易水诀别。
    这也许便是荆高逃不开的劫。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9-13 08:48
    回复
      最终刺秦失败秦灭燕国,而高渐离因荆轲被通缉,隐藏在宋子几经辗转后被赢政所召见,因击筑才能被赏识而赦死罪处以矐邢。到这里高渐离登上了荆轲以前的战场,在逐渐接近秦王后,高渐离把铅块放在筑里,以筑扑杀秦王没有成功被杀。
      同样的咸阳宫,同样的秦王政,高渐离在荆轲后同样身死当场。
      生死之交的最高意义,就是以相同的方式死去。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同袍之谊,我以手中之筑与你面对共同的敌人。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知己之交,我以双眸所易与你一起并肩战斗。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心之所向,我以性命相拼唯愿与你魂归一处。
      这便是我所理解的荆高,没有风月温柔却有乱世悲歌,没有清茗书香却有闹市对饮,没有山盟豪诺却有死生相付。生死相托,当如此矣,不负我一世深情厚谊。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9-13 08:48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9-13 08:50
        回复
          你们只看到我的清冷,却看不到我的热忱,你们有你们的偶像,我自有我的品格,你们否定我的存在价值,我决定我的名字存活得比你们更长久,你们嘲笑我人气低迷不受重视,我可怜你们在我眼里永远是一群不懂格调的音痴,你们可以轻视我装束不够非主流吸眼球,我将用一身华夏衣冠证明这是我的时代,乐圣的路途注定无助,路上少不了曲高和寡知音难觅,但那又怎样?哪怕孤独,也要孤独出余音绕梁的气魄,我是高渐离,我为自己代言。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9-13 22:29
          回复


            7楼2014-09-13 23: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