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克拉克吧 关注:1,077贴子:4,090
  • 8回复贴,共1

【搬运】与拉玛会合 翻译:张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与拉玛会合》(英语:Rendezvous with Rama)是英国作家亚瑟·克拉克于197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故事叙述在22世纪时有一个五十公里长的圆柱体形外星太空船闯入太阳系,人类派出探险队前去调查的过程。本书获得1973年星云奖和1974年雨果奖的最佳长篇小说奖。
拉玛——埃及神话中的火凤凰,又名长生鸟,它们每五百年集薪自焚一次,在烈焰中获得新生。


1楼2014-09-15 12:52回复
    二 发现“拉玛”
    到2130年的时候,以火星为基地的雷达平均每天会发现12颗新的小行星。“太空卫士”的电子计算机自动计算出它们的轨道,并将有关资料储存到计算机庞大的记忆系统中去。
    在这些小行星中,“太空卫士”所要留神注意的只是少数几颗小行星,它们能飞到离太阳较近的地方,可能会危及地球的安全。在太阳系的全部历史里,能在离地球一百万公里的距离内运行的小行垦银少,其数量还不到全部小行星数量的干分之一。
    最初编为31/439号的小行星还在木星轨道以远的地方运行时,就被发现了。在这样远的距离,雷达一扫就能发现,这可是前所未见的事,由此可见,31/439号一定是颗特别大的小行星。电子计算机从其回波强度推算出它的直径至少有四个公里,这样的一颗巨星过去一百多年来竟未披发现,人们竟如此粗心大意地忽视了它的存在,真是咄咄怪事。
    人们计算了它的轨道,谜终于被揭开——不过又产生了另一个更加令人不解的谜。31/439号小行星独来独往,孤身在星海中游荡,它正在对太阳系进行一次空前绝后的访问——因为它运行极快,太阳的引力场永远无法将它捕获。31/439号终于开始受到人们的注意,这位太空浪子的数字代号很快被取消,而得到了一个提高身价的正式名称。天文学家借用印度教的神名。因此,31/439正式被命名为“拉玛”。
    新闻界为这位太空客足足忙乱了好几天。从望远镜里看去,“拉玛”仍不过是一颗模糊不清的个五等星——它还太小,人们看不到它的圆面。在今后几年里,也许能让某个作正常业务飞行的太空飞船飞近它,拍摄一些清晰的图象照片。担这个奇怪的天体以每小时十万公里以上的速度在群星之间驰骋,要与它进行实体接触,飞船要耗费大量燃料,这个代价太大了,实在不上算。
    不过,天文学家的兴奋心情却与日俱增。这颗新的小行星给他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不解之谜。
    首行是小行屋的光度曲线问题,“拉玛”没有光度变化,解释是要么它根本就不自转,要么它完全对称,这两种解释看来都不大可能成立。威廉·斯但顿博士使用架设在月亮背面的、直径为二百米的反射望远镜,进行了足足十五分钟的观察,第二天用电子计算机对观查结果进行处理,当这些结果最终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的时候一他最终才明白过来,这些数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原来,“拉玛”本身反纹的太阳光强度不是绝对稳定而无变化的,他有一点极其微小的变化,稍不注意就会被忽略掉,象其它所有小行星一样,“拉玛”确确实实在自转。但是,一个小行星的正常“白天”一般为几个小时,而“拉玛”却仅为四分钟。在这小小星体的“赤道”上,自转速度每小时竟达一干公里以上。除去两极以外,想在任何其它地点登上这颗星球都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在“赤道”上的离心力大到足以以几乎相当于地球重力的力量把任何附着不牢的物体甩出去。这样的一个物体居然能完整地存在,一直没有分崩离析,这确实是令人惊奇的。
    也许是一个死寂了的太阳,一个疯狂转动的中子球。它的比重可能达每立方厘米几十亿吨。
    一想到这点,斯坦顿那恐怖的脑子里就闪过了那位星客从群星当中飞来,猛撞在木星上,又掠过地球朝太阳奔去。它给地球带来了飓风、海啸,使许多城市被汪洋大海吞没的悲惨景象。
    过了一会儿,斯但顿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这全是无稽之谈,他应该为自己刚才的胡思乱想而感到羞愧。
    “拉玛”不可能由超密物质构成。没有一颗具有桓星质量的死寂天体能偷愉摸摸钻进太阳系而不披人们发现。


    3楼2014-09-15 12:53
    回复
      此文,网上找到的版本错别字太多了,很多数据都是乱码。
      (“太空委员会”都会写作“大空委员会”……真是……)
      既然是硬科幻,就不能那么随便,所以现在正在努力修订+寻找更好的版本,因此此帖暂停更新,见谅。


      5楼2014-09-15 12:54
      收起回复
        挖坟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7-10 19:36
        回复
          挖坟


          IP属地:广东7楼2023-04-19 16: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