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事未已吧 关注:359贴子:7,935

「花事未已°草稿」这个生日 我想和您谈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随便的草稿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9-29 19:00回复
    我有一位陈姓语文老师。包括我在内,很多同学不喜欢他。
    陈老师半个月前去台湾作教学交流,前天抵达太原。他没作任何的歇息,刚整理好照片就拿给我们看。
    台湾的风景很美,学校很美,女学生也很美。照片里间杂着陈老师的台湾留念照,一声声的赞叹就在看到他照片的时候停止了。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陈老师。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9-29 19:10
    回复
      陈老师在照片里很突兀。
      明显的不是本地人,但是也缺乏背包客的旅行感,有一种说不出的怪异。总结起来就是他和这个环境没有融合,他本人不融入。
      这样,我一下子明白了:陈老师的课堂不也是这样吗?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9-29 20:15
      回复
        我们不论是做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还是诗歌鉴赏,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阅读理解。既然是阅读理解,那么,没有理解怎么行?
        陈老师的照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为不理解环境,所以没有融入的心情和状态;同样,因为无法融入,也就谈不上更深刻的理解了。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9-29 20:30
        回复
          嗯,我的建议是,和同学一起商量处理这位老师的事情,不要自己去了,高三了,时间宝贵。


          IP属地:重庆5楼2014-09-30 08:51
          回复
            往宽里想想,事实更是可悲,大多数语文老师告诉我们各种各样的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可是又有多少语文老师还能意识到答题的基础是先要理解文章呢?也许你说,理解是个体化的事儿,人人的理解不可能一样。的确,我们对外在文化的感知有一部分取决于生活环境、个人经历的影响,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不能作为老师不注重理解的原因,语文作为一个人文学科,更需要老师来引导,引导我们不管是在现代文、文言文,还是诗歌中获得一种阅读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是难能可贵的。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9-30 15:45
            回复
              我们的语文教育被考试大纲所压制,可我不想抨击现行的应试教育(原因有三:一、我相信存在即合理;二、应试教育已经被很多人抨击过了,不差我一个;三、我的抨击无法改变这个制度,因此不如在其中获得我所需要的,无视我所厌弃的),我在此想强调的是,应试的语文也可以很美。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9-30 15:50
              回复
                我没有理论化地学过美学,不过在我的想法里,美绝对不是抽象的,即使美不具体、不形象,它也不是抽象的。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9-30 15:53
                回复
                  语文本身是美的,它在课堂里叫做语文,课堂外叫做文学(在此我们姑且统一称它做语文)。
                  语文的美有时候在于语言,有时候不在于语言。譬如说秦少游的《虞美人》:“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语言很质朴,不加修饰,近乎白话,但是它很美,它像一个痴情女子,像一个秋日黄昏,它的美不形象,但是通过理解我们却有所感知,有所感悟。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9-30 15:58
                  回复
                    再譬如说林清玄的《与时间赛跑》,这篇文章被选入了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小时候的我非常喜欢其中的某些段落,至今可以默然成诵。“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地上痛哭。”同样的不加文饰的语言,我却在无数个夕阳下想起小学课本上的插图:一个在同样的夕阳下奔跑的孩子。这就是一种美感,来自语文本身的情感表达就是一种美。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9-30 16:09
                    回复
                      毫无疑问,陈老师的课堂把这种美破坏掉了。
                      昨天与好友聊起这些,我说,他的课不美。
                      好友问:那他的课是悲剧吗?
                      我说:不,他破坏了美,却达不到悲剧美的高度。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9-30 16:12
                      回复
                        高二年级有一位安姓语文老师,我(高三狗一只)有幸听他讲过几句诗歌,他讲的是李清照的《声声慢》。安老师个头不高,微微驼背,我常在办公室见他抽烟。 但是他讲诗的时候投入的感觉让他整个人都不一样了,有他的理解,有他的语调,甚至我觉得他心里有他的李清照 。那一刻,我觉得他很帅,神采奕奕,他就是我男神。后来我在楼道里碰到安老师的时候总要问好(我对陈老师是不怎么问好的),他还是微微驼背,还是在办公室抽烟,然而在我眼里他就是男神了。
                        安老师把美表现出来了,这是让我最为感动的一点,他兼顾了考试,同时让学生觉得,哦,语文真的很美。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9-30 16:20
                        回复
                          有时候我会给我的同学们讲诗歌。发自肺腑说,讲的最成功的是姜夔的《扬州慢》。
                          记得那天上语文课大家很安静,同学们反馈也很好,我认为这就是入境了,进入到了姜夔的情境里,因此大家有共鸣,觉得很美。
                          我时常强调无论读什么都要入境,就像顾恺之的著名理论“渐入佳境”一样,身临其境才心有其感。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10-01 22:33
                          回复
                            说了这么多废话无非是向倾吐一下自己近来的零碎想法,因为我对语文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忱,所以我想要它继续美下去。而这种热忱。用一个年轻一点的说法,大概就叫做梦想吧。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10-01 22: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