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724贴子:87,750,309
  • 11回复贴,共1

渣渣言论(勿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瑾肆微芷


IP属地:浙江1楼2014-10-02 23:45回复
    楼主言论是渣渣 进来的人可以看别的贴去了 谢谢


    IP属地:浙江3楼2014-10-02 23:48
    回复
      第1我认可心灵感应现象,我在前几天有过体验。第2,你说如果未来注定,那我提前感应,如果我召唤出,也是主机感应满足。两个不冲突 。如果未来注定,是否意味着是主机的对未来的设定,主机是召唤创造者,你是感知预知者。第3,我们每个人对主机都有联系,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通告主机对其他人产生联系。这会不会就是心理感应。第4,更极端点我们的思维可能就是一体的,我们的思维就像我们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中的不同人格。


      IP属地:浙江4楼2014-10-02 23:50
      收起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4-10-02 23:51
        回复
          量子谬论2:
          在我们的经验中,任何长距离的信息传送都是需要时间的。在古代信息不发达的时代,靠人力传送的书信,从京城抵达边关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所以才有家书抵万金的说法。即便后来有了电报、电话、互联网,信息的传送依然是需要时间的,至少不可能快过光速,谁真正见过类似于心灵感应那样可以即时联动的信息交流?
          然而这一看似无可争议的问题,现在受到了量子论的挑战。量子论中有一个奇怪的实验,叫“EPR佯谬”,就涉及到了粒子间的超距作用,有点类似于双胞胎之间莫名其妙的心灵感应,让物理学家们感到困惑不解。事情的经过,起源于爱因斯坦对哥本哈根解释怎么看都不爽,处心积虑想给它找碴,因此在1935年与两位同事发表了一个旨在推翻哥本哈根解释的思维实验,实验是这样的:
            假设有一个大粒子,自旋为0,它不稳定,衰变成A、B两个小粒子,向相反的远方飞去。小粒子有2种自旋方式,叫“上旋”和“下旋”。按照公认的某种守恒定律,如果粒子A为上旋,那么粒子B就一定会是下旋。
          按照哥本哈根解释,两个小粒子的初始状态不确定,当我们观察粒子A时,它会马上随机地选择一种确定的状态,比如说上旋,那么按照守恒定律,粒子B就必然会在同时确定为下旋。但如果此时两个小粒子已经离得很远,比如说相隔几十亿光年,那么它们之间是怎么沟通信息,使得粒子A的状态一确定,粒子B马上就作出反应的呢?
            出现这种情况只能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两个小粒子之间存在类似于心灵感应的超距作用,某种超越光速的信息传输;第二种是两个小粒子并不象哥本哈根解释说的那样,状态不确定,而是从分离的那一刻开始,就早已确定了它们的自旋状态。


          IP属地:浙江6楼2014-10-02 23:56
          回复
            量子谬论3:
            1982年,法国物理学家阿莱恩●阿斯派克特,带领一个小组做了这个实验。它的结果意义是如此的重大,以至于被物理学界称为“上帝的裁决”。实验结果是爱因斯坦输了,事实证明分开的粒子之间确实保持着一种微妙而神奇的联系,类似于超越时空的“心灵感应”,这种联系有一个拗口的专业名词叫“量子纠缠”。
              实验报告发表之后,科学界最初的反应不是一片哗然,而是出奇的沉默。科学家们都知道这个结果意味着什么,但却鸦雀无声,也许是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后来人们不断引入新的手段,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多次重复了这一实验,但结果全都一样。
            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的选择:要么相信玻尔的说法,两个粒子在没有被观察之前,不管相隔多远,即便是上百亿光年,它们也还是一个整体。这意味着需要放弃世界的实在性,承认粒子只有在被观测后才能成为现实的东西。但除此之外,我们只能接受这样的事实——粒子间确实存在快于光速的超距作用,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么相对论就要失效了。
              阿斯派克特实验结果出来之后,有人邀请了8位量子论专家作访谈,征求他们的看法,其中就包括阿斯派克特和贝尔本人。专家们的意见五花八门,阿斯派克特不相信超光速的说法,宁愿放弃世界的实在性;贝尔则沉默良久,最后宁愿牺牲定域性,相信超越光速的超距作用,也不愿意接受世界是虚拟的。
            假如在天有灵,也许我们会听到这样一段对话:
              爱因斯坦:玻尔,我相信上帝是不掷骰子的!
              玻尔:老爱,请别对上帝指手划脚!
              但现在爱因斯坦的上帝死了。


            IP属地:浙江7楼2014-10-02 23:58
            回复
              得出的是这个结论,是否意味着哥本哈根解释,两个小粒子的初始状态不确定,当我们观察粒子A时,它会马上随机地选择一种确定的状态,比如说上旋,那么按照守恒定律,粒子B就必然会在同时确定为下旋。是正确的。
              好,那设想两个小粒子的初始状态不确定,当第1个人观察粒子A,粒子会马上随机地选择一种确定的状态,比如说上旋。当第2个人观察粒子A根据常识它便是上旋,没了选择的权利。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第1个人观察粒子的状态是随机的,但第1个人观察后,所有人只能看到和他看到一样的方向。为什么所有人对粒子的观察,会由第1个人的观察所决定。是否意味着,我们所有人意识是可能有联系的。


              IP属地:浙江8楼2014-10-03 00:15
              回复
                大乐小仙,法力无边;
                大乐无敌,寿与天齐!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10-03 00:17
                回复
                  我的感觉 首先有自我意识 意识太强大 会 干涉你 意识超出 某种范畴也会干涉


                  10楼2014-10-03 00:18
                  回复