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牌上中间部分的表格是对输入输出的各项参数的描述。“AC INPUT”是对输入的交流电进行的描述。“100-240V”表明了电源能承受的输入电压范围,“10A-5A”是电源能承受的电流范围,而“50-60Hz”表明了电源所能承受的交流电的频率。国内通用的市电为220V,50Hz。
“DC OUTPUT”是电源将市电进行装换后输出的直流电,以供电脑的硬件使用。在电源的各项输出中,最为重要的就是+12V输出。
在ATX12V 2.0规范出现之后,+12V采用了双路路进行输出,其中+12V1专门为CPU进行供电,+12V2为其他设备进行供电。而随着显卡等设备功耗的不断攀升,一些高端电源甚至采用了+12V三路甚至是四路输出。
+3.3V和+5V主要是对磁盘、光盘驱动器以及主板上的电路进行供电。
-12V输出只要用于某些串口电路。通常情况下,-12V输出的电流都小于1A。
+5Vsb的意思是“+5V Stand By”,用于在系统关闭之后,为电源以及系统提供唤醒服务。最早的ATX1.0版本中,+5Vsb仅要求达到0.1A。而随着CPU、主板不断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不断深入,0.1A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系统的需求。为保障系统功能的实现,+5Vsb需要提供2A、3A甚至更高的电流。
再来说说功率的问题。很多电源的铭牌上只标注了额定功率和最大功率,其实对每路输出的功率都进行进行标注,这样用户在选择的时候就更有针对性,更能找到适合自己配置的电源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