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倾城吧 关注:153贴子:7,735

·|凤舞倾城——「资料」一世英名遭诋毁:清第一位驻英公使郭嵩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郭嵩焘( 1818 一 1891 ) ,湖南湘阴人。字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因曾在长沙六堆子筑有“养知书屋”,亦称养知先生,中国近代洋务思想家,中国职业外部家的先驱,近代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人物之一。


1楼2014-09-25 01:30回复
      郭篙熹从小天资聪颖,出口成章。 11 岁时去买笔,店主出联嘱对“小相公三元及第”,他随口应对“大老板四季发财”。


    2楼2014-09-25 01:31
    回复
        1835 年,郭篙熹中秀才,次年人读岳麓书院,与曾国藩、刘蓉义结金兰。左宗棠、江忠源、周寿昌等亦就学于此。


      3楼2014-09-25 01:31
      回复
          1837 年,郭嵩焘中举人, 1840 年受聘为浙江学政罗文俊幕僚。 1847 年,第 5 次参加会试终于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同年秋,以父丧回籍守制。当太平军攻人湖南后,1852年(咸丰二年)在籍办团练,入曾国藩幕。他竭力支持曾国藩组建湘军,并为其出谋划策,成为曾国藩第一高参。次年,与罗泽南等率湘军援南昌。他为曾国藩举荐第一将才江忠源,向江忠源建议募练湘军水师,并亲自建设编练水师,制备战船;首创厘金制,为湘军筹晌;为湘军购置枪炮,并率部亲征太平军。曾国藩则与他结成姻亲,1858年举荐他供职国史馆,入值南书房。1862年(同治元年)又荐他出任苏松粮储道、两淮盐运使,次年署广东巡抚等职。!


        4楼2014-09-25 01:32
        回复
            此后,他潜心读书著述,编纂 《 湘阴县图志 》 ,掌教城南书院,闲时则深人研究西洋情势,探求“驭夷之道”,被洋务派领袖恭亲王奕诉誉为“精透洋务”。


          5楼2014-09-25 01:32
          收起回复
              1875 年 2 月,“马嘉理事件”发生,英国要求清廷派大员“道歉”。清廷决定派郭嵩焘出使英国。当时,中国尚无派遣驻外使节的先例,“廷臣皆视此为大辱”。朋友、同僚亦规劝郭篙熹推卸此事。李慈铭表惋惜:“郭侍郎文章学问,世之凤麟,此次出使,真为可惜!” 湖南守旧士绅甚至表示耻与他为伍,作对联骂他:“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7楼2014-09-25 01:34
            回复
                1876 年 10 月 4 日,在长沙乡试的各地士子在宁乡绅士崔睐鼓动下,纵火焚毁了由郭篙熹捐资重修的上林寺,并一度冲击郭篙熹住宅。其起因就是“郭侍郎篙熹将使英吉利,值乡试,湖南举子讹言洋人将至,噪于闹,请兵迎击’,。 慈禧安慰郭嵩焘:“旁人说汝闲话,你不要管他,他们局外人,随便瞎说,全不顾事理。”“汝心事朝廷自能体谅,不可轻信外人的言语,他们原不知甚么!” 郭嵩焘在日记中写道:“数万里征途,避而不任,更有艰难,谁与任之!”于是忍辱负重,毅然出使。


              8楼2014-09-25 01:34
              回复
                  郭篙熹激进而超前的见解,遭到了顽固保守派的“聚诃丛骂”,以致“谤毁遍天下”。驻英副使刘锡鸿、张佩伦等称他有辱“天朝”威信,责以“汉奸”罪名,屡加参劾。


                11楼2014-09-25 01:36
                回复
                    1879 年 2 月,郭嵩焘卸任离英返国。抵上海后,未人京复命,托病假径回湖南。 5 月 5 日,轮抵长沙,“湘人见而大哗,谓郭沾洋人习气,大集明伦堂,声罪致讨,并焚其轮。” 官绅们的冷漠和无知使郭篙寿心灰意懒。他“到家谢绝酬应,即故人相过从,亦辞而不见”。郭篙蠢深知在,扣国效法西洋的艰难。他曾预言:“学校之起,必百年而后有成。用其百年之力以涤荡旧染;又用其百年之力,尽一世之人才而磨碧之;又用其百年之力,培养渐积以使之成。以今日人心风俗言之,必有圣人接踵而起,垂三百年而始有振兴之望。”


                  12楼2014-09-25 01:36
                  回复
                      回到湖南后,在寿星街营造玉池别墅,潜心著述和讲学,重建湘水校经堂,创办思贤讲舍。潜心著述。并在家乡积极主张进行风俗改良。


                    13楼2014-09-25 01:37
                    回复
                        1891 年 6 月,郭篙蠢流然长逝,葬于汨罗沙溪镇划江村。


                      14楼2014-09-25 01:37
                      回复
                        窝草这一篇大别字,光我就改了多少


                        15楼2014-09-25 01:39
                        回复
                            人物评价
                            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郭篙熹作为经世派后劲、洋务派的智者,对维新派和革命派产生了巨大影响,谭嗣同和杨毓麟对他非常推崇。“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郭嵩焘“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的事功、道德、文章,正如王先谦所说:“利在国家,岂图其私!…… 缴尔风节,百世之师。文章满家,莺凤其仪。谤与身灭,积久弥辉!”
                            人物著作
                            著有《养知书屋遗集》、《使西纪程》等。批校有《周易参同契分章注解》三卷
                            爱才荐才
                            道光十七年(1837),江忠源到京城应试,经郭篙焘引荐拜访曾国藩,成为湘军第一大将。。
                            左宗棠出佐湘幕,初露峥嵘,引起朝野关注,咸丰皇帝亦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也因此而引起了一些人的忌恨和诽谤,特别是湖南水州镇总兵樊燮的构陷,险些使左宗棠性命不保,幸得好友胡林翼、郭篙焘等人的仗义执言,潘祖荫、肃顺等大臣的披沥上陈,才使一场轩然大波得以平息。
                            王闿运写反映湘军完整历史的《湘军志》。对湘军的一些问题未加掩饰,一一加以叙述。所以此书一刻印就遭到一些湘军将领的攻击,认为它是“谤书”,后由郭篙焘出面劝说王闿运将原版交给他,由他毁掉才使王得以免祸。
                            严复留学英国期间,常与时任驻英使节的郭篙焘论析中西学术政制之异同,深受郭赞赏。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14-09-25 01:40
                          回复
                              清代第一位驻英法公使郭嵩焘不仅敢于考究西方政体,而且敢于肯定其优长之处。然而他的主张不容于当世,下场凄凉,非但生前被唾弃,死去9年后仍有人要开棺鞭尸。社会精英思想的火花就这样一闪即灭。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14-09-25 01:41
                            回复
                                出使英国时的郭嵩焘
                                多年以来,郭嵩焘一直保持着大年初一赋诗一首以纪年的习惯。公元1883年正月初一,65岁的他看着镜中苍老容颜,心绪甚为寥落。在纪年诗中,他写道:眼前万事随云变,镜里衰颜借酒温。身世苍茫成感喟,盛衰反复与谁论?
                                这年距离他卸任大清国驻英、法公使已有4个年头了。自光绪五年(1879年)由伦敦黯然回国后,这位当朝二品大员一直赋闲在湖南老家。
                                如果不是因为造物弄人,去了一趟洋人的国家,郭嵩焘仍将被士人所尊崇。
                                出使英国以前,他在国内已是饱学之士,而且久经仕宦历练,并担任过巡抚、侍郎等职,“诏赏二品顶戴”。太平军兴起时,他赞助曾国藩办团练,建立湘军,人称“湘军财神”。击败太平军后,又致力于洋务,力主仿制西器、引进西学、废除科举与鼓励商办工业。在世人眼中,尽管先前的为官路上也有一些坎坷,但凭借其才学以及与朝廷重臣曾国藩、李鸿章的深交,平步仕途、终老一生,当非逆料之事。
                                不过,后来的出使经历,却毁了他余生的顺境。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8楼2014-09-25 01: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